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读哲学
13108800000021

第21章 庖丁解牛[1]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2],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3],砉然向然,奏[4]刀乃中《经首》之会[7]。

文惠君曰:“譆

庖丁释[10]刀对曰:“臣之所好[11]者道也,进[12]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也。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13]而不以目视,官[14]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15],批大郤[16],导大窾[17],因其固然[18]。技经肯綮之未尝[19],而况大軱[20]乎!良庖岁更刀[21],割也;族庖月更刀[22],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3]。彼节者有间[24],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5],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26],吾见其难为,怵[27]然为戒,视为止[28],行为迟[29],动刀甚微[30],然已解[31],如土委地[32]。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33],善[34]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注释”

[1]本篇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这则故事说明做事不仅要掌握规律,还要持着一种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并且在懂得利用规律的同时,更要去反复实践,才能终究领悟出事物的真理所在。

[2]庖丁:庖,厨师,庖丁即一个姓丁的厨师。文惠君:人名,梁惠王是作者假托的一个君王,历史上并无其人。解:剖割分解。

[3]踦:抵住。

[4]奏:进,音响大于砉的砍割裂之声。

[5]中:合乎。

[6]《桑林》:商汤时的乐曲名。

[7]经首:尧时的乐名。会:音节。

[8]譆:同“嘻”,惊叹之声。

[9]盖:通“盍”,为何。

[10]释:放下。

[11]好:喜好。

[12]进:超过。

[13]神遇:从精神上去感知事物、事理,即心领神会。

[14]官:指耳目等感觉器官。

[15]依:遵循。天理:牛的天然的生理结构。

[16]批:击,劈。郤:筋骨间的空隙。

[17]导:引。窾:空。导大窾:刀引入到筋骨间的空隙。

[18]因:因循。固然:本来的样子。

[19]技:当作“枝”字来解。枝经,经脉相连处。肯:附在骨头上的肉。綮:筋肉纠结之处。

[20]大軱:此处指大骨头,即所谓的盘结骨。

[21]良:善。岁:年。更:更换。

[22]族:大多数。折:用刀砍断骨头。

[23]硎:磨刀石。

[24]节:骨节。间:间隙,空隙。

[25]恢恢乎:宽绰的样子。游刃:运刀。

[26]族:骨节筋腱聚集处。

[27]怵:一心谨慎。

[28]视:目光。为:因。

[29]行为迟:动作因此放慢。

[30]微:轻。

[31]:象声词,这里指牛体解开时的声响。[32]委地:堆积在地上。

[33]踌躇满志:从容自得,心满意足。

[34]善: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