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神奇的75堂哈佛心理课
13071400000016

第16章 轻松赢得好人缘——经营人脉要学交际心理学(2)

3. 待人热情人缘好

拥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和亲和力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亲和力会给你带来种种好处,比如使你获得更多的友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温暖,使你获得更多的人际资源,让你获得意想不到的好前途和好机会等等。

一次,有三个人一起玩这样一个游戏:在纸片上写下他们见过的给人印象最好的朋友的名字,还要解释为什么喜欢这个人。

这三个人都是英国几家大刊物的通讯记者,他们几乎跑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结交过各种肤色的朋友。结果这三个人写的却是同一个人,那就是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位著名律师的名字。

其中第一个人这样解释喜欢他的原因:“每次他走进房间。给人的感觉都是容光焕发,好像生活又焕然一新了一般。他热情活泼,乐观开朗,总是非常振奋人心。”

第二个人也解释了他的理由:“他不管在什么场合,做什么事情都是尽其所能、全力以赴。他的热情感动着每一个人。”

第三个人说:“他对一切事情都尽心尽力。所付出的热情无人能比。”

他们的判断没错,被选的这位律师正是以他的热情闻名于世的。

无独有偶,1946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也曾做过一个被称为“热情的中心性品质”的心理学史上著名的实验。

实验中,所罗门·阿希列出有关人格的七项品质:聪明、熟练、勤奋、热情、实干和谨慎,给一组被试者。同时,他给另一组被试者几乎同样的七项品质,仅仅把“热情”换成了“冷酷”。

要求两组被试者对表中的人做一次详细的人格评定,阿希教授让被试者说明,表中的人可能或他们希望这两组具有几乎相同品性的人具有什么样的其他品质。

答案很快就出来了,仅仅一个“热情”与“冷酷”的区别,具有“热情”品质的人,受到被试者的衷心喜爱,人们毫不吝啬的将对其使用各种赞美之词。而那个“冷酷”代替了“热情”品质的人,却遭到了被试者的敌意和仇恨,他们把各种恶劣的品质统统都罗列在他的“冷漠”品质之下。

上面的两组试验说明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拥有热情心态的人更受大家的欢迎。

为什么热情的人如此受欢迎呢?心理学家是这样来分析的:热情其实包含了更多的个人内容,它体现了一个人积极向上的心态,让人们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其他优良品质和特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光环效应”。当我们被对方的热情吸引了之后,就会对方还拥有真诚、乐观等其他美好品质,而一个热情、真诚、乐观的人当然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来说明热情的人为什么受到人们的欢迎。热情的人常常是面带笑容的,这种笑容不仅能够向周围的人传达快乐,还能够感染周围人的情绪,带给别人美妙的心境。

热情的人不仅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也会给自己带来好运,因为热情的人总是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热情,他连他走路的姿势都在告诉人们:这个人有旺盛的精力。布莱尔的演讲热情洋溢,并且双手不断挥动,充满热情,所以即使他的政治观点越来越不被认同,但是很多人还是会因为他所表现出来的热情而喜欢他。

热情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心态,但是,有些人天生安静沉默,这是否意味着他们的人际关系注定会一团糟呢?其实,任何人都会有热情,所不同的在于,有些人的热情持续时间比较短,只能够在短暂的时间里对特定的人和事表现出热情,所以他们给人的感觉往往是缺乏热情;而有些人的热情持续的时间则比较长,并且是对任何东西都能够表现出热情,这样的人给人的印象就是充满热情的。要将前者转化为后者,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坚持以热情的心态对待所有的人,天长日久,热情就会变成一种习惯。

某一个下雨天的下午,有位老妇人走进匹兹堡的一家百货公司,她漫无目的地在公司内闲逛,似乎并没有打算买东西。很多售货员都只是瞟上一眼,就自顾自地忙自己的事情。当他进入一位年轻的男店员视线时,他立刻主动地向她打招呼,很有礼貌的询问她是否有需要服务的地方。这位老太太对他说:“我是进来躲雨的,还没有想好要买什么。”年轻人安慰她说没有关系,还是很欢迎她的光临,还是很热情的陪她聊天。当她离去时,年轻人还陪她到街上,替她把伞撑开。老人走的时候向年轻人要了一张他的名片。

