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忠告
13114400000014

第14章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是古人的一种思想和主张,也是毛泽东主席生前很喜欢的论调。很多人都把这句话视为金玉良言,不但用来自我反省,而且还用来激励他人。宽以待人是一种美德的体现,它不仅体现了博大的胸襟、宽广的胸怀,更体现了一种高贵的自信,同时它还是一种难得的团队合作精神。严于律己则要求自己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对学习负责、对工作负责、对生活负责、对社会负责,同时还要对他人负责。只有以更高、更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才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之中取得进步和发展。

在公司,比尔·盖茨是一个宽以待人的人。在对下属职工讲演时,他说:“如果你觉得你的老板很凶,等你当了老板就知道了,老板是没有工作任期保障的。”这并不是他要为自己开脱什么罪名,而是要告诉所有的员工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学着宽以待人。学着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很快地理解对方的良苦用心,因此也就不会因为他的行事方式而让自己生气。

出生于汽车城底特律的史蒂夫·鲍默尔是比尔·盖茨的好朋友。这位被称之为“微软坏小子”的人物,是比尔·盖茨在哈佛的校友,两个人因为打牌而相识,后来又因为工作的关系而成为惺惺相惜的好朋友。

史蒂夫在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学位之后,又考上了斯坦福商学院。1978年,史蒂夫因为工作的关系而见到了此时已经成为了微软总裁的比尔·盖茨。比尔·盖茨知道自己他的能力所在,所以力邀史蒂夫来微软为自己工作。可是,史蒂夫却拒绝了比尔·盖茨的邀请。

第二年,史蒂夫已经前前后后换了几个工作了。这一次在西雅图,两个人又见面了。比尔·盖茨明确地对史蒂夫说:“你来微软公司吧,我们需要一个经理。”史蒂夫没有当场拒绝,他以自己还需要考虑为由而把话题带过了。

其实,并不是史蒂夫不需要这份工作。人们猜测,他可能是担心自己在微软公司受不到重用,所以才会把这件事情一拖再拖。直到1980年初,比尔·盖茨专程把史蒂夫请到了微软公司的总部,并且答应了给他经理的职位,他才最终入驻微软公司。为此事,比尔·盖茨还专门请了自己的父母来帮忙劝说史蒂夫,并且给了他半年的期限去处理自己的事务。

甚至到后来,比尔·盖茨把自己首席执行官的位置让给了史蒂夫,而自己只担当了首席设计师的职位。因为他看到了史蒂夫身上具备的商业头脑和管理才能,这恰恰正是他自己所欠缺的。因此,在对待史蒂夫这件事情上,比尔·盖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了宽以待人,不去计较一丝一毫的小利,而是用自己的诚心和微软公司的实力作为谈判的砝码,才最终赢得了史蒂夫的心。

“拥有一个你完全信任的人,一个可以委任重任的人,一个为你分忧解难的人,一个具备多种本领而且肯来帮助你的人,这是十分重要的。”这句话正是比尔·盖茨宽以待人的真实写照。

在对待自身的问题上,比尔·盖茨从来没有松懈过。严于律己是通往成功的一个基本法则。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让自己不被各种诱惑所吸引,才能够克服懒惰和贪婪等坏习惯,使自己达到更上一层楼的高度。

青年盖茨在1970年代早期,写了一封著名的《致爱好者的公开信》,震惊了计算机界。盖茨宣称计算机软件将会有一个巨大的商业市场,计算机爱好者们不应该在不获得原作者同意的情况下随意复制电脑程序。当时的计算机界人士受到黑客文化影响,认为创意与知识应该被共享。盖茨随后离开校园,一手创办了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微软公司,并逐渐将软件产业化。

尽管盖茨有着常人难以达到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但是却能做到洁身自好,从而为保护计算机产业的技术和创意提供了范例。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是我们在成长之中必须要学会的交际法则和自我约束能力。“严于律己”是一种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宽以待人”是一种谦逊有礼的风貌,是一种胸怀宽广的品质。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真正体现出一个人完美的精神风貌。

智慧箴言

宽以待人要求我们做事问心无愧、坦坦荡荡,在先人后己的同时,还要学会换位思考,宽容地对待他人;严于律己要求我们对待自身要严格认真、一丝不苟,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求做到最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才算是一个终结。只有把宽以待人和严于律己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够成就一份令人瞩目的辉煌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