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有弹性的孩子更强大:好妈妈弹性教育40招
13071900000016

第16章 时刻欢乐才是生活——培养孩子的情绪弹性(3)

像张老师的儿子这样经常说谎的小孩比比皆是,原因也非常简单,就是孩子思考问题永远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并不在乎外界对自己会有什么影响。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他们会渐渐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学习、积累生活经验,来满足自己在物质生活上和情感上的需要。孩子也在揣摩用哪种方式能够获得家长对自己的关爱,因此就出现了“吃饭时要求大便”“睡觉前要求小便”的行为。

一开始,孩子的这种投机取巧的说谎态度会带给孩子一些好处,他们可以轻易地“欺骗”家长,获得自己想要的,也可以让家长清楚地看到孩子想要的。可是这种谎言多了,便让幼小的孩子无法从容应对生活中的起起落落,一旦他们遇到恐惧、挫折等困难时,会选择说谎这种“捷径”来逃避麻烦,而这会成为他们建立自信以及自我尊重的潜在障碍。更严重的是,每一次“诡计”的得逞都会对孩子的道德观念腐蚀一点,这对他们成长为正直、善良的人极为不利,因此绝对不能姑息纵容。

美利坚合众国的奠基人华盛顿小时候也说过谎,当时他的父亲是大庄园主,家中有许多果园。果园里长满了果树,但也有一些其他的树。一天,父亲给了华盛顿一把斧头,要他把影响果树生长的杂树砍掉,而且他还再三叮嘱儿子,不要伤害一棵果树。华盛顿欣然答应。

在果园里,华盛顿一个人挥动斧子,不停地砍伐杂树,很多杂树被砍倒了,他看着心里便有了一种成就感。突然,他一不留神,砍倒了一棵苹果树,他又着急,又害怕,生怕被父亲知道。

傍晚,父亲来到了果园,看到华盛顿砍掉了很多杂树,很开心,于是就问:“你没有砍到果树吧?”华盛顿立刻摇头否认,父亲便没有检查,而是说:“我宁可损失一百棵苹果树,也不愿听你说谎话!”华盛顿想了一想,认真地对父亲说:“我不说谎了,爸爸,只怪我粗心,我砍倒了一棵苹果树。”

事实上,孩子都有一种对事实的要求几近完美程度的本能,就像华盛顿砍树,他希望得到的是爸爸的赞赏,而他心里也知道如果爸爸发现他砍错了树,便得不到赞赏了,于是他就说了谎。而后,爸爸的一句话,让华盛顿得知其实在大人眼里诚实比什么都重要。华盛顿在父亲的引导下,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过失,而没有继续说谎。教育专家认为,儿童并非天生就会耍心眼儿、玩手腕儿,而这些看起来“实用”的说谎手段都是学来的,所以大人在孩子面前一定要会引导。

孩子的说谎行为的确不能姑息,但当警告孩子不要说谎时,爸爸妈妈也千万不要恐吓孩子。特别是那些爱幻想的孩子,他们的谎言有时候就是他们内心所描绘的美丽世界,爸爸妈妈不应阻止孩子发挥他的想象力,而是要帮助孩子分辨什么是现实、什么是幻想。孩子的想象与谎言之间,往往仅是一步之遥,这完全得靠爸爸妈妈的正确引导。

给父母支招

1.对孩子进行引导,灌输诚实的品德观念。大部分幼儿都喜欢听故事,老师和家长就要有针对性地找一些有关诚实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并在结束时附带性地说明一下诚实的好处以及说谎话的坏处,在孩子的幼小心灵里就种下说谎是不对的种子。

2.对孩子进行观察和分析,强化幼儿诚实的品质。发现孩子说谎后,家长要观察孩子的言行,冷静地帮孩子分析是什么原因,然后根据原因找到纠正的方法。如果孩子诚实地和大人们说心里话,那么大人就要表扬他,叫他继续发扬这种品质。