不久后的一天,年轻人突然被公司老板召到办公室去,老板向他出示一封信,是位老太太写来的。这位老太太要求这家百货公司派一名销售员前往苏格兰,代表该公司接下装潢一栋豪华住宅的工作。

原来,这位几乎要被年轻人忘记了的毫不起眼的老太太正是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她一直记得曾主动帮助过自己的年轻人,并且想到用这种方式来回报他。

待人热情总是能够给我们带来好运,既然如此,那还等什么呢?

自己招来的忧伤是最大的忧伤。

——哈佛大学中国政治学教授 裴宜理

哈佛心理训练27: 如何获得他人的亲和感

亲和感,就是交流双方打成一片,彼此感到如自己人,有共鸣共振之感。亲和感制造了吸引力,是赢取他人的信任和信心的关键。如果一个人与别人在一起时不能制造亲和感,那么就不会产生任何重要的关系。

亲和感显示了理解和兴趣,以及真正的关心。获得的对方的亲和感离不开模仿。模仿的目的是向对方输送一个潜意识信息:你跟他们十分相似。如果你与别人非常相似,你就有可能得到那个人的信任。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有助于我们获得亲和感:

①外表。一个人的衣着和修饰会极大影响别人对他是否可爱的判断。合理地穿衣和修饰能够建立吸引力。一个身穿牛仔和T恤的长发年轻人不大可能从一个身着正装的老人那里赢得亲和感。

②声音暗示。要从别人那里得到亲和感,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与别人相同的语速和特殊的词语。

③体态。获取亲和感的最快方法就是采用与对方相同的体态。你应让自己站立和就坐的方式与对方完全相似。

④呼吸。模仿对方的呼吸方式对建立亲和感非常重要。

⑤兴趣。要获得亲和感,你必须对他人表现出真诚,并且这种真诚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如果你是虚假的,对方很快就会判断出来。

⑥巩固。你可以通过一些小方法来巩固自己与对方产生的亲和感,如你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姿态,然后观察对方是否会跟随自己调整体态,你可以验证是否能与对方和睦相处。如果对方跟从了他的引导,他们就处于亲和感中了。如果对方没有,那么你就需要再次模仿。

4. 仁者无敌

哈佛大学所在地——坎布里奇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

因为这幢住宅的确很不错,所以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的底价是8万美元,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10万美元。而且价钱还在不断攀升。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状况不好的话,他是不会卖掉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

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面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l万美元。”“但是,它的底价就是8万美元,”老人淡淡地说,“而且现在它已经升到10万美元了”。青年并不沮丧,他诚恳地说:“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

老人站起来,挥手示意人们安静下来。“朋友们,这栋住宅的新主人已经产生了,就是这个小伙子。”

青年用1万美元得到了这幢漂亮的住宅。

世界上最强大的不是坚船利炮而是一颗博爱的心,故事中的小伙子拥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因而得到老人的青睐,仅仅用1万美元就成了这幢漂亮住宅的主人。

博爱是为人处世的一种高尚品德,唐朝诗人韩愈说:博爱之谓仁,而仁者从来都是无敌。从古到今,没有一个具有博爱之德的人不受人喜爱和敬仰的。生活中我们如果能保持一颗博爱之心,把无私的爱献给周围的人:亲人、同学、朋友以及那些陌生人,这样不管你有什么梦想,他们都会帮你实现。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52岁得子,其爱子之情自不必言。但是郑板桥不仅爱自己的儿子,他还“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仆人们的子女也照顾备至。他在山东潍县任县令时,给堂弟郑墨的家书中写道:“家人(仆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飨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喜雀跃。”郑板桥不仅如此告诫弟弟,自己还以身作则。身为朝廷命官的郑板桥,对待仆人的孩子与自己亲生的孩子丝毫没有差别,他还要求自己的儿子不要欺负他们,有好吃好玩的大家一起分享。

