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德国妈妈这样教自律
13067800000046

第46章 孩子要多鼓励,不要常训斥

面对孩子笨手笨脚地做一些事情,有些父母可能会批评孩子“笨”“没出息”,而德国父母则会讲“聪明灰雀和笨海鸥”的故事给孩子听,让孩子知道,飞越大海的往往是笨海鸥,从而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有一次,我请小欣欣帮忙把洗好的衣服放到脱水槽脱水。小欣欣听了就按下脱水钮,洗衣机里立刻传来“咚咚咚”的声音,我知道这是因为她没有将衣服放平,受力不均匀,所以脱水槽和机器边缘发生了碰撞。

之前,我曾经提醒她衣服一定要放平整,但是她又忘记了。我一急,就脱口而出:“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么一点小事都做不好,我不是教过你该怎么做吗?”

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因为我看到她一下子就变了脸色。

“王太太,你怎么能这么说孩子?这样是不对的!”蓓儿太太厉声说道。

“我教了她好几次,还是没学会,真是气死我了。”虽然我知道不该这样骂欣欣,但是为了维护尊严,我还是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

孩子,你不笨,只是还没有学会而已

“那也不能这么骂孩子啊。”蓓儿太太拉过欣欣,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不笨,只是还没有学会而已。来,蓓儿阿姨讲个故事给你听。”

“什么故事?”欣欣还没有从我的责骂里回过神,对于蓓儿太太的举动有些不解。

“亲爱的,是聪明的小灰雀和笨海鸥的故事。这可是德国前总理科尔的父亲曾经讲给他听的故事哟!”蓓儿太太拉过一把椅子,耐心地解释。

“科尔总理的父亲讲给他听的?”欣欣有点儿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的。科尔总理小时候是个很内向、反应慢的孩子,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比别的孩子慢一拍,小伙伴们给他取了个‘笨虫’的绰号。”

“笨虫?”

“嗯,他曾经哭着问父亲:‘我笨吗?我什么事都做不好吗?’父亲大声回答他:‘抬起头来,别的孩子能做好的事,你一定也能做好,我一直都是这样认为的!’第二天,父亲带着科尔去海边,指着一群正在海滩争食的鸟儿说:‘你看那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时,小灰雀总能迅速离开,翅膀拍打两下就飞上天空;而海鸥显得非常笨拙,从沙滩飞上天空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它们非常有耐力,因此真正能飞越大海的还是它们……’”

“哇,原来真正能飞越大海的是笨海鸥!”女儿惊喜地喊道。

其实我也听过这个故事,科尔的父亲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鼓励孩子要自信。后来,科尔开始试着在课堂上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试着在团体活动时站在队伍的前面。每天晚上,父亲总会把科尔叫到面前,询问他一天的情况。每当科尔报告完毕,父亲总是会说“太棒了,孩子,你怎么做得这么好”这类鼓励的话。

听了蓓儿太太的故事,欣欣骄傲地对我说:“妈妈,我就是海鸥,虽然有点笨,但我一定能够飞越大海。”看着欣欣自信的眼神,我觉得很内疚,自己刚才的做法真的很不好。

感谢蓓儿太太,她再次让我明白:应该鼓励孩子,而不是打击、训斥,更不能抱怨孩子能力不好,否则会打击他们的自信。

德式自律教养46

十分是进步,一分也是进步

“当海浪打来时,小灰雀总能迅速离开,翅膀拍打两下就飞上天空;而海鸥显得非常笨拙,从沙滩飞上天空需要很长的时间,但真正能飞越大海的还是它们。”在我们身边,有多少孩子是“能飞越大海的笨海鸥”?又有多少“笨海鸥”的自信心是被父母残忍扼杀的?

即便我从事教育工作,并且在德国受到德式家庭教育的熏陶,仍然无法避开这个“陷阱”,更何况是其他不知德式教育为何物的家长?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有自信,而父母的肯定和鼓励是孩子自信心最重要的来源。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习惯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更别说是鼓励孩子了,以至于孩子始终蜷缩在自己熟悉的角落里,不敢走出去,更不敢发挥想象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想到这里,我又记起一件很小的事情——小欣欣刚上小学一年级那年,就加入了数学兴趣班。第一次考试,小欣欣只考了五十八分,当时我们没有说什么,心想第二次她肯定能够考好,可是第二次考试的时候,她也才拿了五十九分。晚上我去接她放学的时候,老师兴奋地告诉我:“王太太,欣欣进步了,虽然只是一分,但是你应该为她感到高兴!”

一分就表扬孩子,未免也太夸张了!虽然当时我对老师的话不以为然,但现在我明白了:老师是在鼓励孩子,目的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应该从细节着手,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因为一分也是进步,十分也是进步,而十分的进步则是由一分的进步慢慢累积而成的。

德国前总理科尔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的自信心首先应该从父母那里获得,父母的肯定总是让我感觉非常美好。”

如果你的孩子是一只笨海鸥,一定要学会鼓励他,只要你经常鼓励,帮助他建立了自信,他一定会飞越大海。

如果你的孩子是一只笨海鸥,一定要学会鼓励他,只要你经常鼓励,帮助他建立了自信,他一定会飞越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