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小人能靠机诈成功于一时,但因为他们凡事都只顾眼前而不计后果,所以得到的利禄往往是短暂的,转瞬即逝。而傻人即使没有建立伟大功业,但活得心安理得、踏实快乐,福泽也绵长。
存道心消幻业
【原文】
色欲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蜡。故人常忧死虑病,亦可消幻业而长道心。
【译文】
当色欲像火一般炽热之际,如果一想到疾病时的痛苦,兴致便会像已经冷却的灰炉一样;当名利的享受甜美如饴时,如果一想到死亡的结果,就会有如嚼蜡毫无滋味。所以,人们如果常常忧虑疾病和死亡,也可以消除罪恶而增长义理之心。
【人生智慧】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当欲念正炽盛之际,如果能三思而后行,就可以消除罪恶,提高修养。尤其最诱人之事物的背后,往往潜藏着最大的危机。
例如现今之“先享受后付款”的消费形态,虽然信用卡的使用是时代趋势,然而许多持卡人却不知节制,结果刷得痛快,付得痛苦,直到被循环利息压到喘不过气来了,才懊恼自己怎么刷了这么多。如果持卡人在尽情享受不必付现的刷卡乐趣之前,能先想想这般消费毫无节制的可怕后果,相信就能克制“想要”购买物品的冲动,而将钱用在真正“需要”购买的物品上了。
万虑皆抛一真自得
【原文】
斗室中,万虑都捐,说甚画栋飞云,珠帘卷雨;三杯后,一真自得,唯知素琴横月,短笛吟风。
【译文】
身居斗室之中,能够抛开所有的繁心杂念,还羡慕什么雕梁画栋、珠帘轻卷的华屋豪宅?三杯酒下肚之后,悟得人生真谛,便只知道在明月下抚琴,清风中吹笛了。
【人生智慧】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身居斗室而自在从容,“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万虑都捐”的生活岂能不轻松快意?此时再看“画栋飞云,珠帘卷雨”又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呢?因为我们原本以为安逸奢华的生活,却需要劳心劳力的奔波去支撑,费尽心力却难得安逸。
有明月为伴,琴笛为乐,开怀畅饮,自然天趣尽收杯中,何不举杯邀月,与影共饮,其中妙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唯出脱尘而不俗,出淤泥而不染者,才能体会此中真谛。也唯有在贫困状态下表现出高雅情趣的人才是最有希望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因为高尚的事业需要高尚的情操来开拓。
贪者亦贫知足亦富
【原文】
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授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
【译文】
贪得无厌的人,有了金银却还怨恨得不到美玉,封了公爵却还怨恨未拜侯爵,这种权豪无异于精神上的乞丐;知足的人,即使吃野菜汤也比吃山珍美味来得香甜,而穿布袍也比穿华贵的衣服还要感觉温暖,这种平民实际上比王公贵族还要富足。
【人生智慧】
常言道“人心不足蛇吞象”,贪乃人性之一大痼疾,源于人对物质的强烈占有欲。人的欲望有如无底洞,诚如文中所说“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授侯”,这似乎是人的通性,只有少数胸襟豁达的人才能领略知足常乐之理。其实,吃山珍海味和粗茶淡饭一样都能让人吃饱,穿粗布棉袍和狐袄貂裘也同样能让人保暖,只要基本的生活需求可以满足就已足够,又何苦得寸进尺,为满足物欲而费心伤神呢?必须明白,人的能力有限,而欲望无穷,如何能争得万物呢?
何不放下争物之心,致力于增进自己的德业,如此才能拥有真正富足的人生。
猛兽易伏人心难降
【原文】
眼看西晋之荆榛,犹矜白刃;身属北邙之狐兔,尚惜黄金。语云:“猛兽易伏,人心难降;溪壑易填,人心难满。”信哉!
