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圆融做人老练做事
13071800000035

第35章 场面人说场面话,把话说得滴水不漏(1)

“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让人跳”,说话人人都会,但是如何把话说好,则不是每个人都能会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懂得如何说话、说些什么话、怎么把话说到对方心坎里,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方法。

圆融做人,要求我们说话时要把握一定的分寸。在人际交往中,谈话要有分寸,认清自己的身份,适当考虑措辞。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应该怎样说才能获得更好的交谈效果,是谈话应注意的:长话短说,虚话实说,正话反说,直话曲说,坏话好说,狠话柔说,大话小说,笑话冷说,重话狠说,急话缓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懂得说话的艺术,人生就成功了一半。

好口才好前程,懂得说话便成功了一半

没有人会认为,一个穿着整洁却言语粗俗无礼的人,会是个有风度的人;即使一个人没有西装革履,如果谈吐不俗,也必定会让人刮目相看。

由于生长环境和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每个人的说话方式也不尽相同。

交际时说话应当注意察言观色,对不同的人应当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并且时时注意变换谈话的内容,选择适合对方的话题,拉近彼此的距离。

有很多人都反对“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做法,认为那是表里不一的人才会做的事,是两面三刀、华而不实的表现。

事实上,只要不是心存恶念,见什么人还真要说不同的话。

试想,如果说话不分对象,对什么人都用同一种方式或同一种话,那么势必会使差异悬殊的人,无法好好地沟通。

有的人性格开朗、豪爽,直言其过或许他也不会在意,如果你说话的时候躲躲闪闪、犹豫不定,必定会引起他的反感,怀疑你为人不实。

如果,对方性格内向,也较为敏感,你的话如果直戳痛处,恐怕会刺伤他的自尊心。对于这样的人,则宜采取含蓄曲折的表达方式,凡事点到为止,由他亲自去体会言中之意,会比较恰当些。

因此,说话是一门学问,是交友时应当注意的事,切不可盲目地以为朋友只要心诚,说什么话都无所谓。

其实,“言为心声”,往往你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使朋友产生误会。

此外,言语既然是一种交流的工具,便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缺点,正如一池水可以养活鱼虾,也可以淹死活人一样。

再者,因为语言具有模糊性和意义不确定的特征,有时候很容易引起误会。

一句话可以这么理解,也可以那么理解,如果我们说话不注意,很可能会被人们误解,警觉性不够的人,还可能自以为自己说得很好,忘了解开当中的误会,让友情不断地出现裂痕。

所以,语言不仅是人际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也是沟通办事的时候最不能忽略的工作艺术之一。

话说得好,不仅是一个人修养水平高的表现,也是一个人增强自己仪表与风度必不可少的因素。

学点说话技巧,让自己的语言动听起来

与人谈话的时候,脸上最好带一丝微笑,因为微笑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万一真的笑不出来的时候,只要以诚挚的态度交谈就行。

平时,我们与人交谈、交往的时候,都希望自己能在对方心目中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因此,莫不讲究语言方面的技巧和修辞。

语言的技巧,着重在“巧”字上。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技巧,对于日常的交际活动肯定大有助益,但是光讲究技巧,本身却欠缺美感就会充满匠气,反而俗不可耐。

要使对方与你交谈之后心情舒畅愉快,除了注意说话技巧外,还得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第一是要给人优雅的视觉形象,第二是要给人悦耳的听觉形象。

俗话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说明了得体的打扮能使对方留下赏心悦目的印象。服饰的搭配要与交谈的场景、氛围相和谐,穿着打扮则必须符合本人的年龄、职业和性格。

另外,与人交谈、接洽事情时,还应该注意交谈的姿态,即使是在非正式场合,也不能忽视自己的举止风度。

请记住,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千万不要表现出一副懒散的模样。

再者,要懂得尊重交谈对象,不要在交谈时满不在乎地跷脚摇腿,或摆出一副好像很了不起的架势,那是一种很没有修养的表现。

精神面貌也是视觉形象的一个重点。面色灰暗的人应当适度补妆,上了夜班,眼圈发黑的人应该睡一觉以后再与人交谈。试想,谁愿意和一个无精打采、说话总是哈欠不断的人交谈?