3.幼儿园和家庭相互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诚实的品质。让孩子知道不诚实无所遁形,自觉说实话,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友情。即使孩子说了谎话,也要教育并鼓励孩子勇敢地承认自己的不诚实,让孩子明白,改了就是好孩子。

4.家长平时应多关心子女,使孩子感觉到大人很在乎他们。即使孩子有了学校和幼儿园,大人也不要对孩子不闻不问,这样他会感觉学得没劲,玩得没劲。所以,孩子和家长要保持一种自由互动的状态,这样孩子会感觉到有自由空间,并可以感受到大人的关爱。

§§§第六节 家长不慌乱,孩子就不会越哄越哭

经常听见有些家长凑在一起说自家的孩子,感叹孩子太不容易教了。为了一些小事,孩子就会哭闹,有时候大人看着孩子委屈的小脸不忍心,就去开导孩子,甚至还会联系到很多生活上的小事,有点翻旧账的感觉,反而会让孩子哭闹得更厉害。不过,只要大人们不讲话了,也不开导了,孩子就会停下来。

其实,孩子慢慢长大了,心里想的东西越来越多,那种“给块糖就不哭”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大人们会感慨孩子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其实,这只是孩子们真正开始用心去感受世界,开始寻找自己的朋友,开始寻觅着将心里的烦恼忧愁对一些人倾诉,开始注意别人的眼光,并想方设法引人注意。此时的他们心里充满幻想,跃跃欲试,而心灵也更为脆弱,往往会因为身边最亲近的人的关怀而宣泄情绪的机会,也会因为身边亲近的人的训斥而感到伤心绝望。

楠楠因为父母工作忙,就交由保姆看护着。不过楠楠很是乖巧,摔倒后都是自己爬起来,又继续去玩,一点也不哭闹。

春节到了,楠楠在外地的爷爷奶奶来了,对这个小孙女更是爱护有加。这天,楠楠玩着玩着一下子摔倒了,爷爷奶奶便大惊失色地跑过去,抱起小楠楠又是哄,又是劝,又是安抚,小楠楠一开始先是一愣,后来却哭得越发厉害了;而奶奶越是安抚,她越是哭得厉害,最后哭得都有点上不来气了。爷爷更是手足无措,甚至还老泪纵横,觉得小楠楠这么小就没有人管。于是祖孙两代人哭了个稀里哗啦的。妈妈见状更是着急了,这爷爷奶奶年纪大,哭起来伤了身体可不好,而楠楠这已经快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了。于是,妈妈不让爷爷奶奶管楠楠,把楠楠自己放在沙发上。老人却说:“小孩摔疼了,能不哄她吗!因为摔痛了她才哭!”可是楠楠的妈妈就是不让老人们靠近。别说,不一会儿楠楠还真是不哭泣了。

像楠楠这么大的孩子对事物的判断是以大人的情绪表现为参照物的,越小的孩子越是会受到大人的影响。当楠楠在保姆面前摔倒的时候,看着保姆平静的表情,自己也不觉得痛了,可是爷爷奶奶发现自己摔倒后很是紧张,导致了楠楠的错误判断以及受到紧张情绪的感染,就越哄越觉得疼痛,越是哭得厉害了。

每个人都应当学会发泄情绪,尤其是孩子。他们幼小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也不会用大道理来开脱自己,只能将情绪发泄出来,而哭是最直接的方式了。适当地释放情绪,对孩子们的身心都有好处。所以,在他们感觉到气氛紧张的时候就会大哭起来,并随着大人和周围气氛的紧张而哭得越发厉害。实际上,尽管孩子宣泄情绪的方式有些过激,但大人所需要做的不是阻止他们,而是极力地引导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变得平和。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幼儿年龄小,对情绪宣泄具有不明确等问题,因而还不能根据场合合理地宣泄情绪。不正确的宣泄方法对他们有很多危害,而在大人过分的关怀和紧张下,会助长孩子急躁不安、倔强、无理取闹的坏脾气,在性格方面还会引发自闭症、退缩、缺乏信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