【译文】
眼看西晋就要灭亡了,却还有一些达官贵人仍不知觉悟地在那里自夸武器精良。人死后身体就要变成北邙山狐兔的食物了,又何必那样爱惜财物呢?古语说:“野兽容易制服,而人心难以降伏;沟壑容易填平,而人心难以满足。”这句话真是道破了人生的真谛。
【人生智慧】
作者在文中引用的古语指出“人心难以满足”,事实上人性的无知和贪婪往往为人类自己带来苦难。
史书昭昭,记载着西晋亡国之际,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还不知觉悟,依然争权夺利、自相残杀,致死不悟。每每在危急存亡之秋,人性中的善与恶都同时被激发出来——抗日期间,多少热血青年为了捍卫国土,响应号召,前仆后继地投入到抗日战场,为祖国的存亡抛头颅洒热血,以自己的生命换来人民的解放;但同时也有不少人恬不知耻,大发国难财,完全泯灭了良知,殊不知国破家何在?真是可悲之至。
彻见自性不必谈禅
【原文】
性天澄澈,即饥餐渴饮,无非康济身心;心地沉迷,纵谈禅演偈,总是播弄精魂。
【译文】
天性澄明纯净的人,就是饿了吃饭、渴了饮水,总都是在调剂自己的身心;心地沉迷的人,纵然谈论禅理、解释偈语,也都是在浪费自己的精力。
【人生智慧】
人生的道理就在自己身上,不必刻意外求,也无须拘泥形式。形式的东西只能证明你的身份,而无法显现你的本性与内涵。
所以,只要本性纯真,拥有一颗禅心,即使没有遁入空门、落发为僧,修行的功夫也不会不如出家修行者。反之,一个不能扫除物欲与杂念的人,六根不净,即使整天讨论佛理、研究禅学,也始终无法彻见自性,只是口头禅、心外佛,徒劳无功而已。因此,一个人只要能保有纯真本性,就会自见天机,根本无须借助外力来获得。
乐者不言言者不乐
【原文】
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译文】
喜欢谈论山林隐居之乐的人,未必是真正领略到了山林的乐趣。讨厌谈论功名利禄的人,未必是完全忘却了对名利的贪恋。
【人生智慧】
喜谈归隐者,未必真为清高之士。中国的古人有一种特有的认识,即遁隐山林者多为智者高人。因此有许多希求功名者便以归隐作为跻身士族之列的跳板。谈名利而色变的人,未必真是淡泊之人,淡泊之人无视名利存在,谈与不谈都与己无关。至于那些把钱财称为“阿堵物”、“孔方兄”的人就更加可笑了。
因此,文未必真如其人,口是心非,心与口远隔千里者比比皆是。若真的爱慕名利,说出来又何妨,反而让人觉得坦诚;虚伪的人瞒得过人一时,瞒不过人一世,原形毕露反觉尴尬,何苦来哉!
生于自然勿为世染
【原文】
山肴不受世间灌溉,野兽不受世间豢养,其味皆香而且冽。吾人能不为世法所点染,其臭味不迥然别乎!
【译文】
长于山间的植物不受世人的灌溉,生在野外的鸟兽不受世人的饲养,但它们的味道却都香醇鲜美。如果我们能不受世间世俗礼法的污染,那么气质就会和庸俗的人有很大的不同。
【人生智慧】
自然造化出来的东西总是带着扑鼻的芳香来到人们的面前,抛去了斧凿之功使它们显得那么纯粹与清新,让人不得不爱。纯朴的人也是一样,在他们面前我们会放下许多顾虑,感受到的是一种放松与亲切。因为他们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保持着一颗纯净的心灵。就好像大人们喜欢和小孩子一起玩耍,因为他们质朴、天真,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喜欢就说喜欢、不喜欢也毫不掩饰。后天的教育与社会的历练往往会使人们失去童真与质朴。尽管如此,我们不可能选择不去长大。而且,教育和社会可以提升我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只要我们的心灵能够抵制住诱惑,不受世俗的侵蚀,同样可以做一个纯粹的真实的人。
好利害浅好名害深
【原文】
好利者,逸出于道义之外,其害显而浅;好名者,窜入于道义之中,其害隐而深。
【译文】
一个贪图钱财的人,其所作所为超出道义之外,所造成的危害虽然明显但不深远;而一个贪图名誉的人,其言行往往隐藏在道义之中,所造成的危害虽然不明显却很深远。
【人生智慧】
贪财好利之人,往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道义于他们而言只是形同虚设。然而这种损人利己的不良的品质,世人有目共睹,有阅历或有智慧的人都知道去避免或制止他,因此它虽然看起来气势汹汹,但给世人带来的伤害却是有限的。而欺世盗名、沽名钓誉的伪君子却用了所有的美德做面具,他们表面上是道义的典范,事实上却在道义的外衣下做着见不得人的勾当,道义的掩护使人们难辨真伪,常常难以防范,而且好名之人为恶比好利之人更大胆,因为他们自以为无私,造成的危害是可想而知却难以避免的。
慈悲之心生生之机
【原文】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古人此等念头,是吾人一点生生之机。无此,便所谓土木形骸而已。
【译文】
为了不让老鼠饿死而经常留一点饭,因为担心飞蛾扑火而尽量避免点灯。古人这样的想法,正是我们人类得以生生不息的契机。如果没有这种心怀,人也就和泥土、树木没有什么区别了。
【人生智慧】
心存善念是人类和万物得以生生不息的契机。为老鼠留饭,为飞蛾灭灯。古人对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乎。做人是要有一些慈悲心的,如果人人都铁石心肠,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会处在一个寒冷荒芜的沙漠,生存也将失去意义。“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未必是真的让人给老鼠留饭,也不是让人不去点灯,而是劝人为人处世要怀有一颗同情弱者的慈悲之心。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治家睦邻,有一点慈悲,将会使人如沐春风,通体舒畅。人人都有一颗柔软的心,只不过在尘世的严寒下结上了坚冰,而我们要相信——爱是阳光!
