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在生活中在所难免,只是会比者以求进步,不会者则陷入痛苦的泥潭。生活并非在比较中才有,怀有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才是正途。
有一项调查表明,在一生之中几乎所有人都会有怀疑自己的时候,而且有95%的都市人都有些许的自卑感,产生自己的境况不如别人的判断。好胜心理、攀比心理是这一问题的根源,总拿别人当参照物,总把他人当做超越的对象,总希望过得比别人好……这就是潜藏在我们心中,似乎没有别人便感觉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的奇怪心理。生活上要和邻居比,工作上要和同事比,孩子也不能放过,也成了比的牺牲品。这样一来,我们就沉浸在比穿着、比住房、比工资、比资历、比权力……
比别人强者,趾高气扬,夜郎自大,他们往往会得意扬扬地说:“我的孩子班里学习第一名,老师都很喜欢。”喜欢攀比的人,总是希望能比出个高低。当自己确实不如他人时,就拉别人后腿,连后腿也拉不住者便要承受自卑心理的煎熬。
如果我们能不如别人时便积极进取,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和别人比较,在比较中更上层楼。若能够乐观待人,比别人强时便谦虚谨慎,不是更有修养?
抱着友善的态度和别人比,只有这样才能共同进步。不是比较如何享乐,如何虚荣,而是比进步,比学习,这样一来才能体会到知足常乐的真正含义,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乐趣。齐格勒有句名言:“所谓成败,是以自己的能力来衡量,而非以自己和别人的成就相比较得出。”
老王是一家建筑公司的干事,一次在公司评职称时,他因为少评了一级,少长两级工资,便终日喋喋不休、耿耿于怀。朋友劝其想开些,他根本听不进去,有时甚至出口大骂,最后精神都有些异常了,不久得绝症去世了。
类似这样的事情我们屡见不鲜,其实,细想起来,实在不值得。如果自己从中看到了努力的方向,脚踏实地,好好工作;如果我们看到人家事业有成时,也早早自我调节,好好努力,也许下一次涨工资的就是自己了。那样的话结局肯定会不同。就看我们怎么比,常言道:“人比人气死人”,其实是否“气死”关键还在于调正自己的心态。
事实上,我们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比别人强,正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太要强的人,总想胜过别人,总是一味和比自己强的人比较,那只会是损耗精神,心灵的弦绷得太紧了,结果难有大的作为。雨果在《悲惨世界》中说:“全人类的充沛精力倘若都集中在一个人的脑中,长此以往并且延续下去,就会是文明的末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也都有自己的短处,俗话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千万不要因看到别人的一点长处就失去心理平衡,人只要在自己从事的专业领域中踏踏实实,不是虚得名声就好。每一个人最好不要与别人比高低,把自己该做的做好是最重要的。我们每个人,能力有大有小,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只要我们能够发挥出来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就各有各的美丽,如手指般各行其所能地协调做事了。
古人云:“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一味和别人比是件不聪明的事,好胜心可以催人奋进,但是过度就会有“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危险。在各方面胜过别人,就容易遭到他人的忌妒和攻击;生活太冒尖的人,恐有“人胜我无害,我胜人非福”的苦恼。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做好自己的事,不与人比,这是智慧的人选择的处世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实在要比的话,和自己的昨天比,将自己设立为竞争的对象。这样优于和别人比,因为自己不仅能更上一层楼,还能不会沾惹是非恩怨,岂非自求多福?
不要和别人攀比,幸福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那双鞋,也都有适合自己的生活。穿着不合脚的鞋会别扭,过着本不是自己的生活也会难受。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别人所谓的幸福极可能是一种假象。在这些“幸福”背后,可能是妻离子散,可能是濒临破产,可能是生命受到威胁,可能是……因此,实实在在地过自己的日子吧!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定位于他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