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
13058800000043

第43章 工党的党内斗争(3)

4.工党第一。这是一个工党内的右翼组织,主要成员是一些议员和议会外的积极分子。1992年大选后,该组织积极推动让史密斯取代金诺克任党的领袖。该组织近些年的主要活动是批判金诺克时期工党的经济政策和争取扩大妇女在党的领导层中的比例。该组织有出版物——《工党第一》。

5.社会主义同盟。是个左派组织,原名是国际马克思主义小组,1982年底它决定它的成员应该加入工党,故改用现名。从那以后,该组织分成三个宗派:一个是多数派,支持其领导人;另一个是少数派,后来分离出去变成一个名为社会主义展望的托派组织;再一个宗派同美国的社会主义工人党有同盟关系,后来也分离出去变成名为共产主义同盟的组织。1990年底,该组织的支持者曾组织了一个特别委员会以争取尽早停止海湾战争。该组织的主要活动是反对战争、反对纳粹。它的出版物是《社会主义行动观察》。

6.社会主义运动。工党内的左派组织。1991年一些左派组织在设菲尔德举行社会主义者大会。会上产生了该组织。1991年6月,该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大会。该组织的宗旨是:为激进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提供一个阵地;这种民主社会主义在女权主义、绿色与和平运动的影响下已在英国有了很大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同其他工党内左派组织的主要区别是它主张不仅要在工党内而且还要在工党外开展运动。1992年大选后,该组织指责工党的失败是由于右翼的领导。92年10月,该组织在设菲尔德组织了一个“左派大会”,呼吁左派社会主义要联合起来,并在工党外开展活动。然而它的号召却未得到其他左派组织,特别是托派组织的响应。尤其是该组织的活动没有得到工党内最有影响的组织一一工党议员社会主义运动集团的肯定。1993年1 0月,在工党议员社会主义运动集团和英国共产党等左派组织的支持下,第六届社会主义者大会在切斯特菲尔德召开,大会最终接受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建立“社会主义者联络网”的建议。社会主义运动的出版物是《红辣椒》(以前的名字是《红、绿激进主义和社会主义》)。

7.社会主义组织者。活动在工党内的一个托派组织。建于1978年,起初的名字是工党胜利社会主义运动,出版物是《社会主义组织者》。最初的目标是促进在1979年选出一个左翼工党政府。不久“运动”的领导权被来自于国际共产主义同盟和工人社会主义同盟这两个托派组织的成员夺取。国际共产主义同盟是由从国际社会主义者和工人革命党分离出来的组织演变而来;工人社会主义同盟是1974年从工人革命党分离出来的。1993年1 0月,社会主义组织者声称它要建立一个同现存的群众运动融为一体的马克思主义的组织。它认为必须改造劳工运动;工党完全是一个资产阶级的工人政党,金诺克主义在党内占了统治地位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工党的阶级性质,因此,社会主义者必须继续同工党内的右翼进行战斗。社会主义者同英国的其他托派组织常有矛盾和冲突,但有时也有合作。

8.社会主义展望。活动在工党内的另一个托派组织,别名是国际社会主义集团,因主办刊物《社会主义展望》,故又得此名。《社会主义展望》第一期于1987年5月出版。该组织刚成立时有100多名成员,主要来自于另两个左派组织——社会主义行动和社会主义劳工集团。1989年初,该组织在伦敦北部的伊斯林顿区买下了一套设备齐全的有7间办公室的三层楼房。1991年11月29日,该组织在伦敦举行了题为“在新世界秩序中的社会主义”的大会,有300多人参加,第四国际书记处的领导人在大会上讲了话。1 992年大选后,社会主义展望强烈呼吁实行左派的联合,建议将左派重新组合起来以便同各种形式的右派进行斗争,反对保守党对工会的打击,推行反纳粹、反种族主义的运动,支持苏格兰自决,在劳工运动内开展斗争,捍卫工会同工党的联系。1992年秋,社会主义展望在威尔士举办了讲习班,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英国劳工运动的历史,妇女解放和帝国主义与殖民地革命。1993年1月,工党全国宪章委员会曾试图驱逐社会主义展望的成员马克。汤姆森,但没能成功。

