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陆游文集4
13076600000055

第55章 陆游其人和斋名(4)

“龟堂”别号与陆龟蒙名字亦有一定关系。后人亦有以“龟堂老”称陆游者,宋末诗人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云:“天宝诗人诗有史,杜鹃再拜泪如水。龟堂一老旗鼓雄,劲气往往摩其垒。”林景熙《霁山集》卷三,中华书局1960年版。以“龟堂一老”称陆游,与杜甫相提并论。

十笠泽病叟(笠泽老民)

庆元庚申即六年(1200)九月二十九日,陆游作《跋范文正公书》,末署“笠泽病叟陆某书”。开禧二年(1206)六月己巳,陆游作《跋鱼计赋》,末署“笠泽老民陆某谨书”。陆游始祖为“楚狂接舆”陆通,第六世孙西汉陆烈子孙定居吴郡。吴郡,楚汉之际分会稽郡置,武帝后废,东汉复置,治吴县(今江苏苏州)。陆游祖先居吴地,为世家望族,陆游以出身于望族而自豪,自称“吴郡陆某”。笠泽(指松江,即吴淞江)在今苏州境内,晚唐陆龟蒙是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乾符六年(879)春隐居笠泽著书,自编文集《笠泽丛书》,陆游视陆龟蒙为祖上,故称籍贯“笠泽”,别号“笠泽渔隐”、“笠泽病叟”,即以籍贯命名。

十一山阴老民

嘉泰二年(1202)正月五日,陆游作《施司谏注东坡诗序》,末署“山阴老民”。嘉定元年(1208)七月己未,作《跋伯予所藏黄州兄帖》,末亦署“山阴老民陆某谨书”。陆通第四十三世孙陆谊为陆游九世祖,避地山阴,陆氏一支遂在山阴繁衍。陆游七世祖陆忻迁居山阴鲁墟,隐居读书,耕读传家。陆游《陈氏老传》云:“予先世本鲁墟农家。”遂称里籍为山阴。这一别号亦以籍贯命名。

十二龟蒙

这是友人杨万里对陆游的称呼。淳熙十三年(1186)暮春,杨万里作《醉卧海棠图歌赠陆务观》云:“蓬莱仙人约老翁,寄笺招唤陆龟蒙。……龟蒙踞床忽倒卧,乌纱自落非风堕。”(《诚斋集》卷十九)绍熙元年(1190)冬,杨万里《和陆务观用张季长吏部韵寄季长兼简老夫补外之行》云:“今代老龟蒙,无书遗子公。”(《诚斋集》卷三十一)十三剑南

这是特殊的别称。后人常以“剑南”、“陆剑南”代称陆游。剑南,本是地理名词,指剑阁以南,陆游以之代指抗金前线的从军生活,将诗集命名《剑南诗稿》,以为纪念。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乙集说:“游宦剑南,作为诗歌,皆寄意恢复。”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乙集,中华书局1989年版。陆游有“剑南”情结,晚年经常忆起,后人便以“剑南”、“陆剑南”代称他。“剑南”只是后人代指陆游,陆游自己并未以之为别号。

十四渭南

陆游自号“渭南”。其子陆子聿《(渭南文集)序》云:“惟遗文自先太史未病时故已编辑,而名以《渭南》矣。”“渭南者,晚封渭南伯,乃自号陆渭南。尝谓子聿曰:‘《剑南》乃诗家事,不可施于文,故别名《渭南》’。”《陆游集·渭南文集》附,中华书局1976年版。开禧三年(1207)正月戊寅,陆游撰《仁和县重修先圣庙记》,末系衔为:“太中大夫、宝谟阁待制致仕、渭南县开国伯、食邑八百户、赐紫金鱼袋陆某记”。知此年初陆游封渭南伯。此年,陆游于山阴作有《蒙恩封渭南县伯因刻渭南伯印》,诗下自注云:“唐诗人赵嘏为渭南尉,时谓之赵渭南。”(《诗稿》卷七十一)嘉定元年(1208)春,陆游于山阴作诗,题为《恩封渭南伯,唐诗人赵嘏为渭南尉,当时谓之赵渭南,后来将以予为陆渭南乎?戏作长句》(《诗稿》卷七十五)陆游自称“渭南叟”,开禧三年(1207)所作《书况》云:“垂自渭南叟,深居湖上村。”(《诗稿》卷七十三)嘉定二年(1209)三月丁巳,陆游作《陈长翁文集序》,末署“渭南伯陆某务观”。此处,“渭南伯”系官衔,尚不是别号。后人有时以“渭南”指称陆游,如毛晋《放翁题跋》云:“余于渭南县伯诸书,已七跋矣。”《汲古阁书跋》,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陆游作文署名分不同对象、场合、身份、文体,皆不同,这也是古人的通行做法。如“记”体文用于庄重严肃的场合,署名即很严肃,署上官衔、姓,而不署名,更不会署别号。陆游《明州阿育王买田记》末署:“朝议大夫尚书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陆某记。”《绍兴府修学记》末署:“中奉大夫提举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陆某记。”“序”体文署名则视对象身份而异,有时严肃,有时则随便,如《范待制诗集序》末署:“朝奉郎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山阴陆某序。”对象范成大是自己上司,故署名严肃,以示尊重。《杨梦锡集句杜诗序》末署:“笠泽陆某务观序。”因对象是友人,可稍随便些,不署官衔,但仍署里籍、姓、字,而不署别号,以示对友人的尊敬。