大家都知道,若要语言动听,让听者产生愉快的感觉,就要把握抑扬顿挫,注意气氛,适度把对方当成谈话的中心,使对方在心理上获得一种被尊重或宠爱的感觉。对方明白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当然心花怒放。

因此,语言要说得动听,要使对方感动,应该时时把对方放在谈话的主角位置。即使对方出了差错,你万不得已必须批评对方之时,也仍然要把对方放在主要位置上,不要牵扯比较其他人物。如此一来,对方会觉得人格受到尊重,即使你没有严厉地批评他,他自己也会深刻地反省,把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要明白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

俗话说“言多必失”,这是因为说话之时必须要掌握应有的分寸,话说多了难免出现意想不到的负面作用。说话要有分寸,分寸拿捏得好,很普通的一句话,也会平添几许分量,话少又精到,给人感觉深思熟虑。而说话的分寸取决于你谈话的对象、话题和语境等诸多因素。换句话说,要言之有度。

有度的反面则是“失度”,什么叫做“失度”呢?一般来说,对人出言不逊,或当着众人之面揭人短处,或该说的没说,不该说的却都说了。这些都是“失度”的表现。下面我们就简要介绍一些在谈话中禁忌的话题,触及这些话题容易导致谈话“失度”,产生不良效果。

第一,健康状况。当然如果是和十分亲密的人交谈,这种情况不在此列。

第二,有争议性的话题,除非很清楚对方立场,否则应避免谈到具有争论性的敏感话题,如宗教、政治、党派等易引起双方抬杠或对立僵持的话题。

第三,他人的隐私。包括年龄、东西的价钱、薪酬等涉及隐私的话题不要触及,否则容易引起他人反感。

第四,个人的不幸。不要和同事提起他所遭受的伤害,例如他离婚了或是家人去世等。当然,若是对方主动提起,则要表现出同情并听他诉说,但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追问不休。

第五,还包括一些不同品味的故事。一些有色的笑话,在房间内说可能很有趣,但在大庭广众之下说,效果就不好了,容易引起他人的尴尬和反感。

大多数人或许都会这么认为:“自己做事坦坦荡荡,哪有什么是说不出口的呢?更何况,对待朋友更应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果有所保留,那不是显得自己心机太深沉了吗?”

你认为这是心机太深吗,还是因为你根本就忽略了言词上尊重的距离呢?试想,如果对方不是能与你互相了解的知己,话说得太多,反而更容易造成彼此的误会与困扰。

而且,如果你一味地只顾着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对方很快会失去了对你的神秘感,因为太容易了解你而感到厌烦,甚至以为你根本没有什么潜力可以挖掘,而失去了深入交往的兴趣。

或者,当你毫无心防,大咧咧地把心事跟对方倾诉时,对方却因此产生戒心,担心你们今天的话题,明天就会成为流传在别人之间的耳语,朋友之间如果没办法守住秘密,关系也很难维系长久。

所以,说话的艺术不但是要会说,还得要善于掌握应有的尺度。在人际交往中,谈话一定要有分寸,认清自己的身份,适当考虑措辞。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应该怎样说才能获得更好的交谈效果,是谈话应注意的。同时还要注意讲话尽量客观,实事求是,不夸大其词,不断章取义。讲话尽量真诚,要有善意,尽量不说刻薄挖苦别人的话,不说刺激伤害别人的话。

说好每句话,措辞要谨慎,用句须斟酌

说话比做文章、读文章难。做文章,可以细细推敲,再三订正;读文章,可以细细体味,详加研究。说话就不能这样了,因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啊!所以你与人对话,应该特别留神。你要说的话,最好事前先打腹稿,记出纲要,免得临时遗漏,说话开头,先要定一定神,态度从容,双目注视对方的脸,表示出诚挚的神情,并随时注意他是否赞成你的意见,还是不以为意,也要随时调整你的说法,如果发觉他露出不愿意多听的神情,你就该设法收束话题,如果他有疑问,你就该多加解释,如果他乐于接受你的见解,你就该单刀直入,再不要绕圈子,如果发觉他要插口的样子,你就该请他发表意见,他的答话,你要特别留神。

