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国地理未解之谜全纪录
13269000000035

第35章 麻浩佛像之谜

所谓崖墓,就是凿山为室,整座墓穴宛如一件巨大的石雕。麻浩岩墓博物馆就藏身于乐山凌云山南麓。麻浩佛像在一号墓中。

这座一号崖墓宽11米,高3米,深达29米。在墓道门枋上,有一尊浮雕佛像,佛像宽30厘米,高40厘米,结趺坐,佩顶光,线条流畅,造型古拙。经鉴定,属于原雕,也就是说这尊佛像雕刻于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东汉时期。

佛像貌不惊人,但其久远的历史,却包含着一个难解的谜:乐山地区的早期佛教究竟来自何方?

佛教传入中国,一般公认是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称为“释教之源”的洛阳白马寺就建造于那个时期。我国开始有佛教造像,是在汉献帝初平年间(公元190~193年),这比麻浩岩墓的佛像起码要晚了近 30年。我国著名的佛教造像,均晚于麻浩佛像:云冈石窟晚了300年,龙门石窟晚了300多年。一般公认佛教是沿着“丝绸之路”自西向东传入中原的,可是位于“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的敦煌莫高窟也比麻浩佛像晚了200年。那么麻浩佛像何以起始这样早呢?

乐山地处四川西南,在秦汉时期,属于边陲地带。然而恰恰在这里发现了中国早期的佛教造像,并且不只一尊;据说在众多的东汉岩墓中,已发现了六七尊,这不能不使人从另外的途径探寻乐山地区佛教的传入渠道。

据历史记载,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儿子楚王刘英崇奉浮屠,因此有人推测佛教传入中国可能还另有一条途径,即从古印度经海路传到中国的吴楚。巴蜀和楚地被长江一水相连,巴蜀文化受楚地文化影响很大,那么,乐山地区早期的佛教是不是从这条渠道传入的呢?

还有人根据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记载,推测远古时期有一条从印度经我国云南直通蜀地的“身毒道”。张骞从西域归来,说在大夏(今阿富汗境内)见到了蜀布和邛竹杖,得知是从身毒(古印度)买来的,又得知身毒在大夏东南数千里,在邛西2000里。为此,公元前122年,汉武帝派出10余批人去寻求通往身毒之路,但都因洱海附近的昆明部族的阻拦而没有成功。

据说,现在已有人论证了远古身毒道的存在,它比著名的“丝绸之路”还要早100多年。那么乐山地区早期的佛教是不是从这条渠道传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