一代画师不仅技艺高超,其博爱之心更是无人能比。正是因为他的品德高尚,所以他的很多轶事与作品一起流传至今。

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如何来表达自己的博爱之心呢?古人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就是说,推己及人,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其他老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其他的孩子,把对亲人的爱推广到对别人身上。如果能够将心比心,以对待亲人的心态去对待所有的人,人际交往中的很多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一位老人去商店购物,走在她前面的年轻妇女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进去后才松开手。老人急忙向她道谢,周围人也向她投来了赞赏的目光,那位妇女说:“我的妈妈也和你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她遇到这种情况,也有人为她开门。”

医院里一位年轻的小护士为病人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针眼处开始泛青。疼痛难耐的病人正打算抱怨几句,抬头看都小护士头上细密的汗珠,病人突然想起了自己正在读医大的女儿。于是转而安慰小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小护士终于松了口气,她连声说:“阿姨,谢谢你!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要不是你的鼓励,我真不敢扎第三针的。”病人亲切的告诉小护士,她的女儿在医大读书,将来女儿实习时,她希望女儿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博爱心态是以人格平等为前提,要人与人之间不管官与民、穷与富,都要互相帮助、理解、宽容、平等。墨子还强调,爱人不是为了个人名誉,而是为了利人。

美国总统杰斐逊小时候,有一年圣诞节前夕,他与父亲出外到故乡的小镇去购物。杰斐逊的父亲是一位心胸开阔的博爱之人,他对任何人都怀着一颗仁爱之心。

购物回来的路上,杰斐逊抱着很多东西,感觉很累,而且愈来愈烦躁,心里只想着赶紧回家。这时,一个满脸胡茬、目光呆滞、又老又脏的乞丐走了过来,并且伸出一只手向杰斐逊伸手要钱。杰斐逊赶紧推开他的手,很不耐烦的叫他走开。

“你不该这样对一个人。”走开几步后,确定那个乞丐已经听不见他们说话了,父亲对杰斐逊说。

“可是,爸,他只不过是个乞丐。”杰斐逊不服气的说道。

“乞丐?”父亲耐心的教导他说:“孩子,世间并没有所谓的乞丐。他也是上帝的儿子,我们对任何人均该保持一种尊敬的心情。现在你去把这个交给他。”父亲从他的皮夹里掏出一张一元的钞票给杰斐逊。“照我听说的去做,把这张钞票送给他,并且恭恭敬敬地说,我以基督的圣名把这一元钱给你。”

于是杰斐逊老老实实的按照父亲的要求去做了,令他感到惊奇的是,那个老乞丐也站直了身子对他说:“我以基督的圣名感谢你。”

从此老乞丐的样子就深深地刻在了杰斐逊的脑子里,时刻提醒着他要有一颗平等和博爱之心,他的这种博爱也让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的一位有着重要地位的总统。

心理学认为,博爱不仅给自己、给别人带来欢乐,而且可使人心理保持平衡稳定,任何人都能够从博爱中体会到生命的乐趣。

一个认罪服刑的死囚犯,在他将自己的画作卖掉后,义捐给了需要钱的人,这个人在监狱日记中写道:“我把粗劣无创意的画,义卖捐助给需要钱的人。使我体验到助人为快乐的真正含义。虽然我只是付出了一些‘无聊时光’,但却打开了一扇‘心灵之窗’,这是从前沉溺于打打杀杀中的我,完全没有过的全新体验。”博爱唤醒了一个死囚犯的爱心。

博爱不是乱爱,而是人性善的一种体现,它能够让我们站在别人的位置上为他人考虑,能够更多的关心他人,体谅他人,也让我们更多的获得别人的好感,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心态。

智慧的艺术就是懂得宽容什么的艺术。

——哈佛心理学、哲学教授 威廉·詹姆斯

哈佛心理训练28: 学会换位思考

⑴像耶稣教导那样,“爱人如己”;像孔子教导那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训练对人的仁爱之心。

⑵当别人犯错时,先问自己如果处在他的位置会不会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这样告诉自己:如果是我做错事了,也会希望得到别人的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