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说话不伤孩子
13053900000026

第26章 冷静些,耐心些,没有愤怒就没有伤害(2)

陈鹤琴事后总结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更不喜欢听恶言。大多数做父母的看见小孩子玩肮脏的东西,就会立马跑去把脏东西夺过来,而且还要骂孩子,甚至于还要打他。其结果,小孩子改过的少,而怨恨父母的多,即使不怨恨父母,至少也一定不喜欢父母了!”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粗暴命令的方式,容易形成孩子与父母间的对立,不利于孩子发展。

1.命令让父母的教育行动难以留下回旋余地

例如:父母命令孩子去睡觉,偏偏孩子置若罔闻,只管自己玩自己的,而父母一时也拿这些小淘气没办法。这样次数多了,孩子就觉得不听父母的命令也没什么,那下次也就更不会听了。如果父母明白孩子的心理,这样对孩子说:“呀,这东西真好玩啊!可惜时间不早了,乖孩子应去睡觉了。要不你再玩5分钟,就去睡觉,好吗?”这样既夸孩子乖,又是用征询的口气同他说话,孩子感到受到了尊重,也许到不了5分钟就乖乖地睡觉去了。而且这样为父母留下了余地,即使孩子暂时不听话,也不至于激得父母为了自己的威严而去与孩子大动肝火。但父母一旦向孩子发出了命令,那就尽量得让孩子服从,不然不利于以后的教育。

2.对孩子使用命令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发展

父母老用命令的方式将孩子支配来支配去,孩子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时间长了,就会形成退缩的性格,依赖性强,缺乏主动性,也有可能走上另一个极端,孩子经常与父母顶牛,逆反心理增强,走入社会后也会具有反社会性。

所以,父母对孩子一定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千万不要用命令的方式。

不要揪着孩子的过失不放

在小军父母的眼里,小军实在太不争气了。他不但学习成绩差,永远都是班级里“垫底”的,而且经常惹是生非,打架斗殴,动不动就欺负同学。父母经常被老师叫到学校。可是,父母的打骂根本一点作用都没有,小军没有一点悔改的意思。父母为此头痛极了,觉得这样下去,这个孩子的前途一定要毁了。

这天,校长又给小军的爸爸打了电话,让他马上去学校。小军爸爸火急火燎地赶到学校,才知道小军又闯祸了,把班里的一个男生给揍了一顿,据说打得满脸开花。现在那个男生还躺在医院里,那个男生的家长还在气头上,一定要将小军送到派出所去。小军的爸爸跟人家说了半天的好话,赔了半天的笑脸,只差磕头求饶了,最终答应赔偿医疗费、营养费和精神损失费后,人家才同意不予追究。这边的问题刚解决好,学校的处理出来了,小军被开除了学籍。爸爸找校长求情,校长这次铁了心,无论如何也不要这个学生了。

爸爸心情沮丧地带着小军回了家。刚到家,爸爸就关起门,二话不说对小军就开始拳打脚踢,狠狠地把这个孩子给揍了一顿。最后还是气不过,恶狠狠地对小军说:“你太不争气了,养你还不如养条狗!”

小军本来觉得今天闯的祸大了,爸爸一直在低三下四地为自己求情,所以对于爸爸对自己的暴打,他认为也是自己咎由自取,一直都不吭声。现在听到爸爸的这句话,实在忍不住,对爸爸吼道:“谁让你当时生我了?我就是连狗都不如!从我记事起,你就开始这样骂我!你什么时候把我当人看了?”爸爸听到这句话,愣住了……

小军的确是一个令人头痛的孩子,这次犯的错误也有些过火了,咎由自取,被学校开除了学籍。父亲生气暴怒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越是这个时候,做家长的越应该克制,当孩子因为犯错误被周边所有人都放弃的时候,父母不应该放弃。

孩子再调皮捣蛋,也知道这次事情的严重性。家长要建设性地去解决这个问题,再生气也不能说出有损孩子人格的话来。这样践踏孩子人格尊严的做法只能让孩子越来越沮丧,陷入自卑的境地,可能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受到父母赏识、包容和教育的孩子,会在愉快中接受父母的建议,时刻记住自己的过失,并在以后逐步改进或改正。