同样一个喔字,有不同的表示,“喔。”是表示知道了,“喔!”则是表示惊奇,“喔?”是表示疑问。如果他说,“好的,你听我回音。”这是肯帮忙的表示,“好的,我替你留意。”这是没有把握的表示,“好的,就如此办吧!”这是完全接受了,“好的,以后再谈吧!”这表示不肯接受,“好的,待我研究研究。”这是原则上可以同意,办法还须讨论。如果他说,“好的,我替你设法。”这是肯负几分责任的表示。你能够细细体味,便知道此次说话是否成功了。老于世故的人,往往不肯作露骨的表示,很容易使你误解他的真意。

你对人回答,也要有个分寸,认为对的,就回答他一声:“很好。”认为不对的,回答他:“这个问题很难说。”自认为可以办到的就回答他:“我去试试,但成功与否不敢肯定。”自认为办不到的就回答他:“这件事太困难了,恐怕没多大的希望。”总之,不要说得太肯定,太肯定的回答,最易造成不欢的后果。一切回答,必须留有回旋的余地,万一临时不能决定,你可以回答:“待我考虑后,再答复你吧!”或者说:“待我与某方面商量后,由某方面答复吧!”前者是接受与不接受各占一半,后者多数是婉言拒绝。如果对方唠叨不止,你不愿意再听下去,也有几个方法可以应付,你可以乱以他语,乘机谈谈别的事情,转移谈话目标,也可以说“好的,今天谈到此处为止”,然后立起身来,说声:“对不起,再见!再见!”他自然会中止谈话,离开你那里。

对方若是一个喜欢刺探你的意思的人,往往会迂回曲折,中间插入一句主话,都希望你暴露真情,你如果不愿意告诉他,应该特别留神那句主话,设法避过,或者故意当做没听见,或者说“不便奉告”,拦阻他的进攻。此外宿醉未醒,不要见客;盛怒之后,不要见客,醉后易于畅言无忌,泄露秘密,怒余易于迁怒来客,无端得罪人。

人与人之间好感难得,恶感易成,所以与人对话,必须谨慎。当然知己相聚,上下古今,东西南北,兴之所至,无所不谈,不必有所拘束,但是谑浪之谈,也不宜过度,否则一言误会,感情便会产生裂痕,这就不可不防,不可不审慎了。

实话不能实着说,说话动嘴更要动脑

生活中,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最主要的手段。虽然说起话来仅用一张嘴,但由于言谈中要对他人的面子、隐私等有所顾忌,或某些事情需要保密等,实话实说往往会令人尴尬,甚至会造成损失。

这就要求我们言谈不仅要动嘴,而且更要动脑。实话是要说的,却应该巧说。那么该如何巧妙地去表达呢?如何才能说得既让人听了顺耳,又欣然接受呢?

这里,为大家介绍几点有效的方式。

1.抓心理达目的

就是要抓住人的心理,运用激将的方法,进而达到自己真正的目的。

一位穿着华贵的女士走进时装店,对一套时装很感兴趣,但又觉得价格昂贵,犹豫不决。这时一位营业员走过来对她说,某某女部长刚才也看好了这套时装,和你一样也觉得这件时装有点贵,刚刚离开。于是这位女士当即买下了这套时装。

这位营业员能让这位女士买下时装,是因为她很巧妙地抓住了这位女士“自己所见与部长略同”和“部长嫌贵没买,自己要与部长攀比”的心理,用激将的方法进而巧妙地达到了让女士买下时装的目的。

2.藏而不露巧表达

运用多义词委婉曲折地表明自己要说的大实话。

林肯当总统期间,朋友向他引荐某人为内阁成员,因为林肯早就了解到被引荐人品行不好,所以一直没有同意。一次,朋友生气地问他怎么到现在还没结果。林肯说:“我不喜欢他那副‘长相’。”朋友一惊道:“什么!那你也未免太严厉了。‘长相’是父母给的,也怨不得他呀!”林肯说:“不,一个人超过四十岁就应该对他脸上那副‘长相’负责了。”朋友当即听出了林肯的话中话,再也没有说什么。

很显然,这里林肯所说的“长相”和他朋友所说的“长相”,根本不是一回事。林肯巧妙地利用词语的歧义性,道出了“这个人品行道德差,我不同意他做内阁成员”这句大实话,既维护了朋友的面子,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3.由此及彼肚里明

两个人的意见发生了分歧,如果“实话实说”地直接反驳就有可能伤了和气,影响团结。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采取这种方法。

有这样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