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古文观止下(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
13246000000116

第116章 《吴山图》记①

归有光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②,而灵岩③,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④。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⑤,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⑥,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⑦,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⑧。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夫令之于民诚重矣⑨。令诚贤也⑩,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所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

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注释〕①作者的朋友魏用晦任吴县令,因有很好的政绩,被召入了朝廷,当地的百姓为感念他的政绩,就绘制了一幅吴地山水图卷,送给他作为赠礼。这篇“《吴山图》记”,就是以这幅图卷为线索来展开的。它既描出了吴地的名山胜水,也写出了对朋友政绩的赞美以及当地百姓和‘贤令”的真挚情谊。语言简洁明畅,风格淡雅清新。②吴、长洲:这是两个县名,均在吴郡管辖范围内,而治所又都在今江苏省苏州市。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这都是吴县境内的山名。③灵岩:即灵岩山,在吴县西南。上有“馆娃宫”,是吴王夫差为宠妃西施所建。④西子:即美女西施。⑤虎丘、剑池、天平、尚方、支硎:这些也都是吴地风景秀美的地方。其中除剑池是池名外,余皆山名。⑥太湖:我国著名湖泊,水域辽阔,有三万六千顷,跨有今江苏、浙江二省,且湖中小山甚多,风景秀丽。⑦同年:从前科举制度时,称同榜人为同年。魏用晦:归有光的同年友人,生平不详。为:治。⑧高第:高级的等第。旧时科举考试或官吏政绩考核评为优等的,称高第。给事中:官名。明代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掌侍从规谏,钞发章疏,稽察弊误,纠弹官吏。⑨令:这里指县令。诚:这里是的确、确实的意思。⑩诚:这里用作表示假设的副词,是如果的意思。被:蒙受,受到。泽:雨露。引申为思泽、恩惠的意思。异时:他日,指将来的一天。尸祝:尸是祭祀时代表鬼神享祭的人,后改为画象代替。祝是向鬼神告辞的人,即司祭的人。这里尸祝,引申为祭祀。浮屠:这里指佛。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是春秋时思想家,著有《老子》一书,后世被尊奉为道家始祖。惓(quán全)惓:诚恳的样子。苏子瞻: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韩魏公:韩琦,北宋名臣,功封魏国公,故称韩魏公。黄州:府名,在今湖北省黄冈一带。

〔译文〕吴县、长洲县这两个县,在吴郡郡治的范围内,划分了地界各自进行管理。而郡西的许多山,都在吴县境内。其中最高的山有,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山,有春秋时代吴国遗留下来的宫殿在那里,还有西施流传的遗迹。象虎丘、剑池,以及天平、尚方、支硎,那都是名胜的地方。那汪洋一片的太湖有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座山峰沉浸在湖中,更是海内的奇景壮观了。

我的同年好友魏用晦君治理吴县,还不到三年,就因政绩卓著评为优等被朝廷召入做了给事中。魏君治理吴县对百姓实有恩惠,吴县百姓挽留他不得,而他也不忍心离开那里的百姓,因此就有热心好事的人画了一幅《吴山图》当作礼物赠给他。县令对于百姓实在太重要了。那县令真是贤能的话,这地方的山川草木,也因为受到他的恩泽而更加生机勃勃了;那县令真是不贤能的话,这地方的山川草木,也会遭到他糟塌而黯然失色。魏君对于吴县的山川草木,实在是增加了它的光彩。有朝一日吴县百姓将会选择一处风景胜地在这山岩峰峦之间,修造庙宇来奉祀他,这本是应该的。可是魏君既然已经离开了吴县,为什么还这样时刻不忘那里的山川呢?从前苏子瞻称道韩魏公离开黄州已四十多年,仍旧思念它不能忘怀,因而写下了思念黄州的诗,而苏子瞻又替黄州人把这诗刻在石碑上。这以后才知道贤能的人对于他所到过的地方,不但使那里的人们不能忘记自己,也不能使自己忘记那里的人们。魏君如今离开吴县已有三年了,有一天,他和我同在内庭,他拿出这幅图来,边展开玩赏边叹息着,于是吩咐我为这事写篇记文。唉!魏君对于我们吴县,有着这样的深厚感情,那怎么可以使我们县的百姓能够忘记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