陆游作品末署名别号,一般用于题跋中,有的则在诗词中,皆非正规严肃场合。陆游别号有“自称”和“他称”之别。自称是自己命名的,是正式的别号;他称是后人命名的,不是正式的别号,如龟蒙、剑南、渭南(陆游虽自称“渭南叟”,但后人称“渭南”时,主要还是从其《渭南文集》而来)。陆游别号如此多,“自称”大致上可分三种情况:一、别号与斋名相同。如“渔隐”、“龟堂”、“老学庵”,既用作斋名,又用作别署;二、别号与籍贯有关。如“笠泽渔隐”、“笠泽病叟”,因祖先居于笠泽(今江苏苏州境内)。诗人有世家望族的自豪感,故以之为别号。“山阴老民”,则直接以家乡命名;三、别号多与命名当时或以后相当长的时间诗人的心态有关。分别表现不同时期、不同境遇的心态,“放翁”表现中年不得志时的放旷心态,“渔隐”表现中老年时的隐逸情结,“龟堂”表现晚年衰、老、病、弱而无用或老而闲、寿的欣慰心态。别号中分别有狂、放、隐、老、病、寿、闲等文化内涵,体现出陆游丰富的人生感悟和性情志趣。

斋名

陆游与多数文人一样,喜欢给自己的斋居起一些风雅的名号。陆游一生,宦游大半个中国,寓所变化,斋名也随之而变。他一生中共有十六个斋名,每个斋名命名皆有所本,有特定的含义。斋名随其生活际遇及心态变化而变更,每一斋名都是诗人人生轨迹的形象记录。十六个斋名是诗人一生中的十六个心灵驿站,是独特的文化符号。它如同音符将诗人一生串起,奏出用舍进退、悲欢离合的人生乐章。弄清每一斋名命名的时间、地点、语源、含义,可探知诗人的心灵历程。本文即以时间为线索,以斋名为纲目,逐一考辨分析,期望从这一独特视角深入诗人的心灵世界,进一步读懂陆游。

一云门草堂

据《嘉泰会稽志》,云门山在会稽县南三十里,晋义熙二年(406)有云门寺。陆游《跋彩选》附云:“丙子二月五日,同季思访务观云门山草堂,复为此戏。子宅记。”(《文集》卷二十七)丙子即绍兴二十六年(1156),可知,陆游于此年春已居云门山草堂,时年三十二。此年冬,诗人有《留题云门草堂》云:“小住初为旬月期,二年留滞未应非。寻碑野寺云生屦,送客溪桥雪满衣。亲涤砚池余墨渍,卧看炉面散烟霏。他年游宦应无此,早买渔蓑未老归。”(《诗稿》卷一)据“二年留滞”句,陆游初到云门当在绍兴二十五年。曾几《题陆务观草堂》云:“草堂人去客来游,竹笕泉鸣山更幽。向使经营无陆子,残僧古寺不宜秋。”曾几《茶山集》卷八,中华书局1985年版。此诗作于陆游出仕后,“草堂”即指云门草堂。绍兴三十二年(1162)冬,陆游于临安作《送梁谏议》,尾联云:“篮舆避暑云门寺,应过幽居听水声。”自注云:“游有庵居在云门,流泉绕屋,谏议旧所爱赏。”(《诗稿》卷一)隆兴元年(1163)夏,陆游于山阴作《曾原伯屡劝居城中而仆方欲自梅山入云门今日病酒偶得长句奉寄》云:“借得僧房似钓船,兼旬散发醉江天。酒能作病真如此,穷乃工诗却未然。闲似白鸥虽自许,健如黄犊已无缘。秋高更欲移家去,先葺云门屋数椽。”(《诗稿》卷一)陆游在如此幽静优美的环境中生活、读书、思考,度过人生一段美好的时光。

二烟艇陆游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1158)三十四岁时,始除右迪功郎福州宁德县主簿,离开故乡山阴,开始了仕宦生涯。次年,调官为福州决曹,绍兴三十年五月,又以保荐除敕令所删定官,次年七月迁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短短的几年中,调任频繁,游踪不定。初入仕途的诗人,不免留恋怀念起故乡的生活。在“仕”与“隐”之间,作者内心很矛盾。绍兴三十一年(1161)八月临安任上时,诗人第一次给自己的寓所取个名号叫“烟艇”。钱大昕《陆放翁先生年谱》系《烟艇记》于归里之后,不可信。诗人特意写了一篇《烟艇记》记述它的命名由来和含义:

