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圆融做人老练做事
13071800000029

第29章 中庸做人不偏不倚,圆融不圆滑老练不世故(3)

与朋友相处不要太计较。否则,会让对方感觉是带着枷锁过日子,进而对你产生厌倦,到那时,你们的友谊就要亮“红灯”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苛求于人

交朋友的时候,我们要牢记“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句话。如果你按照完人的标准去找朋友,肯定永远都找不到。

鲍叔牙和管仲的交往是超凡脱俗的,在他们的交往中,鲍叔牙绝对是唱主角的。很小的时候,鲍叔牙和管仲就是好朋友。当时管仲家里比较穷,而鲍叔牙家比较富有,然而这并未成为他们之间的交往障碍。两人早年一起合伙做生意,管仲只出很少的钱,在获得收益后,他总要多拿许多。但是鲍叔牙假装不知道,因为他知道管仲有个老母亲要奉养,负担比较重。很多时候,他还主动问管仲钱是否够用。后来又有几次,管仲给鲍叔牙出主意,主意很糟糕,结果事情办砸了。然而此时鲍叔牙丝毫不生气,他还安慰管仲,认为事情没有办好,绝对不是他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未成熟。

后来,管仲做过三次官,然而每次的命运都一样:被人罢免。鲍叔牙并没有因此而看不起管仲,他认为管仲不是没有才能,而是还没有遇到真正赏识他的人。管仲跑去参军,结果临阵逃跑,很多人都嘲笑管仲怕死。鲍叔牙为管仲解释道:“其实他心中牵挂着他在家的老母亲。”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出去做官。当时齐国混乱,各国公子为了避免被杀害,于是纷纷跑到别的国家去。这个时候管仲在鲁国帮助公子纠,而鲍叔牙则在莒国帮助公子小白。后来,齐国暴乱大起,国君也被人杀死,整个国家没有君主了。公子纠和小白知道这个消息后,就立即赶往齐国,希望能抢到大位。然而恰巧的是,这两支队伍在路上遭遇了。管仲为了让公子纠当上国君,很果断地朝公子小白射了一箭。遗憾的是,小白并没有死。不过,为了麻痹公子纠,便装死。后来小白日夜兼程,如愿地当上了国君,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齐桓公。

公子小白当上国公以后,立即让鲁国把公子纠杀死,同时还把管仲给囚禁了起来。齐桓公特别欣赏鲍叔牙的才能,让他当国相帮忙治理国家。但是鲍叔牙始终认为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于是向齐桓公举荐管仲。他说治理国家自确实不如管仲,大王如真想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就只能请管仲当国相。齐桓公刚开始并不同意,他认为自己没有报那一箭之仇已经十分宽宏大量了,怎么可能让他当国相呢?然而终于经不起鲍叔牙的再三规劝,勉强同意把管仲接回齐国,任用他为国相。

管仲当了国相以后,鲍叔牙心甘情愿地做管仲的助手。在两人合力治理下,齐国很快就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而齐桓公也如愿地成为霸主。后来鲍叔牙死了,管仲十分伤心,在他的墓前哭得昏天黑地,他想起鲍叔牙对自己的种种好处,很是感慨。说:“养我的是我的父母,而真正了解我的却是鲍叔牙!”

正是因为鲍叔牙的大度和不苛求,才使得两人不但有长久、美好的友谊,而且还共同创造了一个强国。

现在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复杂,思考的事情越来越多,而且都认为自己的思想和思考够长远,于是往往喜欢把一些人、一些事情上纲上线,习惯从对事情的判断进而延伸到对人的判断。如果一个人把事情做错了,人们往往会认为这个人做错事情是必然的,因为这个人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正是在这种习惯性的思考下,很多人都找不到朋友,因为他们的要求过于苛刻,他们要求朋友是完美的人,即使自己不完美也希望朋友能够完美。他们希望自己的朋友是个大英雄,即使自己懦弱得经常瘫软在地上,他们也希望朋友是个能顶天立地的人,他们择友的要求过于苛刻,结果到最后很难找到真正的朋友。

