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说话不伤孩子
13053900000021

第21章 正能量管教和说服让孩子更听话(1)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

柳柳放学后很不高兴,向妈妈抱怨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批评她。妈妈听完,根本不考虑孩子言语中的委屈,用质问的口气说:“老师为什么要批评你?你是干什么坏事了?”柳柳听到妈妈这样说,瞪着妈妈,很生气地说:“我什么也没干,老师是没事找事。”“不会吧,老师不会无缘无故地斥责学生。再说,老师怎么不去批评别人?偏偏批评的是你?”

柳柳重重地坐在椅子上,更加不开心了。妈妈继续问道:“那么这个问题,你打算如何处理呢?”柳柳很倔强地说了一句:“什么也不做!我真后悔跟你说这件事情!”妈妈意识到情况不妙,如果继续问下去,女儿一定会和她对立起来,这样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这时,妈妈悄悄改变了她的态度,平复了自己的情绪,用一种友好的语调对女儿说:“我想你当时是很尴尬的,因为老师当着全班那么多同学的面儿批评你,让你无地自容。”柳柳没有想到妈妈的态度会突然改变,有些怀疑地看了妈妈一眼,妈妈接着讲:“其实类似的事情我也遇到过。记得我念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在考场上,我的铅笔用完了,我站起来借了一支铅笔,老师大声地批评了我,让我很下不了台,我感到十分尴尬,也很气愤,和你这次的感觉一样。”

柳柳开始轻松了,也对妈妈的事情感兴趣了,并打开了话匣子:“真的?和我的情况几乎完全一样啊!我也只是在上课时借一支铅笔,因为我的铅笔不够用了。而且我借铅笔的时候小心翼翼,没有打扰别的同学。我觉得老师为这么简单的事情教训我,真是太不公平了!”“是这样。现在咱们来考虑以后怎样去避免这种情况。你能不能想出办法,今后避免这种尴尬的局面呢?”“我可以多准备一支铅笔,或者向老师说出我的问题,让老师帮忙想办法解决,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了……”“这个主意不错。”妈妈和柳柳愉快地交谈着。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总是以为孩子什么也不懂,对待孩子就像是上级对下级,处理问题永远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丝毫不顾及孩子的想法。这样做,不但不会得到孩子的认同,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破坏父母的形象,且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父母只有放下架子,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才能与孩子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实现成功的亲子沟通。孩子有价值和尊严的需求,应该受到尊重。父母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要把孩子放到一个平等的位置上与之交往,这样才能让孩子对父母信服。同时,父母光有对孩子的尊重是不够的,还要信任孩子,争取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建立和孩子之间相互信任的最佳手段,是把自己放到孩子的位置上,站到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作为合格的父母,必须尊重和信任孩子,必须站到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和处理问题。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父母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对待孩子应该真诚

父母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真诚。父母真诚与否,孩子是能感觉到的。父母应真诚地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心门,想什么,感受什么,尽量都让孩子知道。

2.放弃大人的成见

大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如果父母硬要用大人世界的要求来对待孩子,势必会发生许多亲子关系上的问题和不愉快。因此,父母应该学会放下自己的成见,试着用“孩子世界”的眼光来了解和认识孩子。

3.学会换位思考

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立场,处于不同的立场就会产生不同的观念。作为父母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当孩子遇到问题和烦恼时,能够迅速从孩子的位置和角度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换位思考是一种快速拉近和孩子心灵距离的有效方法。

总之,父母和孩子之间不是主人与奴隶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尊重、关心和信任的友谊关系。父母要尊重与理解孩子,要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与友谊。

解决同孩子的矛盾不妨“巧败”

以前王艳的儿子每次吃饭总是吃不了两口,就这屋看看电视、那屋摸摸玩具,一顿饭得吃一个多小时。为改掉儿子的坏毛病,王艳没少训斥孩子,天长日久形成了这样的习惯,只有在王艳的训斥下,孩子才会好好把饭吃完。后来,朋友出了个主意,让王艳和孩子比赛,看谁吃饭快,但是每次都故意败给孩子。就这样,在王艳的“巧败”之下,孩子吃饭不再像以前那么磨蹭了。“巧败”的效果这么明显,王艳准备再在别的地方也好好使用一下,儿子穿衣服慢、画画不专心,她都和他比赛,并故意“败”给他。这个方法帮儿子改掉了不少毛病,而且,儿子的自信心和求胜欲也越来越强。

