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世上没有懒孩子:让孩子主动学习的101个策略
13253800000047

第47章 不做“拔苗助长”的父母

很自然地,孩子一天一天地成长,终于有一天他会看书了,会书写了,会守规矩了,不知不觉,孩子喜欢上了学校,喜欢上了阅读,喜欢表达自己的感受。

对于拔苗助长的故事,很多父母一定不会陌生,大凡有理智的父母,也不会模仿故事中的那个愚人,犯类似的错误。

可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将孩子“拔苗助长”,给孩子的未来发展留下很多隐患。

当时,在给儿子选择幼儿园的时候,我们领着儿子去一家幼儿园参观。在和其他孩子的父母交流中,我们了解到,这里的孩子从周一至周六都要到幼儿园(周六为特长班)。每天学习时间从早上8点到下午4点,每半个小时上一节课,授课内容除了美术、音乐外,还包括识字、英语、算术等等。孩子们的游戏时间非常少,仅在上午有不到一个小时的娱乐时间。

除了吃饭和一个小时午睡外,孩子们其余时间都是坐在小板凳上学习。因此,在教室里,有的孩子坐在小板凳上打盹儿,有的孩子为了多睡会儿,午饭胡乱对付几口就去寝室睡觉。给我们的感觉,这里的孩子面临的压力可比面临高考的学生!

了解了这些,我们领着儿子就“逃之夭夭”了!如此幼小的孩子,却不得不面临着如此高强度的学习,这和“拔苗助长”有何区别呢?

有一次,一位亲戚梁女士从美国回来探亲,给我讲了她的儿子在美国幼儿园的生活,我听了很受启发。她是这样说的:我领着儿子填了一些表格之后,儿子马上被安排到班上去。一位老师带我们去熟悉校园:这里是吃午饭的地方,这里是爸爸妈妈来接送的地方,这里是玩的地方??儿子不断地点头,这些地方显然都是他很需要了解的。

回到班上后,老师告诉我,我可以走了。不过她还是蹲下身来,征求我儿子的意见:你愿意自己留下吗?妈妈离开可以吗?直到确认他愿意独自留下。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担心的事情一件也没有发生。比如不懂英语的儿子会不会不愿意上幼儿园?老师会不会让他恶补英语?他会不会没有朋友??我非常奇怪,儿子天天都是高兴地上幼儿园,开心地回家。

见了老师,问起儿子的情况,老师总是说他 very smart(很聪明)或者alert(机灵),没有任何问题。老师只给过我一张儿子同班小朋友的名单,嘱咐我帮助他记住其他小朋友的名字。学习记住别人的名字,在美国老师看来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不久,我被邀请参加孩子的郊游活动。那次是到海边去玩。我留意到,老师并没把儿子看成是特别需要照顾的孩子。事实上,老师在玩游戏的时候,从来也没有要求所有孩子都跟着来,总有好些小朋友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许就是这种宽容的教育方法,令每个孩子都觉得很自在,连一句英语都听不懂的儿子,也丝毫没有觉得自己跟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通过儿子在美国学习这一年,我发现了美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不强迫孩子学习,不强迫孩子读书,也不强迫孩子学习规矩。很自然地,孩子一天一天地成长,终于有一天他会看书了,会书写了,会守规矩了,不知不觉,孩子喜欢上了学校,喜欢上了阅读,喜欢表达自己的感受。

很显然,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梁女士的儿子更有独立性,也更能主动学习。因为他们从来不是在被迫的情况下学习的。而许多被“拔苗助长”的孩子,往往很小就对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滋生了厌学情绪。

为了让孩子爱上学习,父母们切忌“拔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