其实,孩子犯错是很正常的。面对孩子的错误,如果父母不注意教育方式,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责骂、惩罚,不但不能让孩子改正错误,相反会使孩子形成胆怯、退缩或者是叛逆、攻击等不良心理。所以,父母要包容孩子的过失,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孩子所犯的错误,这才是最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大部分父母也想包容孩子的过失,但有时就是控制不了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做。那么,你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体谅孩子的过失

在生活中,有时父母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过失,更何况是不谙世事的孩子。因此,面对孩子的过失,父母要学会制怒,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把它看做是正常现象,是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的。父母要心平气和地给孩子讲道理,帮助孩子分析过失所在,并指出改正的办法。如果父母能包容孩子的过失,那么孩子也会学会包容他人。如果将孩子暴打一顿,非但不可能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相反有可能让孩子从父母那里学会了用“武力”解决问题。

2.区别对待孩子的过失

孩子的过失分为偶然性过失和主观性过失。偶然性过失,一般是孩子无心或无意间所犯的过失,如孩子不小心打翻了牛奶等。对待这类过失,父母要原谅孩子,并帮着孩子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主观性过失,主要是指孩子由于故意或判断失误造成的过失。孩子犯这类过失的主要原因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或者不知道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对待这类过失,父母一定要严肃认真地给孩子讲清楚过失的所在以及危害,并要督促孩子改正。

3.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有的父母性子特别急,当孩子犯错时,不给孩子解释的时间和机会,先打骂一顿再说。其实父母的这种做法是很自私的,打骂孩子仅仅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怒气,缓解自己的情绪,丝毫起不到教育的作用。有时孩子犯错并不是出于本意,而是想帮助父母做点事,只是由于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不够才犯错的。比如有个小女孩本想帮父母洗碗,却不小心把碗打碎了,如果父母不听孩子的解释而打了孩子,其结果是打击了孩子劳动的积极性,以后孩子再也不会帮父母干活了。

4.教孩子学会自我教育

有时孩子无意间犯了错,还没等父母批评教育,自己已经开始后悔、反思并自我教育了。因此,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寻找原因并加以改正,这样孩子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改正过失的自觉性也会更高,以后就会少犯或不犯同类的错。

总之,孩子的心异常娇嫩,像一株刚露头的嫩芽,一朵初绽放的花蕾,需要父母加倍地呵护。

不要只盯着孩子的缺点挑刺

有一个叫王静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她最不喜欢上的课是手工课,因为她总是不能顺利地做好老师教的内容,她的手不像其他孩子的手那样灵巧。为此,她非常苦恼,回家问妈妈,妈妈对她说:“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你可能不如别人手巧,可是你也有很多他们没有的优点。再说了,妈妈小时候还不如你呢,你看我现在不是什么都会做吗?”

妈妈的话让王静信心大增:“对啊,我虽然不如别人手巧,但是我能唱出好听的歌曲,还会给其他孩子讲故事呢。”

上小学后,王静开始讨厌体育课。因为很多体育项目她都做不好,她不如其他孩子跑得快,不如其他孩子跳得高,甚至连一些简单的动作都不能顺利地完成。为此,体育老师也经常说她“笨”。看着别的同学在操场上快乐地跑着、跳着,她只能伤心地掉眼泪。

她去找爸爸诉苦,爸爸把王静揽在怀里,心疼地对她说:“不是你笨,是爸爸不好,把这个缺点遗传给了你,我小时候还不如你做得好呢,不信你看……”爸爸说着,非常笨拙地在地上做了一个前滚翻的动作。看着爸爸笨笨的样子,王静不禁笑了起来,原来这么优秀的爸爸都有缺点啊。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人是没有的,何况是正在成长的孩子。孩子身上所谓的优点和缺点往往是辩证的,表面是缺点,实质却包含着优点的潜能;今日的缺点,也许就是明日的优点。辩证法告诉父母,一切事物都处于转化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孩子的缺点也能够转变成为优点。

美玉也有瑕疵,孩子有缺点不可怕。每个孩子的能力都是不同的,他们总会在一些方面有不足甚至有缺陷。这时候,如果连父母都看不起他们,甚至嘲笑他们,那孩子会更加自卑,甚至自暴自弃,从而毁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可以说,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缺点和不足,都是可以纠正过来的。

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缺陷,只是程度不同。对于具有明显生理缺陷的孩子,父母更应该通过自己的赏识和鼓励,给他们生活的自信和勇气。有时候,甚至需要一些善意的谎言,巧妙地“骗”一下孩子,让孩子在谎言中忽略自己的缺点,抹平心中的自卑。