在与孩子产生矛盾时,家长是利用自己的家长身份压服子女呢,还是暂时退让,待双方冷静下来再解决矛盾呢?正确的答案理应是后者。前者虽胜实败,可称为“惨胜”;后者虽败犹胜,可称为“巧败”。

何谓“巧败”呢?《三十六计》中,最后一计是“走”,即撤退,是“上计”。在形势于己不利,或即使仍有利,但相持下去的结果将会违背自己的初衷时,及时撤出是为上策。这就叫“巧败”。

“惨胜”不如“巧败”,许多家长大概也是在多少次“惨胜”之后才悟出这一道理吧?但无论如何,早一天悟出这个道理,对家长和子女双方都是好事。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具体地说,如何取得“巧败”呢?

1.要保持冷静

当孩子与家长高声争论时,家长如果突然沉默,孩子常常也会安静下来。相反,若孩子高声家长也高声,很容易导致无谓的争吵,而且孩子在气头上也难以听进任何劝告。

2.巧用反面激将

当家长与孩子相持不下时,有时可以故意使用反面语,使孩子改变初衷。比如,想让孩子做完功课再玩,孩子却坚持玩完再做功课,这时家长可以赌气地说一句:“你去玩吧,我不管你了。”家长的“让步”会使孩子感到不安,使其放弃原来的计划。

3.和孩子协商解决

任何事物都可能有多种解决办法,如果认为孩子的做法不妥,而孩子又不愿接受家长的方法时,可要求孩子一起来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法。矛盾的双方都可以提出几个可供选择的解决办法,然后一起评价这些办法,选择其中最佳的一种。

批评孩子要“偷偷”地进行

一天夜里,妻子推醒丈夫,声音很低且发颤地说:“今天派出所来人找过我,咱家的鑫鑫跟几个同学在假期里偷过几家商店。”“真的?”丈夫大吃一惊。“他们说,已找过鑫鑫和他的同学,他们也承认了。”妻子说。

“啊!”这位父亲怒火中烧,真想立刻冲到鑫鑫的房间,狠狠揍他一顿。但理智让他没有这样做。鑫鑫刚12岁,还是个孩子,是初犯,如能通过批评教育及时正确引导,比打一顿的效果会更好。于是,他嘱咐妻子:“一、在鑫鑫的哥哥面前只字不提,以防兄弟间发生口角时哥哥揭鑫鑫的短,刺伤他的自尊心;二、此事由你先对鑫鑫谈,我暂时回避,日后找机会我再跟他谈;三、对鑫鑫的批评重在正面引导,体贴他、温暖他,切勿用冷言恶语刺激他,更不能打骂。”

3天后一个中午,这位妈妈提前下班,鑫鑫也放学回家了。妈妈把刚收到的一份《法制报》递给他,上面登有一段关于“少年犯”的文章。等他看罢,妈妈趁热打铁,从一条小虫毁了一条大船谈起,谈到盗窃者的心理,今天偷1元,明天想偷10元,日后就会犯更大的错误……鑫鑫听得认真,不断点头,但这位妈妈并未谈及他的事。

10天后,派出所将鑫鑫盗窃挥霍掉的东西折款245元责令退赔。从妈妈那里得知这件事后,鑫鑫为此很着急。因为他清楚去年家里已经欠下一笔债,目前家里也没有多余的钱,他怎能不着急呢?晚上,爸爸单独和鑫鑫直接地提起此事。先讲了如何做人、遵纪守法的道理,最后说:“尽管咱家很困难,但这245元,就是借,也要替你赔上,但有两条你必须记住:第一,吸取教训,从此坚决洗手不干;第二,必须抓好学习,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鑫鑫听后,惭愧地哭了:“爸爸,您放心,我再也不干坏事了。”

此后,鑫鑫真的变了,到了学期末,还拿回家一张奖状。

孩子犯了错,上帝都会原谅。家长之所以总是不能原谅孩子,大概是因为自己离上帝太远了吧!

每个人都会犯错,可是孩子犯了错可能更容易招致批评。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常犯错?不对!

因为孩子小不懂事情,容易犯错?不对!

