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国地理未解之谜全纪录
13269000000164

第164章 淮阳平粮台古城之谜

河南东部偏南的淮阳县,是传说中的“太吴之墟”。1979年,在淮阳县城东南4千米的平粮台也发现了一处内涵十分丰富的龙山文化城址。遗留在地面上的夯土残墙高3.6米,上宽8~10米,底宽13米。夯土层厚约15~20厘米。夯窝分圜底圆形和椭圆形等。城址的平面呈方形,四面城墙各长185米,面积3.4万平方米。如果包括城墙及外侧附加部分在内,面积可达5万平方米。在南、北城墙的中段,均发现有缺口和路土,应为南门和北门的遗迹。南门宽约1.7米,两边有两座依城墙用土坯垒砌的房基。两座房子的大小基本相同,属守卫城门的建筑设施。南门门道路土0.3米下,发现陶质排水管道三根一束,节节相套,残长5米多。管道周围填以土和料礓石,其上再铺土作路面。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排水管道。城内已发掘出龙山文化房址10余座,多为长方形排房,有的是平地起建,有的是筑于高台之上,普遍使用土坯作为建筑材料。此外,还发现3座陶窑、16座墓葬和一些灰坑。城西南拐角的内侧有杀牛祭祀坑,内埋一大一小两具完整的牛骨架,当是举行奠基仪式时留下来的。出土遗物有陶器、钢炼渣等。根据碳14测得的数据,平粮台古城址的年代在距今4355±175年以前。

淮阳平粮台古城的发掘资料公布后,立即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有专家认为,平粮台古城虽小,城内带有散水坡的高台建筑,还发现有铜渣和陶窑,“显然不单纯是一个军事城堡,而可能是一个经济和社会权力的中心”。主持淮阳平粮台发掘的曹桂岑先生,通过多年的研究,认为“淮阳平粮台古城应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东夷集团中太吴氏族的都城”,“如果不是太吴的都城,也当是太吴的后代所建”。也有人研究认为,它是东夷集团中虞舜的都城。看来关于古城的族属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地去研究。不过,考古学界已普遍地把古城与文明的起源联系在了一起。

喀纳斯湖水会随着一天的光线变化而改变颜色。早上,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湖水是蓝色的;等到太阳升上树梢,湖水就变得像碧玉一样绿了;到了中午,湖水又会变成黄色。更奇特的是,哈纳斯的湖面有时竟会同时出现各种色彩,红的、白的、紫的、蓝的……五彩斑斓,变幻莫测。

喀纳斯湖为什么会变色呢?有人说,跟湖水成分有关;也有人说,是湖底构造的缘故。喀纳斯湖水变色的真正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未解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