面对有缺点的孩子,父母不仅要安慰孩子、鼓励孩子,帮助让孩子树立信心,更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帮助孩子扬起生活的风帆,创造人生的辉煌。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怎么样才能做到悦纳孩子的缺点,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

1.对于天生的“缺点”要“悦纳”

要了解的一点是,孩子生来就是不同的,孩子的某些缺点可能就是他的个性所致,这不完全是他自己能够控制的。所以,父母不能以“孩子不应该这样”的想法来教育孩子,而是要同情孩子的缺点,这不是他的错,虽然需要改正,但如果孩子改正了,他比没有缺点的孩子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事实上比别的孩子经历更丰富,也更优秀。

父母之所以不接受这样的观点,主要是父母以大人的标准来判断问题,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父母只有接受孩子的缺点,同情孩子的缺点,才能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纠正缺点。可以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心态决定着一切。

2.先赞扬后指缺点,孩子易接受

每个人都喜欢听赞扬的话,对自己的缺点不是不清楚,而是不愿意别人说得太清楚,所以父母不要直接攻击孩子的缺点,那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这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谁都一样。

所以在指出孩子缺点的时候,最好先是赞扬他的优点,即使这优点是你都不相信的,反正他相信就行了。孩子很粗心,你可以先夸他做事很果断,就是细心差了一点;孩子语文不好,数学不错,你当然是先夸他数学厉害,语文再加把劲那就更厉害了。

3.避免错误的家教观念

让孩子出色是父母的最大心愿,然而,父母教育孩子的错误观念以及由此导致的错误家教方法,不仅不能纠正孩子的缺点,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一味抱着批评和指责,认为棍棒下出才子的想法,并企图用这种压力迫使孩子改正缺点、错误也是不对的。这种做法,往往会使孩子越来越没有信心,只会使情况越来越差。

孩子总会渐渐长大的,特别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逆反心理会越来越明显,故意不听话,甚至与父母对着干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将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单纯归为孩子的缺点,显然不太科学。对此,父母究竟应该怎么办?不少父母采取强制孩子服从的办法,坚决不允许孩子的不顺从行为,这是很不恰当的。强制服从,即使孩子表面上屈服了,但他们的心里是不服的。不满情绪压抑久了,总有一天要爆发。到那时酿成大错,后悔可就晚了。

错误的方法只能得到错误的结果,因此每一位父母在抱着教育孩子改正缺点、发扬光大优点的美好愿望的同时,千万不要一厢情愿,不讲科学性地采取一些错误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所以,父母要悦纳孩子的缺点,唯有如此,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改掉缺点,养成更多的优点。

不急于纠正孩子的“出格”

一次美术课上,10岁的伊雪想了好长时间才开始动笔,一出手就画了半只鸭子!陪孩子画画的父母看见一张大纸上什么都没有,却在画纸边上只画了半只鸭子,都觉得不可思议,开始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怎么只画个鸭屁股呀?这孩子怎么乱画呢?好好一张纸不画,画到边边上干什么?……”伊雪妈妈也说:“你看人家画的多好!你看你!”“哪有画半个鸭子的呢?怎么能画的这么不完整?都到纸外面去了,把纸翻过去重画吧!”

老师赶紧过去看了看,说:“让孩子画完,不要着急!孩子一定有她自己的想法!”

果然,伊雪下笔后,似乎胸有成竹,很快完成了那幅画。老师让她给大家讲讲画的内容,伊雪简单地讲了一下她画的故事:“鸭妈妈和鸭孩子出去玩,走散了,小鸭去问青蛙妈妈:你好!你看到我的妈妈了吗?青蛙妈妈没看到;小鸭又问乌龟姐姐:你好!你看到我的妈妈了吗?乌龟姐姐也说没看到!最后小鸭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妈妈去找妹妹了!妈妈带着小鸭和妹妹一起去了游乐场!”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那画面上的半只鸭子,是跟着妈妈的小鸭子。妈妈和妹妹已经走出画了,而小鸭子才走出去一半。

看着画,老师为孩子的创意感到欣喜,伊雪的妈妈也感到震惊。

对于一个10岁的孩子来说,所做的事情虽然出乎父母的意料,可是这样丰富的想象力,是多么的宝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