心体天体人心天心
【原文】
心体便是天体。一念之喜,景星庆云;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风甘露;一念之严,烈日秋霜。何者少得,只要随起随灭,廓然无碍,便与太虚同体。
【译文】
人的身心是和自然宇宙相同的本体,一个喜悦的念头闪过时,就好像天空出现了吉星祥云;一个愤怒的念头出现时,就好像是突然来了一场雷霆疾雨;一个慈悲的念头浮出时,就好像是滋润万物的和风细雨;一个严酷的念头划过时,就好像烈日灼人寒霜打叶。哪一种情绪少得了呢?但只要这些情绪能随时消失,如同宇宙一样宽广没有阻碍,就可以和天地同为一体了。
【人生智慧】
人心便是宇宙,喜怒哀乐如同风雨雷电是无法改变的自然天性。它会顷刻间电闪雷鸣,转眼间却又阳光灿烂;一时间寒风严霜,不期然又春风化雨。所有的情绪都在瞬息万变,只有让它自然发泄,没有郁积,人才能像大自然那样风调雨顺。
然而发泄也应该是有限度有节制的,无休止的疾风暴雨会造成洪涝之灾,长时间的寒风严霜会冰封万物。恶劣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要快,这样对人对己才不会造成伤害。风和日丽的好天气才是人们所共同钟爱的,人的心态也只有归于自然才能生机无限。
趋炎附势人情之常
【原文】
饥则附,饱则扬,燠则趋,寒则弃,人情通患也。
【译文】
饥饿贫困时就去投靠人家,丰衣足食后便扬长而去,看到人家炙手可热就去巴结逢迎,遇到人家落魄贫寒便厌弃不顾,这都是人情世态的通病。
【人生智慧】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人之常情,世之通病,古今都是如此。其实这也怨不得世人,背靠大树好乘凉,树倒自然猢狲散,都是本性使然。金钱驱动下的人际关系很难有真情流露,经济杠杆成了人际交往的法则。但这种法则毕竟是与人伦情感背道而驰的,人们在感叹世态炎凉的同时发出了这一信号,人们在无奈中盼望一种真诚。因为人类已经意识到长期处于感情的沙漠,最终总要面临死亡的威胁。只是沙漠中的绿洲似乎越来越小,如果人们只是冷眼旁观而不懂得植树造林,它迟早都有枯竭的一天!
天地父母万物敦睦
【原文】
吾身一小天地也,使喜怒不愆,好恶有则,便是燮理的功夫;天地一大父母也,使民无怨咨,物无氛疹,亦是敦睦的气象。
【译文】
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个小世界,假如能够做到让自己的喜怒不超出一定范围,好恶遵守一定的法则,便是做人的一种协调料理的本领:自然界就像是人类一个更大父母,假如能够使黎民没有怨恨和慨叹,使万物没有疾病与灾害,就能够呈现出一片祥瑞和睦的景象。
【人生智慧】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人也是一样,天人本为一体,一个人同样是一个小天地。喜怒哀乐如同风雨雷电,为人处世无论举止言辞、情感观念都要有一个准则,不逾矩、不失范,方能风调雨顺。人的喜怒哀乐如同自然界的四时更替也呈规律性的变化,不能调节自己的情绪,于人于己都不是好事。喜怒无常的人是可怕的,因为他充满了不稳定的因子,人们无法摸清他的脾气,只有敬而远之,而自己也因为不能自控常常处于疾风暴雨之中,不仅会因此伤害到别人,还会把自己的人际关系搞得一团糟,不仅影响事业的发展,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更没有什么好处。只有随时能调和自己心态的人才能保持心境平和、心情舒畅。
富贵如火必将自焚
【原文】
生长富贵丛中的,嗜欲如猛火,权势似烈焰。若不带些清冷气味,其火焰不至焚人,必将自烁矣。
【译文】
生长在富豪权贵的家庭之中,对物欲的贪念如同熊熊的猛火,对权势的欲望好似炽热的烈焰。如果不加点清凉的气息加以调和,那么强烈的欲火即使焚烧不到别人,也一定会把自己灼伤。
【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