书城宗教有佛法就有办法
13271100000056

第56章 爱,需要理解

如果你的爱有执著、分别、偏见或依恋,这就不是真爱。

——一行禅师

泰戈尔曾经讲过,爱是理解的代名词。也就是说,在你爱的人面前,你在做任何事情想做任何事情,都会去理解或者考虑到对方的感受、对方的思想,只有这样,才是真爱。没有理解,就是有痛苦;没有理解的爱,往往是不会长久的;爱,没有理解的话,常常会给生活带来惨痛教训。一行禅师在他的《你可以,爱》一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对年轻的夫妻,丈夫打仗去了,留下身怀六甲的妻子独守家园。三年后,丈夫从军中退役,妻子带着他们的小儿子到村口迎接他。当这年轻夫妇重逢时,两人都忍不住流下喜悦的眼泪。他们很感激祖先的保佑,丈夫要求妻子到市场去买些鲜花、水果等供品,回来祭祖。

当妻子去买菜时,这年轻的父亲就要教他的儿子叫他爹。可是,小男孩拒绝了:你不是我爹。我爹每天晚上都会来,“先生,我妈就会陪他说话,一边讲还一边哭。妈妈坐下来,爹就坐下来。妈妈躺下来,爹就躺下来。”年轻的父亲一听,心都冷了。

妻子回来后,丈夫看也不看她一眼。这年轻人向祖先上香、献花果、礼拜,接着就把拜垫卷起来,不让他妻子祭拜,他觉得,他妻子无颜面对列祖列宗。之后,他走出家门,饮酒度日,整日在村子中闲逛。他妻子不明白他为什么这样。三天后,妻子再也忍受不了,终于投河自尽。

办完丧礼的那天晚上,这年轻的父亲燃起煤油灯,他的小儿子叫起来:“这是我爸爸!”他指着他父亲墙上的影子说:“我爸爸每天晚上都会这样子跑来,然后我妈妈都会跟他讲话,还不停地哭。我妈妈坐下来,他就坐下来。她躺下来,他就躺下来。”

几个月前,小孩问起他父亲,她就指着她自己在墙上的影子说:“这是你父亲。”她非常挂念他,她向她的影子哭诉:“亲爱的,你走了太久了,我一个人怎么带小孩?”

这年轻父亲恍然大悟,可是为时已晚。

年轻父亲因为没有理解她有一颗爱他的心,没有理解妻子爱他爱得是那么的深,所以,才导致自己的心爱的人永远离开自己。这出人间的惨剧就是因为缺乏理解。

一行禅师这样说:“真爱的第四方面是舍,意即平等心、不执著、不分别,平常心或放下。如果你的爱有执著、分别、偏见或依恋,这就不是真爱。”可见,丈夫对妻子没有真爱,因为执著误会而对妻子产生偏见。

在一行禅师看来,真爱就是:“放下分别和偏见,移开彼此之间的界线。只要还把自己当成爱人的人,把他人当成被爱的人,只要还把自己看得比他人重要或是跟他人有所不同,就不是真的舍。想要理解和真正爱一个人,便要把自己放到‘他的立场’与他成为一体。做到这样,就不会有‘我’或‘他’。”

所以,学着去理解自己所爱的人,是对真爱的修行。关于对真爱的修行,一行禅师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由自身开始做起,理解自己的真实本性。只要仍旧拒绝自己,仍旧继续伤害自己的身心,去谈爱他人、接纳他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有了正念,就有办法认识到我们习惯性的思考模式,以及我们思维的内容。有时候,思维会在原地打转,让我们在失去信心、悲观、冲突、悲伤、嫉妒中沉没。当我们的心是如此,我们的一言一行也就不由自主地表现出这些心念来,进而对自己及他人造成伤害。这项修行,就是要在我们习惯性的思考模式中,照进正念的光芒,让我们能看得清楚。当念头或想法浮起时,立即觉察,并对它微笑。也许,这样就能使它止息,适当的注意可以带来幸福、平安、清晰以及爱。不适当的注意则会令心中充塞悲伤、愤怒、歧视。正念帮助我们修行适当的注意,灌溉心中平安、幸福、解脱的种子。”

很多人追求真爱,希望得到真爱,可是,他们只在渴求中,不懂得用自己的修行去得到真爱,这样怎么也得不到真爱。一行禅师不仅让我们懂得什么才是真爱,还让我们找到修行真爱的法门。我们不妨沿着禅师给我们指引的道路,去修得人生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