其实是因为父母的眼光总是跟随着孩子的身影。

孩子所有的举止基本上都不能逃脱父母的掌握。一不留神在地上摔倒了,母亲就会说:“怎么这么不小心!”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有声音响起:“你看看,怎么考的这么差。”倘若不小心丢了东西,就会有个声音说:“你怎么搞的,总是丢三落四的。”

对于一个刚遭受了打击的孩子,自己还没有从难过、委屈、痛苦甚至耻辱的情绪中走出来,往往就紧跟着迎接一阵暴风雨一样的批评,心中甚觉不快,可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默默地忍受,胆大的或许会顶几句嘴,但这更会招来痛骂,实在委屈了也许会抽泣一下。这下可更不得了,父母又会嚷着:“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

家长朋友,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您从早到晚总是不停地批评?为什么常常会对同样的问题进行批评?难道就是因为孩子不听话,不懂事,毛病太多?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段话:“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还有用。”在教育孩子上,处处留心皆学问。对于如何批评孩子,专家给出了如下建议。

1.正面引导

有些家长批评起孩子,张口闭口总是否定性语言:“你真没出息!”“你真不争气!”……有的甚至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如此责骂不休,真不知究竟要把孩子往正道上引,还是往邪路上推。应该是,在简明扼要抓住要害、严肃认真地指出错误后,用肯定的语言,如“你是有出息的”“肯定会争气”等,给予正确引导,指明出路。任何批评,其根本目的不仅在于抑制孩子的过错行为,更重要的在于激发起孩子好的行为。上面事例中的那位父亲不用冷言恶语刺激孩子,而是加以引导、指明出路,是十分明智的。

2.尊重人格

孩子有过错,理应批评,但应尊重其人格。批评应对事不对人,孩子和大人,被批评者和批评者,人格应该平等。正是基于这一点,案例中那位父亲才能严肃认真而又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批评可以严肃,甚至严厉,但这类似于镇痛药,用多了反会失效。

3.避免当众批评

有的父母误认为,当着他人的面数落一下孩子,会增强“激发”效果,殊不知,这样做最大的弊病是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案例中提到的那位父亲批评孩子时单独进行,这种作法是极为可取的。

4.看准时机

孩子一旦有错,通常要及时批评。“你等着,等你爸爸晚上回来!”这种策略是一种失误。您想,本是上午的事,到晚上再批评,这中间孩子还要干好多事,那错事也许淡忘了。当然,所谓及时批评也应视年龄特点及错误性质而有个时间跨度,要抓住时机“冷处理”。案例中那位父亲就既抓准了时机,又不失为及时。

5.要坚持就事论事,点到为止

批评孩子不要唠唠叨叨,没完没了。有些家长一遇到孩子出事,就气不打一处来,往往把昔日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一股脑儿搂抖出来,搞“扩大化”,数落孩子一无是处,这就会使他们产生自卑感,难以增强改正缺点的信心。其实,今天发生的事未必与昨天前天的事有关联,即使有关联也不应“算总账”。家长要就事论事,不要无限外延。这种批评看起来似乎有点简单化,三言两语便可作罢,但它符合孩子的思想单纯的心理特征,往往能使他们消除对待批评的抵制意识,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在以后轻装前进。

6.相互配合

孩子有了过错,爸爸批,妈妈护,效果岂不相互抵销,何谈教育?父母对孩子的批评方式可以有差别,但必须口径一致,配合默契。

以故事作比喻,让孩子领会言外之意

王强是个属鼠的孩子。最近他连续两次在考试中得了满分,不免有点飘飘然起来,今天说陈明是笨蛋,明天说成刚是弱智,只有自己才是天才。于是,爸爸便给他讲了下面的故事:

“有只小老鼠外出旅游,恰好遇见两个孩子在下兽棋,小老鼠就悄悄走近去看,结果发现了一个大秘密:尽管兽棋中的老鼠可以被猫吃掉,被狼吃掉,被虎吃掉,却可以战胜大象。于是,它由此认定,只有老鼠才是真正的百兽之王!这么一想,小老鼠就得意起来。从此以后,它既瞧不起猫,又看不起狗,甚至还拿狼开心。有一天,它居然还大摇大摆地爬到老虎的背上去了,恰好老虎正在打瞌睡,懒得动。小老鼠于是更加得意忘形,它趁着黑夜钻进了大象的鼻子,大象觉得鼻子痒痒的,就打了个喷嚏,小老鼠立刻像出膛炮弹似的飞了出去,飞呀飞呀飞,飞了好半天,扑通一声掉到臭水坑里!

“孩子,‘自’‘大’加一点就是‘臭’。今年是鼠年,你这只小老鼠会不会也掉到臭水坑里呢?要想不会,就必须遵守一个前提,那就是永不骄傲!”

听了爸爸的故事,王强很快便改正了自己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