陆子寓居得屋二楹,甚隘而深,若小舟然,名之曰“烟艇”。客曰:“异哉!屋之非舟,犹舟之非屋也。以为似欤,舟固有高明奥丽逾于宫室者矣,遂谓之屋,可不可耶?”陆子曰:“不然。新丰非楚也,虎贲非中郎也,谁则不知?意所诚好而不得焉,粗得其似,则名之矣。因名以课实,子则过矣,而予何罪!予少而多病,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盖尝慨然有江湖之思,而饥寒妻子之累,劫而留之,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苍茫杳霭之间,未尝一日忘也。使加数年,男胜锄犁,女任纺绩,衣食粗足,然后得一叶之舟,伐荻钓鱼,而卖芰芡,入松陵,上严濑,历石门沃洲,而还泊于玉笥之下,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虽然,万钟之禄,与一叶之舟,穷达异矣,而皆外物,吾知彼之不可求,而不能不眷眷于此也。其果可求欤?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虽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顺流放棹,瞬息千里者,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一日记。(《文集》卷十七)诗人虽有“江湖之思”,欲“寄其趣于烟波洲岛苍茫杳霭之间”,但又有“饥寒妻子之累”。欲做隐士,事实上又不可能。故以“烟艇”名斋居也只“寄其趣”而已。诗人当时未隐,整个一生也未甘心做一名隐士。

三渔隐堂陆游三山别业庭后正屋中有小堂,称作渔隐堂。据现存资料,陆游最早署名“笠泽渔隐”的是作于隆兴元年(1163)的《跋杲禅师蒙泉铭》。由此亦可推断渔隐堂命名于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家居时。此后,乾道元年(1165)《跋邵公济诗》亦署名“笠泽渔隐”。乾道二年,《跋坐忘论》署名“渔隐子”,《跋查元章书》、《跋老子道德古文》皆署名“渔隐”。据《跋尼光语录》,陆游在成都任职期间,即淳熙二年(1175)元月至淳熙五年(1178)春,仍署名“笠泽渔隐”。直到绍熙二年(1191)《跋郭德谊书》,仍署名“笠泽老渔”。庆元四年(1198)春,诗人于山阴作《渔隐堂独坐至夕》云:“中庭日正花无影,曲沼风生水有纹。三尺桐丝多静寄,一樽玉瀣足幽欣。”(《诗稿》卷三十六)可见,渔隐堂是诗人喜爱的斋名,一直使用近40年时间。并与其他斋名同时使用,以寄托其文化情怀的一个方面。王质有《寄题陆务观渔隐》诗,作于淳熙七年(1180),诗前序云:“乙酉,务观贰豫章,书来告曰:‘吾登孺子亭,见子以诗道南州高士之神情,奇哉!吾巢会稽,筑卑栖,号渔隐,子为我诗之。’盖自是参差契阔,相望动万里。又十六年,务观部江西,治临川,又以书来,惊嗟然诺之爽,乃亟为之。仆未尝渡浙江,安得识渔隐?且久不见务观,弗克问其何如,故寓诸梦以为之辞。然心目皆往来于此,常弗忘也。写真小轴偕之,置在渔隐之旁,与观溪谷云月之奇。所怍其语鄙,其容陋,尘埃名胜之区,为山水之神所却,或使周旋其间,亦未可知也。昔寄语他壤多矣,未有以传神俱者也。此段风规,自王景文始。”王质《雪山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乙酉”为乾道元年(1165),陆游于是年七月任隆兴府通判(治今江西南昌,豫章亦为南昌古称)。陆游自言“吾巢会稽”,必在1165年之前,渔隐堂当为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月陆游罢官回乡后短暂家居时所命名。陆游仕宦受到挫折,遂羡慕起渔隐生活,以求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淳熙五年(1178)暂居山阴时,陆游词中多写渔隐生活情趣,如“拣得乱山环处,钓一潭澄碧”(《好事近》)。“短艇湖中闲采莼。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沁园春》)淳熙十四年(1187)冬,陆游在严州(治今浙江建德)作《渔父》五首,题下自注云:“灯下读玄真子《渔歌》,固怀山阴故隐,追拟。”“山阴故隐”当指“渔隐堂”。陆游别署有“渔隐”、“渔隐子”、“笠泽渔隐”、“笠泽渔翁”、“笠泽钓叟”等。古人斋名、别署相同者,一般起自同时,先有斋名,然后又用它做别署。此堂名表明诗人这时已厌恶官场,准备长期隐退。精神上苦闷,无所排遣,只有寄情于山水渔樵之间。

四小丛林陆游于绍兴十二年(1142)十八岁时,始从曾几学诗。绍兴三十一年(1161),陆游三十七岁,十月,罢敕令所删定官,返里一行。时曾几寓居会稽,陆游屡往谒候。曾几有《雪中陆务观数来问讯用其韵奉赠》云:“江湖迴不见飞禽,陆子殷勤有使临。问我居家谁暖眼,为言忧国只寒心。官军渡口战复战,贼垒淮蠕深又深。坐看天威扫除了,一壶相贺小丛林。”诗末自注云:“务观所结庵,号小丛林云。”曾几《茶山集》卷八,中华书局1985年版。可知,陆游在山阴故里居室此年或更早号曰“小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