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读哲学
13108800000058

第58章 见性成佛

佛教的宗派很多,在中国独立发展的却只有三派:禅宗、天台宗、法相宗。

“禅”是梵语音译“禅那”的缩写,意思是静虑。静坐沉思,被称为“坐禅”或“禅定”,是佛教修养的重要方式之一。禅宗、宗门禅宗,又称宗门,创始人是菩提达摩,在六祖慧能时期,禅宗进入传播的高峰,到唐朝中后期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宗派。

禅宗的中心思想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思是通过日常的实践,感悟到真正的智慧,从而达到自觉、自由、自知的境界。

五祖弘忍在传承衣钵时,慧能和神秀所作的偈子成为禅宗最大的一宗公案。正因为这段公案,禅宗产生了两位颇有传奇色彩的禅师—慧能禅师和神秀禅师,也使得禅宗分为南、北二宗。

神秀,北宗禅的创始人,早年当过道士,50岁时遇到五祖弘忍大师,遂剃度出家,受到五祖禅师的特别器重,被称为“悬解圆照第一”、“神秀上座”。

五祖弘忍禅师圆寂后,神秀到了湖北江陵当阳山玉泉寺,宣扬佛法,声名远播,还得到当朝女皇武则天的敬重和支持。神秀禅师继承了弘忍大师以心为宗的传统,认为“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反对“将心外求”。

慧能创建的南宗禅,兴起的时间比较晚,但是影响力却远远超过了其他几派。

南宗派和北宗派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参悟佛理的方式不同,南宗禅主张顿悟,北宗禅主张渐悟。

渐悟,主张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对佛理的学习而领悟,如静坐参禅。顿悟,主张佛在心内,只要净心、自悟,就不必苦修,便可以顿悟成佛。顿悟具有醍醐灌顶的效果,能够让人豁然开朗。顿悟和渐悟的主张,集中反映在神秀和慧能两位禅师的那两首偈子。

慧能的这种“见性成佛”简单速成的方法,对于那些陷于现实苦难中看不到未来的普通民众,有着极强的吸引力。慧能禅师之后,南宗禅发展为洪州、石头二宗,后又衍生为五宗七派,几乎取代了佛教的其他宗派,得到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