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
13058800000018

第18章 保守党的领袖(3)

在把选举领袖的权力授给议会党团时,议会外的党组织仍然可以通过收集各方面的意见来发挥一定的作用。当然,在这方面,在领袖选举者和党的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上一直存在着争议,而且也有很多对将议会外党组织的意见转达给议员这种方式的批评,也有人正式提出过要求,让议会党团同议会外党组织进行协商:而不仅仅是转达议会外党组织的意见。

从理论上讲,保守党的有关投票过程的规章是精心设计的,尽管整个过程最多时只需四轮投票。新的选举制度通过一系列的复杂的投票使竞争有章可循。表面上看四轮投票是使过程复杂化,但实际上里面含有内在的逻辑。第一轮投票的作用是重新选举现任领袖,给议员们一个机会决定他的去留;第二轮投票是根据第一轮投票的结果让新候选人加入竞争;第三、四轮投票是为了确保新领袖得到多数票,进而表明是多数人的选择。

新制度同保守党的不鼓励经常进行领袖竞争的传统精神是相一致的。保守党的传统观念是:领袖一旦在其位,就要使其受到最小的约束;但是一旦他不适合在其位,那么他就将被尽快换掉。1965年规章只规定当领袖职位出现空缺时才应有竞争。既使在1975年的修改后,党内占统治地位的态度仍是每年对领袖的重选应该正规化。自1965年始的5次竞争(1965,1975,1989,1990和1995),都完成的很快,虽然只有1989和1995年的竞争是在两个候选人之间进行的。1965、1989和1995年的竞争只用了一轮投票,1975和1990年的也只用了两轮投票。尽管在1965年的竞争中,第二轮投票有可能发生,但在希思的对手退出后,第二轮投票也就没有必要了。这样,在1965年,希思仅在提名结束后26小时就被宣布为胜利者。即使那次竞争需要三轮投票,整个过程也不过只需要三天多的时间。在1975年修改案中,竞争时间被拉长,即使如此,如果在1975、1989或1990年的竞争中需要三轮投票的话,整个竞争过程也会被控制在提名结束后的两周之内。

以上所提到的几点只是新制度的主要优点。对—个新制度进行很精确的评价是很困难的。任何制度都含有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衡量党的领袖选举制度最基本的两个标准是效率和民主。无论它受到过什么样的批评,保守党新的领袖选举制度都更加有效和民主,因此保守党也从中获取了很大的益处。

三、领袖的个人品格

保守党领袖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所以领袖个人的能力、素质、形象和品格对于党的兴旺发达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本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新式传播媒介——电视被用于竞选,各党领袖在大选前都搞电视辩论和政策演讲以吸引选民,英国的大选越来越具有美国的“总统式”竞选的味道,党的领袖的威望和品格所起的作用就更加突出。

战后以来,保守党领袖个人品格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政治品格。他们中的多数人在位时,都兢兢业业地为党工作,待到心力交瘁、力不从心时,又都能从党的利益出发,顾全大局,主动地把位子让出来,以保证党的领导层具有活力和对全党的凝聚力。

在这方面首先作出表帅的是名声显赫的丘吉尔。二战期间,他任联合政府的首相。他是一个杰出的战时统帅和外交家。当希特勒的军队横扫欧洲大陆,美国和苏联尚未参战时,他以无比坚强的意志领导英国人民单独同德军进行了智垂青史的不列颊之战。在与美、苏合作的过程中,他纵横捭阖,多次同斯大林发生冲突,顽强地维护英帝国的利益,为民族和国家以及自己的党立下了汗马功劳。1945年大选失败后,他虽然已是70多岁的高龄,但仍然领导党进行了政治革新和组织整顿,使党恢复了元气。1951年10月大选后,他组织了战后保守党的第一届政府。这届政府在他的领导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他毕竟年事已高,并且健康状况恶化(在他这次任首相前已两次中风,只是医生隐瞒了这些情况),已不适合担当领袖的重位。尽管他还有开成一次英、美、苏最高级首脑会议的愿望,但还是在内阁同僚的劝说下于1955年4月提前辞去首相和领袖的职务。

丘吉尔的继承人艾登是国际闻名的外交家,战争年代任丘吉尔政府的陆军大臣和外交大臣。他出身名门,毕业于牛津大学,在党内党外声望很高,人们对他期望很大。然而他上台后政绩不佳,尤其是1956年他在苏伊士运河事件上的错误决策,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应。在危机期间,他的健康状况恶化,便于1957年1月,向女王提出辞职。

接替艾登的是麦克米伦。他毕业于牛津大学,30年代后期因反对张伯伦的“绥靖”政策而崭露头角。在党内,他属于新一代的革新派。在他的任内,英国经济出现了战后的繁荣时期,在外交上,他又以高超的政治手腕弥合了因苏伊士运河事件而产生的党内分歧,使这一事件对保守党威信的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1959年10月,他利用经济形势有利于执政党,同时工党内部斗争激烈的时机,宣布提前大选,使党取得出乎很多人预料的空前胜利,保守党不仅连选连任,而且在议会中的席位比工党多出100多席。这时,他达到了自己事业的顶峰,牢牢地树立起了他自己在党内国内的领导地位,被英国报刊誉为“超人麦克”。1962年7月,当时英国经济情况恶化,人们开始对保守党失去信心,为了刷新政府面目,振兴其日益低落的威信,麦克米伦采取突然行动,在一夜之间把内阁成员撤换了三分之一,许多被撤换者是命令宣布前几小时才得到通知的。这种情况在英国政治史上是少有的,一些报刊把这一天称为“长刀挥舞之夜”。1963年10月,麦克米伦病倒,辞职下台。

