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圆融做人老练做事
13071800000009

第9章 宠辱不惊物我两忘,圆融豁达乐活人生每一天(2)

宠辱不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我们都是凡夫俗子、草根百姓,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这关键是一个你如何对待与处理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由来功名输勋烈,心底无私天地宽。若心中无过多的私欲,又怎么会患得患失呢?

其次,认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要过分在意得失,不要过分看重成败,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只要自己始发过,只要自己曾经奋斗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评说又算得了什么呢?

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方能心态平和、怡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先生遗作中写道:“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这正充分体现了一种宠辱不惊的达观、崇高的精神境界。

无求便是安心法,少欲即是养生丹

两千多年前的老子清醒地认识到人类贪欲自私的弱点,告诫世人千万要注意,不要争名逐利,要克制自己的欲望,“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顺应自然,知足知止。要知道物极必反,过分的爱惜会导致极大的耗费,过多的敛取必定导致重大的损失,盛极而衰是已被历史证明了的。所以,在名与利、得与失上,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明智的选择,只有这样,才可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你的生命、名声、利益才可以长久。

所谓知足,是种平和的境界;所谓常乐,是一种开阔的人生态度,是说一个人懂得取舍,也懂得放下,更懂得适可而止。而不是说一个人安于现状,没有追求、没有目标。

知足常乐并非阿Q精神,它是一种自我解脱,是调整情绪,取得心理平衡的安慰良药。拥有它,就会变得豁达开朗,心胸宽阔,而快乐也将会常伴你的左右。

当你回头望一望那些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我们现在这样活着,有饭吃、有班上,就已经很幸福了。

如果早上醒来,你发现自己还能够自由呼吸,你就比在这一周离开人世的100万人更有福气。

如果你从未经历过战争的危险、被囚禁的孤单、受折磨的痛苦和忍饥挨饿的难受……你已经好过世上的5亿人。

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足够的衣服,有屋栖身,你已经比世界70%的人富足。

如果你的银行户头有存款,包里有现金,你已经身居世界上最富有的20%的人之列。

如果你的双亲仍然在世,你又没有分居或离婚,你已属于稀少的一群。

如果你能抬起头,带着微笑,内心充满感恩,你是真的幸福——因为世界上大部分的人可以这么做,但是他们没有。

如果你能握着一个人的手,拥抱他,或者只是在他的肩膀上拍一下,你的确有福气,因为你所做的已经等同于上帝才能做到的。

人生必不可少的东西其实很少。认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活得从容一些。不那么忙碌,不那么心浮气躁。因为不管社会怎么发达、物价如何上涨,你只要具备一颗知足的心,只追求一种平常生活,做到一生衣食无忧就是件易事。

清末张之洞的养生名联说:“无求便是安心法。”无求便是知足,知足便会常乐,常乐了,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就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会对世事他人牢骚满腹,攀比嫉妒。保持一颗知足的心,一切有损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将被击退。

保持一颗知足的心,做到仁爱、平静、理智、乐观、豁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想得开,想得宽,想得远,对得失采取超然物外的态度,一切顺其自然,处之泰然。

人生半最佳,用“一半”成就人生

一个人生前努力追求圆满,离开人世后什么也带不走,最终只是“究竟无得”。如果能自知自足,自然就会领悟到“满室清风满几月,坐中物物见天心”的悠然境界。做人做事,“缺胜过圆,半胜过全”,“万事全多缺,人生半最佳”。

“一半一半,也能成就”,这是一位国学大师对成功人生的教诲。他说:世事都是“一半一半”的。白天一半,黑夜一半;陆地一半,河海一半;贫穷一半,富有一半……随着时移世迁,“一半一半”虽然互有消长,却无法使这“一半”全然统治那“一半”,就因为如此,人生才有无限的希望,才有许许多多的成功路径。

世间原本是“一半一半”的,我们不必强求自己在某一个领域里出人头地,也不必抱住一棵大树不肯撒手,因为还有另一方天地等待我们去开拓,还有许多空白等待我们去填补。

我们明白自己只有“一半”,就能虚怀若谷,接纳另外一半;就会有自知之明,努力精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人虽然在职业、地位上有所差异,但是只要我们肯在自己“一半”天地里恪尽职守,奉献心力,对人类同样能有所奉献。

当两个“一半”有所冲突时,我们必须衡量轻重,有所取舍。例如:有人为了学业而耽误了恋爱时光;有人为了事业而放弃了家庭建设和温馨;甚至有人为了正义而舍弃了宝贵的生命……世事虽不圆满,但只要你取舍得当,同样能在“一半”中如愿以偿。舍弃了这“一半”,另“一半”会更丰富、更多姿多彩。

在“一半”与“一半”之间,只有选择,而不能全得,选择不得当就会适得其反。有人为了功名利禄,只知道争先恐后地汲汲钻营,殊不知到头来只能撞个鼻青脸肿,乃至粉身碎骨。也许只有在吃了大亏时,才能回头再来看看后面这“一半”,这“一半”似乎显得清静,没有前“一半”那么诱人……然而,当你实实在在走进这后“一半”世界中时,你就会觉得:这“一半”天高地阔,一切都实实在在。这也许就是古人常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吧。

清朝李密庵曾写过一首“半半诗”,表达了“一半一半”的悠然境界: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悠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廓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

半耕半围半经尘,半土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

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

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

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

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人生最可贵之处在于大彻大悟,所以一半一半,必须是大彻大悟的一半一半。只有大彻大悟,我们才能消灭贪婪占有之心,才能消灭荣辱得失之心。

悟透生命真谛,看透、看开而不看破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往往因一些人生道路上的重大挫折,如升学失败、就业不成、恋爱危机而不敢面对和承受,要么出家,伴着暮鼓晨钟、清灯佛影来度此一生;要么自杀,走上轻生之路。他们自以为看开了一切,人生不值得眷恋,还是一了百了为好。其实这不是看开,而是看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