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读哲学
13108800000148

第148章 宗教的本质(节选)

费尔巴哈

上帝或人的本质,在《基督教的本质》一书中,我已经作了阐释。至于那不同于人的本质、不同于人的本质的实体,也就是那不具人的本质、人的特征、人的个性的实体,如实地说出来,不是别的东西,就是自然而已。

宗教的基础,是人的信赖,而这个信赖的对象,就是人们所依靠并能感受到的那个东西—不是别的,就是自然。宗教最初、最原始的对象就是自然,这是一切宗教和一切民族历史所充分证明了的。

如果我们认为一般宗教就是有神论或真正信仰上帝的话,那么说宗教是在人存在之前就自然存在的,是错误的。

可是,如果我们认为宗教只是依赖、只是人的感觉或意识—认为人要是没有区别于自己的实体可以依赖,就不会存在,且不可能存在,认为他的存在并不是由于自己,那么,这倒完全是真实的。

在这层意义下的宗教,和人的关系,就像是光和眼、空气和肺、食品和胃那样密切。宗教是对我之所以为我的思考与认可。不管怎样,人总是一个依靠自然的东西,不可能离开光、空气、水、大地、食料而存在。

在动物和尚处在动物阶段的野蛮人中,这种依赖是不自觉、无意识的,如果将它提升到意识中,将它表象、思量、承认,即是进入宗教了。所以,所有生命都依赖于季节的变化,而只有人用戏剧式的观念、过节日的行为来庆祝这个变化。这些仅仅是用来表示季节变化或月亮盈缺的节日,便是人类最原始最古老的最本来的宗教表白。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氏族,并不是依靠一般意义的自然、一般意义的大地,而是依靠这一块土地、这一国度;并非依靠一般意义的水,而是依靠这一处水、一条河、一口泉。埃及人脱离了埃及就不称其为埃及人了,印度人脱离了印度就不称其为印度人了。

一般的人既然可以将他们一般的本质当做上帝来崇拜,那么,那些将肉体与魂灵都束缚在他们的土地上、将本质局限在他们的民族与氏族而不放在人性中的古老的闭塞民族,当然有足够的理由,将他们国家中的某些山川、湖泊、动物、树木当做神来崇拜。因为他们的全部存在、本质,都寄托在他们国家、自然的特质上。

有一种空想的认知,认为只有借助天道、“超人性的”存在者,比如鬼神、魂灵、天使之类,才能够超脱动物境界。

当然,人并不是孤立地依赖于自己就变成了“他之所以为他”,他必须依赖于变得存在者才能成为“他之所以为他”。但是,这些存在者并不是超然的、想象中的东西,而是实在的、自然的事物,并不是高于人的,而是低于人的事物。因为一切支持人自觉、有意识的—通常被称为人性行为的东西、一切优秀的禀赋,都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从自然深处得来的。

这些对人们产生帮助和保护的东西,即精灵,主要是动物。只有依赖动物,人才能超然其上;只有动物的帮助,人类的文明才会延续。《真德亚吠陀》中的《温底达》篇,被认为最古最真的篇目,里面这样说道:“世界依赖狗的理智而得以维持存在,如果狗不守护街道,盗贼便要盗尽一切财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