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说话不伤孩子
13053900000011

第11章 不打不骂,引导孩子自己改变坏习惯(2)

一天,白芳下班刚进门,听到房间里有咯咯的叫声,推门一看,几只活蹦乱跳的小鸡正在房间里乱窜。忙碌了一天的白芳,看到家里乱乱的样子,不免心烦意乱,张口就训斥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呢?马上就考初中了,还弄这些东西干吗?乱死了!”孩子正要向她解释什么,她却不容分说地继续呵斥孩子:“给我扔出去!把这些东西给我扔出去,不用解释!我不想听!”说完就要去抓那几只小鸡。这时,孩子的眼泪“唰”地流了出来,他好像想说什么,但什么也没说,一转身回到自己房间,把门重重地关上了。

白芳很生气,刚想追过去再训孩子,孩子的姥姥对白芳说:“你别骂孩子了,这是孩子给我买的,他说怕我在家寂寞,买了几只小鸡来陪我。孩子都是出于好心,你要是觉得不喜欢,可以好好和孩子说,把这些小东西送给别人就可以了,不要再骂孩子了。”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经常要求孩子要“听话”“要听老师的话”“听话才是好孩子”“不听话就不是好学生”,等等。久而久之,“听话”便成了好学生、好孩子的代名词。毋庸置疑,要求孩子听话并非有错,然而,为了提高孩子的自主性,若片面强调孩子听话,则会影响一些孩子的健康发展。

生活中有的孩子犯了错误,试图找出理由为自己辩护,其目的无非是为求得父母对自己的谅解,这种心理很正常,也是孩子鼓足了勇气才这样做的。如果父母武断地加以“狙击”,孩子会认为父母不相信自己。对父母亲的这种“蛮横”做法,孩子虽不敢言,但心不服,以后孩子即便有更充足的理由也不会再申辩了。孩子一旦形成了这样一种心理定势,对父母亲的批评就会根本无法接受,把训斥全当耳边风。

大约到了小学高年级和中学阶段,孩子开始进入比较逆反的青春期。这时的孩子已不再满足单纯被教育的角色,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父母的吩咐和安排,遇事愿意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希望自己决断。如果这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他们就会感到失望甚至进行反抗,从而变得“不听话”。

中国的家庭教育信奉“听话”教育,中国的父母普遍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孩子就是坏孩子,“听话”也是中国父母对孩子讲得次数最多的、在教育孩子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孩子在家里被时时教训要听父母的话,孩子上幼儿园后就被叮咛要听阿姨的话,孩子上学了也要被嘱咐要听老师的话。总之,听话的孩子总是招人疼、惹人爱,不听话的孩子总是招人嫌、惹人烦。

正是由于有这样的认识,中国的父母往往刻意要求孩子对自己要无条件顺从。一些父母觉得自己绝对正确、无所不晓、无所不能,自己过的桥比孩子走的路还多,孩子当然要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教诲。于是,当孩子与大人出现分歧时,大人经常武断地表态“你错了”“你这样不对”;当孩子想对某件事作个说明时,便会遭到父母更严厉的训斥;更有一些缺乏耐性的父母,十分反感孩子顶嘴,当孩子向他们的权威发出挑战时,盛怒之下免不了对孩子拳脚相加一番。

实际上,“不听话”意味着孩子的心理在成长,说明他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喜好: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说明他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说明他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应当怎么做,不应当怎么做。当孩子年龄尚小且自理能力较差的时候,让孩子按大人的指示去做是可以的;但当孩子逐渐长大以后,再总是用“听话”去教育孩子和要求孩子,就显得有些偏颇了。这时,父母应该认可孩子在心理上的成长,积极努力去理解孩子的想法,采用不同于过去的方式帮助和指导孩子,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孩子长大了,不听话了”,或者简单地采取高压政策使孩子屈服。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孩子“不听话”比沉默地反抗要好,因为“不听话”可使父母更容易了解子女。客观地说,孩子“不听话”是有许多积极意义的。

1.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不听话”,说明他有自己的见解,而且敢于表达和坚持自己的见解,如果家长这时能够听取和采纳孩子的正确的意见,孩子就会感觉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有价值的,这对增强其自信心大有裨益。相反,如果总是用“听话”两个字去教育孩子,只能让孩子养成唯唯诺诺的性格。