每一个人都有缺点,都有私心。做人是不能太苛求的,如果太苛求,太看重人的纯洁,那么,最后受伤的只能是自己。其实与人相处之道就在于包容,包容他的缺点,包容他的私心。如果你这样对别人,别人自然也愿意这样对待你。就在这种互相对待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才得以积累和发展。

距离产生美,与人交往要保持点距离

做好人,也要讲究好手段。在《九品芝麻官》这个电影中,有句经典台词:“要想做好官,就要比奸官还奸,要不你怎么和他们斗?”剧中的包大人为了给人申冤,用尽办法和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包括威胁皇上,最后冤情得以昭雪,皆大欢喜。

有人信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认为自己做人高风亮节,不需要使用什么手段,而把那些使用手段的人统统斥为小人。这种人是过于天真地看待社会了,而且也过于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做人高风亮节是做人战略问题,而做人讲究手段是战术问题,战略是为了保证大方向的正确,而战术是为了保证能够迅速实现目标。

做人,尤其是做好人,也必须讲究手段,不讲究手段地去做好人,不仅容易自己吃亏上当,而且容易受到世人的误解。

做好人是要讲究手段的。有一种人,他对所有的人都很好,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先为别人着想。但是他并没有多少朋友。因为受到他恩惠的人会以为他另有企图,即使能够理解他的好心,受了他的恩惠太多,也会觉得心理不平衡,进而主动疏远这个人。人都想自由,都想在做决定的时候不受任何因素左右。如果一个人受到别人很多恩惠,那么,他的决定必然会受到那个人的左右。所以要想和别人保持很好的关系,那就要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侵犯那个人的空间。叔本华将人类社会比喻成寒冷的冬天在一起挤暖的豪猪。他们之间如果太近,就会互相刺伤,于是开始疏远;但如果过于远,那么就不保暖,于是开始靠近,如此循环往复,人类社会就是在这种状态下继续着。

做好人同样是这个道理。如果你想做好人,做大好人,那么你会无限地靠近,以便于给别人温暖,但是你在温暖别人的同时刺伤了别人。在社会中,你不要主动地为别人的利益着想,你可以关照到他们的利益。但是如果你不是想让别人欠你人情的话,那么,你就不要过多地为别人的利益着想,因为他自己的利益,他自己会尽心尽力地去争取。同时还要学会争取别人的理解,这样会有更多的朋友。

有的人过分小心,无论受到什么不公正的待遇,都憋在心里,不愿意告诉别人。这种人把社会想象得过分险恶。其实将自己的想法和委屈告诉别人是没有多少问题的,关键是你要使用一些手段。不要向别人抱怨什么,但是你可以用很多手段向别人说明自己的处境艰难。你可以让所有的人都看见,这样别人就会自然感觉到难度很大。

有两家银行,一家银行是采用比较先进的机器,平均每个客户的等待时间只需要10分钟,银行里面的员工有条不紊地在工作。而另一家银行由于设备比较陈旧,平均每个客户的等待时间需要15分钟。第二家银行的负责人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他让所有的员工都跑动起来,而且时常提醒顾客还需要多长时间的等待。这个时间往往比真实等待的时间要长,因此几乎所有顾客都觉得第二家银行的效率比第一家的高。

正是这种让别人看到自己在努力的办法才博得别人的信任。在社会中生存也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并不是虚伪的表现,而是一种手段,一种做人做事的手段。

在社会中,不要从来都是老好人的表现,那样会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也不要从来都是一副笑脸,人们会觉得这个人很虚伪,即使你是真的很真诚地对待别人。

历史上有很多人做人不讲究手段。他们太注重细节上的道德,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大道德。他们说话从来不转弯抹角,把自己想说的话,无论是该说还是不该说的都一股脑地说了出来。他们往往对君王是一片赤胆忠心,但是君王却对他们的话感到生气,进而对他们作出惩罚。

相反,有些人巧妙地运用了做人的手段,不但做成了事,也没有失去自己的原则。这种人做人本心不坏,而且有菩萨心肠,做人的方式和手段上也是绝对高明的,值得学习。讲究手段也并不是贬义,而是一种策略。策略要讲究效用,而不是讲究冠冕堂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