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世上没有懒孩子:让孩子主动学习的101个策略
13253800000027

第27章 不过分重视考试分数

如果教育的目标锁定在分数上,只追求分数的完美,学生必然要在细枝末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聪明才智,让人格、品德扭曲僵化,成为考试的机器”。

有一次,我下班回到家里,听沐沐说语文测验成绩出来了。

我随口问道:“这次考了多少分呀?”“不太好??”他有些闪躲地回答。

“不太好是多少分啊?”我又追问。

沐沐支支吾吾半天不说出来,我再三问,他才说:“95 分。”说完满脸的愧疚与痛苦。

看到沐沐伤心的表情,我急忙安慰他。其实,我已经感觉他考得很不错了。我从不要求儿子考100分,也从不要求儿子争什么名次。我从来不认为,好的学习成绩诞生于题海中,诞生于一刻不停的死记硬背中,而且,相比较起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学习成绩不是最重要的。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当年给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题词是:“不要考100分。”此话很有点“不识时务”,让当时的人们难以理解。学生不就是要争创一流成绩,将目标锁定在100分么?陈省身认为,考七八十分就可以了,时间和精力过多地花在考试成绩上,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和创新能力。

朱清时校长介绍了这个题词多年不被公开的原因以及陈先生题词的本意。他说:“那个时候很保守,少年班很多人不能理解这个题词。陈先生的意思是,少年班的学生做学问,掌握精髓要义,考个七八十分就可以了,不要为了考 100分而在细枝末节上浪费时间。”朱校长还打了一个比方:“比如我老家四川种地,一亩地产水稻斤。一年施很多化肥,多产几十斤;以后施更多的肥,增产并不多,而且把土壤给破坏了,其实并不好。”以种庄稼的比喻来诠释陈省身先生的题词,朱校长让我们真正读懂了“不要考100分”这句话的含义。

如果教育的目标锁定在分数上,只追求分数的完美,学生必然要在细枝末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聪明才智,让人格、品德扭曲僵化,成为考试的机器”。

可怕的是,现在很多孩子已经成了“考试机器”。近来曾经听闻,某小学生考了98分还被要求写检查,原因是没得100分!

家长都很关心孩子,这毫无疑问。但绝大多数家长关心的仅仅是孩子的分数。每次家长会后,孩子成绩不理想的家长都会焦急万分,围着老师,请求老师指点提高分数的迷津。而对分数背后的更深层次的教育问题,如孩子的行为习惯、责任心、进取心等,却漠不关心。

一位美国博士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孩子的考试压力太大了,这导致在最关键的时期压抑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她认为,“一般说来,为了考试,加班加点记下来的东西都是快餐式的,过后忘记得很快。中小学时期,是孩子兴趣、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孩子除了应该会做考试题目,更应该养成独立思考、查阅相关资料,并独立做研究写研究报告这样的能力和习惯。”显然,人的成长更需要考试以外的许多素养、习惯的培养,一味争求考高分,很可能会失去许多本质的东西。

很多地方,为了片面追求分数,孩子已经不堪重负。超重的负担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十二三岁正是孩子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但每天睡眠时间只有7个多小时,而且每天长时间、高强度学习,让多数学生的身体素质严重下降。更令人着急的是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被功课压得整日闷闷不乐,一些学生在紧张、压抑的学习状态中,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厌学情绪日益滋生。在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一些少年儿童对学习、对学校、对教师、对家长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酿成了许多悲剧,学生杀人、自杀的事件屡有发生。

当孩子第一次背上书包去上学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可是用不了多长时间,孩子就开始陷入痛苦,作业像山一样压在他们身上,分数像河一样挡在他们面前。当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都亮起红灯的时候,还谈何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呢?

所以,不过分看重考试分数,值得每一个父母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