2.提示父母教育的不当

孩子“不听话”通常发生在父母批评不得法而令孩子不服气时,孩子没做错事而受到父母的冤枉时,孩子不想马上去做事可父母亲硬逼其去做时,或者父母心情不好拿孩子出气时。其实这些都反映了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的方式方法有问题,他们正好可以从孩子的不满情绪和“不听话”的表现中反思一下自己的做法,从而来改变和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3.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孩子的“不听话”也是一种心理宣泄,这是孩子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方式。如果孩子对大人一些不恰当的所作所为不敢怒、不敢言,许多委屈都憋在心里,其心理压力就会非常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忧郁、头痛、精神不振、懦弱等不良的心理反应。

不讲卫生的孩子这样说最有效

佳佳有一个属于她自己的房间,但乱得简直没有办法进去:床上到处堆着衣服,桌子上和地板上到处都堆满了书。妈妈刚刚帮她整理好了,很快她又给弄得一塌糊涂。妈妈要她自己做清洁,她却说:“我自己的房间,乱点是我的自由,您要是看不惯,可以帮我打扫。不愿意打扫,可以不进我的房间,这也是您的自由。”妈妈觉得爱整洁,讲究个人卫生,是一个人良好的习惯,对一生都会有好处的,可妈妈不想用打骂的极端方式对待佳佳,她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孩子的个人卫生意识非常差。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小伙子,人长得高大挺拔,但穿戴却乱七八糟,衣服裤子皱皱巴巴,油污斑斑,胡子拉碴。一些住集体宿舍的孩子,个人卫生状况更是惨不忍睹。桌子上杯盘狼藉,有的剩饭剩菜已经长出“霉草”,床上更是成了“杂货铺”,被子已经看不出是什么颜色,床下的世界更“精彩”,空瓶子、臭袜子、脏球鞋等横七竖八地堆在一起。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俗话说“病从口入”,讲究卫生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有人认为“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由于不讲究卫生,染上急性或慢性疾病,影响了身体健康。尤其是孩子,他们的抵抗力比较差,容易感染疾病,更应注意讲究卫生。

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不仅对预防疾病、保障健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改变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卫生面貌和道德风尚也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一个国家的人民有没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往往标志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道德面貌。孩童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抓紧这个时期进行培养,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习惯养成后会比较牢固,影响终身。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怎样才能纠正孩子不讲个人卫生的坏习惯呢?我们给家长的建议如下所示。

1.允许孩子把屋子弄乱,但得要求孩子自己把屋子整理好

多数孩子都十分顽皮和淘气,常常令家长头疼的是,这类孩子能在转瞬之间将房里弄得乱七八糟,这样就要费许多的时间和工夫去收拾。其实,年龄较小的孩子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把房间弄得乱成一团,因为他们没有这个概念,他们所关注的只是身边有尽量多的玩具就好。这时,许多家长都会呵斥孩子不要将房间弄得太乱,然后开始收拾东西。

其实,这样做是不可取的:孩子不会认识到这是他们做得不对,应该自己去收拾。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的习惯,让他们自己动手收拾,不要让他们觉得无论如何总会有人帮他们。

如果孩子太小,你可以同他一起收拾,告诉他哪样东西该放在什么地方,千万不要独自就将他弄乱的房间恢复得整整齐齐。最好能让孩子将收东西也变成玩耍的一部分,培养其从小养成收拾房间的好习惯。

2.要求孩子把东西放在指定的地方

让孩子知道各种东西都有各自存放的地点,最好能分门别类地放好,然后再作上标记。大小东西要分开,这样不易互相挤压后造成小件物品的损坏。比较零散的玩具装在带格的小箱中,也可单独装起来。总之,要让孩子学会分门别类地收拾东西。孩子的东西要方便拿取,不论是什么,都应让其凭自己的力量就能取放。

3.适当地帮助孩子是必要的

有些孩子非常爱整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可即便是这样,有些大件的物品家长还是应该帮助他学会使用。家长可以先让孩子收拾玩具,在他完成不了的情况下再帮孩子收拾,同时要教会他如何收拾,这样才能让孩子逐渐有所提高。当孩子能单独取放时,要记得给他鼓励,让孩子有种满足感。

