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国地理未解之谜全纪录
13269000000171

第171章 大明湖形成之谜

大明湖位于山东省省会济南市内,旧城之西,呈东西长、南北狭的扁矩形,南面紧邻济南市中心区。湖周长4千米多一点,面积46.5公顷,约占济南旧城的1/4.

济南市位于鲁中南山地北部与华北平原的交接带上,北面有黄河流过,南面紧接泰山的前山带。所以这座城市正好处在一个凹陷中,而大明湖正居于凹地的底部。虽然只是一个天然的小湖泊,但却以其美丽可爱而蜚声国内。一般而言,在城市里有一个封闭式的湖非常罕见,其成因肯定是非常特殊的。大约从什么时候起、在什么情况下形成这个美丽湖泊,我们还无法确定。

大明湖是一个由泉水在低地上汇集所形成的湖泊,湖水源主要靠南侧山麓的泉水补给。以前济南的名泉如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泉四大泉群的水或直接或间接汇入湖中,今天这些泉水大多数已经不再补给大明湖,仅有珍珠泉、芙蓉泉、泮池、王府池诸泉仍注入湖内。湖水从东北隅汇波门流出,会合护城河水,流入北面的小清河,注入渤海。

这种特殊的现象,在我国还不多见,大概只为济南这样的“泉城”所特有。古时候,济南被称为“泉城”———“齐多甘泉,甲于天下”。这个古来著名的泉城究竟有多少泉水?过去说它的城内外有72处,其实远不止此数。据新中国成立后实地调查,仅在济南市区就有天然泉水108处。诸泉汇聚于地势低下的城北,形成一片广大的水域。今天这片水域的许多部分已填塞成为市街,而大明湖是留下的最大水面。济南为何如此多泉,这同它的水文地质条件有关。

科学家们认为,泉水跟倾斜的岩层也许有很大关系。济南处在石灰岩和岩浆岩这两种不同岩性的构造接触带上,这恰好为泉水形成和出露提供了有利条件。济南的南面有绵延的小群山,如千佛山等都是由厚层的石灰岩构成的,岩层略向北倾。石灰岩层内大小溶洞和裂隙很多。山地降水渗入地下,积蓄在其中,积蓄的水多了就顺着倾斜的岩层和裂隙向北流动,当流到济南北面时,遇到了组成北面丘陵的不透水岩浆岩的阻挡,便停滞下来,成为承压水,它一遇到上面地层薄弱的部分便冒出地面,成为大大小小的涌泉。而大明湖所在地正是济南北部最低洼处,众泉汇聚,所以成为湖泊。

大明湖在历史上变化很大。北宋以后,由于人类活动频繁,生态有所恶化,古大明湖已逐渐堙塞,现在的大明湖是由古大明湖东面的一片水域,即历水陂演变而来的。在新中国成立前,动荡和贫困使大明湖黯然失色,失修的湖内多为杂乱的湖田,湖边为坍塌的泥岸,岸边道路泥泞不堪。新中国成立后,疏浚了湖底,用石头砌成湖岸,对环湖大道及各种建筑都进行了修整。此外,还添设了新景点、新设施,又恢复了“四面荷花三面柳”的风貌,这样,这处著名的游览胜地重新焕发出青春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