9.社会主义呼吁。活动在工党内的托派组织。它是从工党左派组织——好斗倾向派中分离出来的。1991年11月,好斗倾向派举行大会,讨论是否在即将来临的大选中选派自己的独立候选人,产生严重意见分歧。1992年1月,以好斗倾向派创始人格兰特为首的一个宗派被驱逐。格兰特派于同年3月创办出版物——《社会主义呼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该派别。该派反对托派中的极左倾向,主张重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认为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在英国和世界范围内建立起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力量。

10.争取工党民主运动。建于1973年,属左派组织,主要从枣推进党内民主的活动,如对议员的定期改选。在70年代,该组织是推动领袖选举制度改革的重要力量。1981年,该组织曾积极活动,支持托尼·本竞选工党副领袖。从80年代中期以后,该组织开始衰落。进入90年代,它内部发生分化。

11.保持联系。建于1992年。其宗旨是捍卫工党同工会的传统联系,以免遭党内现代派的威胁。该组织认为:工党就是作为劳工在议会中的代表而建立起来的,它应该继续这样下去。

12.工党左派联盟。是工党内一些左派组织的联合体,建于1986年6月。参与创建的组织有:争取工党民主运动,工党妇女行动委员会,工党黑人分队和工党妇女为爱尔兰。此外还有一些左派刊物如《社会主义行动》、《社会主义组织者》和《工党摘要》的支持者。该组织自从产生之日起,内部就存在着矛盾,参加联盟的各组织在战略性和方向性问题上存在着严重分歧。

13.工党社会主义者。建于1990年5月,是工党内三个托派组织——社会主义组织者、社会主义展望和工党摘要——组成的联盟。该组织的宗旨是寻求建立托派地方积极分子的联络网,并在地方和大区一级积极活动。该组织认为托派在工党基层组织中已逐渐失去影响。

14.社会主义教育协会。工党内的一个压力集团。在1991年的工党年会上,该组织提出动议,要求未来的工党政府应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教育体系,这种教育体系必须有适当的资金保证,有行之有效的计划和民主的管理,必须建立在社会主义原则基础上使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同保守党的党内派别相比较,工党的派别组织有如下特征:

第一,派别组织发达。将派别林立这一词用于工党是完全适用的。工党内除了有带有明显政治倾向的派别组织之外,还有一些压力集团。有些组织是跨越党的界限,在党外也有活动和分组织。第二,左派组织较多。工党内的左派组织明显地比右派组织发达。不仅有属于温和左派的组织和强硬左派的组织,而且还有很多极左的托派组织。第三,组织机构较完备。工党内的组织,尤其是左派的组织不仅有自己的政策主张和要求,而且还有组织机构,如定期召开会议或年会,设有领导机构等。这就使得这些组织显得较精干、有能量。第四,分化倾向较严重。工党内的派别组织历史悠久且影响较大者少,多数都是经过分化之后衰落下来。

总之,工党内部派别组织发达是它的一大特色。一方面这使工党具备了兼收并蓄的优势,使不同主张的人和集团在一面旗帜下共处,从而扩大了党的党员队伍和选民队伍;但是另一方面,派别组织发达又使党产生严重内耗,不同派别之间争吵不已,既影响党在选民中的形象,又分散党的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探索、制定一个好的政策。

§§§第八节 工党的改革与前途

80年代初,工党陷入严重危机,左派的掌权和右派“四人帮”的分裂使党的力量急剧下降,在选民中的威信丧失,1983年大选的惨败使许多人感到工党要从此衰落下去,其地位要由自由党——社会民主党联盟所取代。1983年金诺克任领袖后开始了对工党自身的改革,到现在历经12年,可以说工党已完全改变了面貌,重新崛起,不但保住了两大党之一的地位,而且很有希望在97年大选中击败保守党,结束长期在野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