4.重要的是指导和监督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一定要起好带头作用,家长必须从自己做起,做事要有规律和秩序,要爱整洁。不要要求孩子一下子就变个模样儿,做什么事情都是有一个过程的。先要让孩子知道需要做到什么样子?怎样才算干净整洁?慢慢地,他就会理解你的意思,做到你所希望的样子,当然,你的要求一定要符合他的实际情况。

挑食偏食的孩子这样说最有效

王佳上小学五年级了,一直长得很瘦弱,每次体检都不达标,这让父母十分焦虑和担心。王佳吃东西挑食、偏食,吃饭仅吃点心,不吃主食,以致营养不良,使身体一直瘦弱无力。每次吃饭的时候父母都要多次督促她吃些主食,一直想治好她这毛病,可是王佳挑食、偏食的毛病一直改不掉,父母真是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了。

人体所需营养素可分为六大类: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这些营养素分布于各类食物中,一种或一类食物不可能包含全部营养素。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了“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的科学道理。如果孩子偏食,就无法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成分,时间长了,就会造成营养失调,给生长发育带来不良的影响。

纠正孩子挑食、偏食的坏习惯,是家长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了解造成孩子偏食的原因十分重要。

有的家长自己对某种食物十分偏好,久而久之,小孩随大人一起偏爱吃这种食物。也有的家庭对孩子十分宠爱,事事顺着孩子,孩子想吃糖就多给甜食,不引导孩子吃肉类和蔬菜,时间长了孩子难免会偏食。还有的父母想让孩子长得快,采取强迫进食的办法,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以致于出现呕吐、拒食、厌食、不爱吃某类食物。凡此种种都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在现代家庭当中,有不少家长会因为孩子挑食而感到焦虑,有的家长甚至采取强制手段迫使孩子进食,却常常毫无效果。要帮助孩子矫治这些坏习惯并不难,关键是做父母的要多一点爱心和耐心。帮助孩子纠正偏食的坏习惯可从以下这几方面着手。

1.耐心地给孩子讲清道理

父母要向孩子说明偏食的危害性,告诉孩子各种食物中含有人体最需要的营养成分,如果缺少就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并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实事求是,要有科学性,举例要生动,逐步使孩子认识到偏食不利于身体健康,这样才能取得让人以较满意的矫正效果。

2.对孩子的进步予以奖励

要让孩子明白,家庭用餐是一种集体行为,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不能只顾自己,什么东西自己最喜欢吃,就一个人“包圆儿”,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连看都不看一眼。好吃的饭菜要尽量想着别人,不好吃的饭菜,即使自己根本没胃口,也应该出于照顾大家用餐情绪的目的,尽量多吃一点儿。让孩子明白: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别人也会喜欢吃,好吃的要让大家共同分享。吃饭时每一盘菜都吃一些是一种好习惯,这样既能丰富孩子的饮食结构,又能培养孩子就餐的良好礼仪。

孩子不爱吃某种食物,但经过劝导能少量进食时,家长应予以奖励。同时,对孩子的需求要有充分的了解,弄清孩子最想获得什么东西,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奖励。

千万不要责骂孩子,逼着他们吃。可以定下一条规矩:“必须把每个菜都尝一遍,假如不喜欢的,就不必再吃了。”一些家庭对十分挑食的孩子成功地使用了“吃三口”的办法。当然要注意,千万不要强逼孩子到使他作呕的地步。

3.家庭用膳品种要多样化,避免单一

餐桌上食物的品种应经常更换,尽可能做到色、香、味俱全,适合孩子的口味。家长要想办法把孩子不爱吃的东西,做成各种不同式样的食品,引起孩子的兴趣,增强其食欲,使其把吃饭当成一项乐趣。那么,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就能得以纠正。

4.不要过分溺爱、娇惯孩子

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喜欢吃什么就给什么吃,一味迁就孩子,这是十分错误的。有的孩子对零食的“厚爱”超过了对正餐的兴趣,零食吃个不停,到吃饭时反而没有胃口了。于是觉得这也不好吃,那也不好吃,吃饭十分挑剔。时间长了,就会偏食。因此,不能由着孩子随便吃零食,这对防止孩子偏食是十分重要的。

5.必要时带孩子看医生,进行药物治疗

有的孩子食欲太差,挑食、偏食特别严重,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去看医生,服用一些能增进食欲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