在战后的保守党领袖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成为保守党领袖不仅出乎她个人的意料,也大大出乎整个保守党及全国人民的意料。她的支持者感叹道:“这是天意啊!”。如果希思在议会大选中不失败,如果基恩·约瑟夫不因在演说中语失而退出竞争,那么撒切尔夫人的传记就得重写。在约瑟夫把她推出来以前,她最大的野心只是想当财政大臣,并没有打算夺取首相宝座。在此之前,她只是在希思政府内当过一任教育大臣,既无管理经济和行政的经历,也无外交方面的经验。然而她却成了保守党史和英国史上创记录的人物。她不仅是第一位党的女领袖和国家的女首相,而且在三次大选中连选连任,除1812年利物浦勋爵连续任首相15年外,还没有任何一位英国首相的任期超过她。她不仅创立了被冠以自己名字的撒切尔主义,而这在战后历任首相中她是第一个,而且还获得了“铁女人”的称号。

撒切尔夫人的出身并不高贵,出生地也不值得骄傲。她的原名叫玛格丽特·罗伯茨。1925年,她出生在被称做外省的林肯郡中一个只有近三万居民的名叫格兰瑟姆的小镇上,她说话的音调一直带林肯郡的地方口音,这也成了日后一些人嘲笑她的理由。她的父亲是个杂货商,母亲当过裁缝,祖父做过鞋匠,外祖父是个铁路路警。她毕业于牛津大学,开始从事化学研究,后来从政。1951年举行大选的这一天,她同比她大十岁的富有的企业家丹尼斯·撒切尔订了婚,同年12月在伦敦举行婚礼。1959年,她当选为下院议员,70年代在希思政府中任教育大臣。她的作风果断泼辣、顽强坚定,个性鲜明突出,这使得撒切尔主义更具有鲜明的色彩。她大胆地否定了战后保守党政府一直奉行的《工业宪章》的政策,使保守党开始了一个新阶段。然而,起初她这样做是冒了很大风险的,1981年的一次民意测验表明,支持她当首相的人只有25%,她成了战后以来最不得人心的首相。多亏1982年的马尔维纳斯战争,使她一下子成了民族英雄,接着她又不失时机地于1983年6月提前举行大选,结果保守党大获全胜,以144席的压倒多数击败工党。在她的任内,英国经济状况不断改善,由“英国病”给国民带来的悲观情绪为之一扫。她敢冒风险,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就毫不手软地去干,被人看成是铁腕人物。她大刀阔斧地削减政府开支;对势力强大的工会采取强硬态度;果断地关闭了许多亏损的国营企业;对1984年的工人大罢工寸步不让,迫使矿工自动复工;在外交上,坚持英国必须拥有自己独立的核力量并积极更新英国的战略核力量;对内阁中的反对派,她毫不留情地一一清洗出去……。她是英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一位首相,可以说,迄今为止,英国政坛上还没有足以同她匹敌的政治领袖。保守党至今能稳坐英国第一大党的交椅,是同她的作为分不开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仍然能从党的利益出发,顾全大局,激流勇退。1990年11月,保守党进行领袖选举。在第一轮投票中,撒切尔夫人得204票,占了总数372张选票的55%,她的对手赫塞尔廷得152票,占41%。撒切尔夫人仅以4票之差未能赢得全面胜利。她所得票数虽超过半数,即187张,但未达到比其对手多15%的票数,即领先56票,仅仅领先52票。这样,按选举程序,必须进行第二轮投票。在这种情况下,撒切尔夫人宣布退出竞选并在新领袖选出前辞去首相职务。她说她退出竞选的目的是为了使她的内阁同事们能够参加领袖竞选,从而更有利于党的团结和党在下次大选中获胜。她退出竞选后,转而支持梅杰竞选领袖。在第一轮投票一周之后举行了第二轮投票,结果年仅47岁的梅杰当选,成了保守党新领袖和英国新首相。他是20世纪英国最年轻的首相。

约翰·梅杰出身于马戏团演员家庭,家境贫寒,靠勤工俭学自学成才。在进入政界以前,他曾在标准渣打银行担任董事达14年之久。他成为党的领袖,给保守党树立了一个全新的形象,因为保守党一度是接收受过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教育的特殊人物的保垒。他能成为领袖也表明保守党内部的成份正发生重大变化。他作风朴实无华,在家中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在政界不逞言辞、信守诺言、平易近人、坚毅冷峻。他的这些个人品质为他在1992年4月的大选中赢得了不少选票。1992年议会大选,他领导的保守党在651个选区中获得了336个席位,比其单独执政所需的326个席位还多出了10个席位,从而使保守党再次执政,并成为自从1832年议会改革以来第一个四连任的党。

战后以来,保守党领袖能激流勇退已成了一个优良传统。当然,我们不可否认保守党领袖产生办法和制度对他们的去留起着很大的约束作用。但是毕竟这些人在关键时刻能够顾全大局,主动让出位子,维护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