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读哲学
13108800000088

第88章 精神上的助产士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什么都不知道。

—苏格拉底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是个很复杂的人物。

他出生于雅典,一生中都在辩论,还教授青年知识,但这一切并不是为了钱。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苏格拉底具有朴实的语言和平凡的容貌,矮小的身体和神圣的思想,并且总是衣衫褴褛,赤着脚走路。他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平时很少喝酒,但是酒量奇大,而且从来没有喝醉过。

早年,他继承了父业,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才开始研究哲学。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

他在雅典大街上向人们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苏格拉底说:“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柏拉图在《申辩篇》里面塑造了这样一个苏格拉底:自信、洒脱、崇尚理智。从他对死亡的看法来看,他相信灵魂不死,并坚信在另一个世界中会有更好的生活。

作为公民,苏格拉底曾三次参军作战,在战争中表现得顽强勇敢。此外,他还曾在雅典公民大会中担任过陪审官。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告,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饮下毒酒自杀而死,时间是公元前399年。

在西方文化史上,苏格拉底一直被看做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与耶稣、孔子和释迦牟尼一同被尊为人类的导师。在当时,他也已经被认为是最有智慧的人。他用灵魂控制着自己的肉体,抵制着欲望,就是爱情也是“柏拉图式”的。

苏格拉底的妻子脾气非常暴躁,有人问他为何要娶这样的女人为妻。他笑道:“如果你能驯服一匹烈马,那么其他马又有何难呢?我能忍受这样凶的人,那天下人还有谁不能做我的朋友呢?”

他的这句回答,实际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学问和智慧:即使是一个很坏的人,他也能成就别人的修养。这与基督教认为品德与知识没有关系,无知的人也可以心灵纯洁的观点是对立的,这一区别一直延续至今。

苏格拉底还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那些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没必要实行抽签选举式的民主。他说: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欺人的人,不是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管理的人。

比方,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苏格拉底没有著作流传于世,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尼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但是内容却大相径庭。所以,关于他的生平和学说,从古代以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记载和说法,一直是学术界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