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儿童的高级教育:一位普通父亲16年的教子方案
13051600000007

第7章 12岁后的孩子进入自我追求学习的阶段

如果12岁前教育得法,那么12岁后孩子进入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阶段。看着孩子追求学习,这是带给家长的任何金钱也换不了的喜悦,这喜悦不是短暂的,而是终生的喜悦。

什么是天才?

我的理论也是建立在对历史的追思,对大师们的思索之上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使理论进一步精确,因此先让我们重温人类近代300年内大师们的语录:

什么叫“天才”,蒲丰说:“天才就是毅力”;歌德说:“天才就是勤奋”;叔本华说:“天才就是完全的客观性”;我们说:“天才就是兴趣”,“天才就是入迷”。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

——爱尔维修

今日教育的现状是,在应当开始教育的时候我们错失了良机,而在孩子的究理精神白白枯死之后,我们才开始急急忙忙、乌七八糟地向他们乱灌一通。这就是所说的填鸭式、注入式教育。因此,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厌恶学问也并不奇怪,这样的教育有害于幼儿神经也是很自然的。

反之,若从两三岁时就开始教育,幼儿便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由于有了幼年时期的良好基础,他们在10岁左右就能够获得不次于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学力,这样教育孩子也是很经济的。试想想,在现行的教育方式下,学生和老师花费了多少时间?如果综合计算一下,这笔花费的确是相当可观的。如果他们在10岁左右就能获得相当于大学毕业生的学力的话,这不非常经济吗?但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的孩子甚至在小学学习了8年后,还不能进行一般的读写。当然,算经济账是次要的,我这里主要是为那些潜藏在孩子们身上的能力被无情地泯灭而惋惜。

——塞德兹

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决定于天赋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出生后到五六岁时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必须与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

——卡尔·威特

超常教育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人类历史中,少年出众,而成年寻常的人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往往在于成长环境不佳,而主要则是未能在超常教育理论指导下施以特殊教育的结果。

——华罗庚

我认为:

孩子从小养成了追求学习的兴趣与习惯就是天才,潜能被激活发生终生作用就是天才。

如果12岁前教育得法,那么12岁后孩子进入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阶段。看着孩子追求学习,这是带给家长的任何金钱也换不了的喜悦,这喜悦不是短暂的而是终生的喜悦。

儿童的思维上升类似台阶一样是跳跃式的,对儿童大脑而言,没有知识的难易之分,但是儿童不喜欢重复太多的学习,这是儿童大脑的特点。

在12岁前给孩子一个科学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无时无刻”地处于学习的氛围和科学的环境当中,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孩子自我追求学习的习惯。特别指出一点就是,这里所指的学习不是专指在应试教育当中的用分数来衡量的学习,而是其宽度和广度都是学校里所不能及的范围内的学习。

上面强调的“无时无刻”,指的是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差别出自是否科学利用了时间。时间对孩子更是非常宝贵的,错失培养年龄是多少金钱也无法挽回的。有人要问,无时无刻地让孩子学习,岂不是在虐待儿童吗?千万不要有这样的思想,一旦有了这样的思想,孩子会与您一样把学习当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了,这样做,想让孩子树立自我追求学习的良好习惯,便难上加难了。

我们的孩子在最开始的阶段,并不懂得学习是一个像我们大人眼中描述的多苦的事,当他把所有玩具都玩了一遍时,他会感到无聊和空虚,这时,让他去做一些他完全没想到过的事情,比如看显微镜,比如来了一个大学生玩伴天天陪他做实验,天天给他讲各种各样的科学家故事,比如家里突然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科谱图书,他会觉得这也是一种“玩”。慢慢地,当他发现自己学到的知识与其他小朋友的不一样,可以解释其他小朋友完全不懂的生活现象时,他会有一种很强烈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这时,他会更愿意继续去完成这种所谓“玩”的学习。

而智力开发(启蒙教育)与传授知识(学校教育)是两个范畴的工作。

智力开发的主要工作是在母语思维的基础上开发综合思维,类似于冶炼业与制造业的区别,类似于摩天大厦的结构与砖瓦的区别。

智力开发凭的是经历,传授知识凭的是学历,就像一位出色的钢琴教授只能选拔去教已经掌握了演奏钢琴技巧的孩子一样,教授可以把这孩子培养成出色的钢琴家。但是,如果让这位教授去教初学钢琴的孩子(孩子都是满怀喜悦参加的),那么这教授教100个孩子就会毁掉99个孩子(孩子都产生惧怕心理逃窜了)。

因此我认为:

每个优异的孩子都是家庭培养的结果。

但是,今天的家庭对教育的要求已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昨天的家长们只能给孩子提供接受普通教育机会,今天的家长们要给孩子提供接受天才教育的优秀环境。

我相信,很多孩子的成功背后肯定大多数都来自于良好的家庭教育,都得益于有效且有益的家庭培养。

在人身上,唯一能够持久的东西是少年时期吸收得来的东西,所以,最谨慎的办法是,当年少的时候,便去把它们形成到合乎智慧的标准。

捷克教育家夸美钮斯

并不是各种知识随心所欲的不合理灌输都是可以造就天才儿童的,只有那些合乎科学规律的早期教育才能真正开启儿童的天才世界。天才儿童不是天生的,是早期教育的结果。可以说早期教育实施得如何,决定着孩子终身成就的大小。

木村久一

我认为:

真正的天才培养计划就是把普通的孩子培养成超常儿童。

科学研究不是靠头衔,更不是靠书本,而是凭借最少十几年的实践成功经历。对儿童大脑没有十几年的潜心研究与实践,有些专家仅凭头衔就断定中国只有3%“天上掉下来”的超常儿童,这是对下一代的犯罪。

智力基因的优劣在民族之间的差异很大,但是在民族内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大。

中华民族是世界公认的最优秀民族之一,他们却把97%的中国孩子判了“死刑”。权威一旦变成科盲,就会阻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强盛发展的进程。

美国从1868年开始天才教育,相隔150年后的今天,中国教育界还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天才教育,“权威专家”甚至把天才教育妖魔化。天才教育已经成为美国教育的特色之一,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从卡尔·威特到蒙台梭利等教育名家都不是教育者出身的“门外汉”,但是他们却奠定了天才儿童培养的理论基础。

家长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家庭教育投资比以往更加多,这标志着时代在进步,再沿用传统教育观念与方法,离被淘汰的日子不远了。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由225个大公司领导人与大学校长组成)指出:

“如果美国的孩子不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美国就无法在未来全球市场中竞争。”

而我们现在的大部分人是怎样做的呢?当孩子长到三四岁时,总是向大人提出各种各样的几乎是令人讨厌的问题。我们大都是随便敷衍一下,并不给予耐心的说明和解释。我们就这样使孩子的能力枯死之后,到孩子上了学才大惊小怪地叫嚷:“为什么我的孩子成绩这样坏呢?”

我赞成天才的培养:

树立自我追求学习的良好习惯就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