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读哲学
13108800000107

第107章 一段被遗忘的时代

中世纪时期,教会内部发生了一场有关“道成肉身”的纷争,主角是亚历山大大主教区利罗和君士坦丁堡大主教聂斯脱利。这场纷争的结果是区利罗被尊为圣徒,而聂斯脱利却被斥为异端。

区利罗是个狂热分子,拥护神人一体论,身为大主教的他曾数次煽起屠杀犹太人的运动。区利罗之所以有很大的名声,主要是因为他曾对一位名叫希帕提娅的贵妇人施加私刑,而希帕提娅犯的罪过,仅仅是醉心于新柏拉图哲学和研究数学。

聂斯脱利认为,在基督里有人位和神位,因此,他反对称童贞少女为“神的母亲”。他认为童贞少女只是基督的人位母亲,而基督的神位(上帝)没有母亲。

大体说来,苏伊士河以东的教会赞同聂斯脱利的主张,苏伊士河以西的教会赞同区利罗的主张。双方决定,在公元431年召开以弗所宗教会议解决分歧。然而,率先到会场的西方主教们反锁了大门,将东方的主教们堵在门外。随后,在区利罗的主持下,他们快速通过了拥护区利罗的决议。

这就是聂斯脱利被斥为异端的过程。不过聂斯脱利不但没有放弃自己的主张,反而形成了在叙利亚和整个东方声势很大的聂斯脱利教派。

在整个中世纪,波伊提乌受到了人们的传诵和赞扬。

波伊提乌是古罗马晚期的政治家、哲学家,曾在东哥特王国任执政官。在哲学上,他糅合了基督教神学、柏拉图主义、新柏拉图主义、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学说,引起后来经院哲学唯名论和实在论的争论,因用拉丁文注释翻译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等著作,对中世纪的逻辑学影响很大。

他在狱中写就的著作《哲学的慰藉》是一部纯柏拉图主义的书。虽然《哲学的慰藉》一书不能证明他是不是基督徒,但却能证明他受到异教哲学的影响远比基督教神学的大。

波伊提乌声称只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才是真正的哲学家,他还坚持说自己追随上帝是听从了毕达哥拉斯的命令。在伦理观念方面,波伊提乌有很多与斯多亚派吻合的地方。波伊提乌认为不完善就是缺陷,这也代表着存在一种完善的原形。

《哲学的慰藉》中,丝毫没有迷信和病态的迹象,也没有过分强求遥不可及的事物的倾向,书里呈现的是一种只有纯哲学才有的宁静。这种宁静出自被判死刑的波伊提乌之手是令人赞叹的。

尽管东哥特国王狄奥多理克处死了波伊提乌,但他们始终是朋友。波伊提乌曾经受命为狄奥多理克改革币制,加上他渊博的学识和对公益的热忱,他足以成为当时绝无仅有的人物,即使在其他任何一个时代,他都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