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国地理未解之谜全纪录
13269000000018

第18章 惊心动魄的地震之谜

1920年12月16日,中国宁夏海源发生8.5级地震,死亡20万人;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发生8.3级地震,10万人丧生,4万人下落不明,经济损失约156亿美元;

1976年2月4日,危地马拉地震,仅仅39秒钟内就有2.6万人死亡,6万多人受伤;

1976年7月28日,中国河北唐山发生7.8级地震,死亡24.2万人,重伤16.4万人,经济损失上百亿元;

1994年,美国洛杉矶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达200多亿美元;

1995年1月17目,日本阪神大地震,死亡55000多人,伤2.6万多人,毁坏房屋5.6万幢,经济损失上千亿美元;

地震,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1900~1979年间,全球共发生严重灾害性地震近600次,死亡120多万人。我国20世纪以来死于地震的总人数达55万之多。地震犹如一个庞大怪兽,不仅夺走数以万计的人的生命,而且在瞬间毁灭无数财产。同时,它还形成火灾、海啸、水灾、山崩、地陷、火山爆发和瘟疫等次生灾害,其情景,骇人惊世。为了战胜震害,人类对地震作了几千年的探索研究。我国古代人民和科学家,对地震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不仅留下丰富的地震记录,而且积累了大量地震知识,提出了许多预报地震的办法。《诗经》上就有对公元前780年西周大地震的记载:“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壕举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银川小志》上则有古人对地震前兆的总结:“大约冬春居多,如井水忽浑浊,炮声散发,群犬围吠,即防此患。”特别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在地震仪器上有着伟大的创造发明。世界上第一架观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就是在公元132年由我国的张衡发明的。这一仪器要比外国同类仪器早诞生近1700多年,它“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樽”。公元138年3月1日,它的西方龙嘴张开,成功实测出陇西地震,成为当时遥遥领先于世界的一项伟大发明,至今仍为中外科学家研究和宣传。人类通过地震史料的研究和对历次地震的观察,揭开了地震“怪兽”的神秘面纱,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测、预报的,人类具有防震和抗震的能力。为此,人类开设了震因学、震史学和震兆学,推动了地震科学技术的形成和发展。

地震也叫地动,是指因地球内部的巨大压力使岩石断裂、移动而引起的震动。它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大致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三类。震源可在陆地,也可在海洋。为了防御地震的突然袭击,许多国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研究所,加强地震预测、预报工作,提高人类自身的抗震能力。我国在河北邢台发生大地震后,按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于1970年成立了国家地震局,使我国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由国家组织、在全国范围进行地震监测预报的国家。

在地震预报方面,世界上起初仅有长期和短期预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发明了多种地震监测仪器。目前,各个大陆已有500多个大型联网地震仪站,便于及时、准确地捕捉地震的行踪。我国建立了约900个小型地震及各类前兆观测台站,21个区域及地方遥测地震台网,10个数字地震仪台站,并布设了3万千米形变、重力及地磁流动测线,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观测系统,并建立了全国及区域通讯系统。目前,人们可以通过地面形态、地下水、地磁场、重力场、地温、地应力的变化和地声、地光、地震云等现象对地震做出成功的预测和预报。1976年龙陵地震前,一位值班员看到天空出现一条橘红色的光带,他立即判断这是地光,并迅速拉响警报器,及时疏散人员,避免地震伤亡事故。同样,1979年日本奈良市健田市长在访问我国期间,在北京饭店看到条带状云,从而与我国地震工作者一样,用地震云预测到江苏溧阳地震。我国1995年东海海域7.3级地震的预报成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国际上唯一成功预报破坏性地震的事件。我国地震预报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在地震预报研究方面,我国也颇有建树。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宗晋在这方面享有国际声誉。他的分阶段渐进式预报理论被国际社会誉为“中国的地震预报模式”。马宗晋因此于1977年3月被罗马尼亚政府邀请对佛朗卡震区进行考察论定,平息了因“美国之音”误传而引起的风波,他也因此于1987年应美国之邀到该国讲学。

地震研究,提高了地震预测的水平,同时也增强了人类防震、抗震的能力。首先,人们尽可能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我国唐山大地震时,绝大部分建筑遭破坏,而唐山面粉厂因为是按8度设防建设的,即使在遭受10度破坏性地震袭击时,仍未受严重破坏。其次,坚持走“以防为主,综合防震减灾”的道路,注重抓好地震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重建四个工作环节。1989年10月17日,旧金山发生大地震,市内一个体育馆内正举行一场精彩的棒球比赛。地震突然发生,比赛暂停,但几千名观众很镇静地坐在原位,无一人夺路逃生。这是美国平时重视地震防御和国民心理承受力教育的结果。我国在这方面也有典范,1976年7月中旬,唐山大地震前夕,该市青龙县召开农村三级干部会时,接到国家预防中心有关下半年有地震的预报消息,县委当即进行抗震减灾工作部署,普遍搭防震棚,设测报点,结果该县在唐山市20多万人死亡的情况下却无一人伤亡。该县的经验受到联合国的重视。

作为一门科学,地震科学目前尚不尽完善,地震预报仍有相当的难度。但是,地震研究的成果已使人们相信,人类可以防御这一灾害。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169号决议,决定在1990~2000年开展“国际减灾”活动,地震已作为重要的内容列入自然灾害系统研究工作。人类最终将准确无误地在地震发生前拉响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