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儿童的高级教育:一位普通父亲16年的教子方案
13051600000016

第16章 建立“家庭艺术走廊”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兼顾科学与艺术的综合培养,我可不希望孩子只懂科学不懂艺术,或者是只懂艺术不懂科学,科学与艺术是互通互补、相互促进的关系。

艺术与科学是息息相关的。我国杰出的科学家、航天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拥有“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先生在温家宝总理探望他时的对话当中曾提到:

我要补充一个教育问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问题。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

小时候,我父亲就是这样对我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他让我学理科,同时又送我去学绘画和音乐,就是把科学和文化艺术结合起来。

“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科学创新思维。现在,我要宣传这个观点。”

温总理也对此非常赞同,频频点头说“您讲得很重要。像您这样的老一代科学家不仅科学知识渊博,而且文艺修养也很高。李四光先生就会谱曲,您也一样。”

钱学森先生兴趣广泛,知识面很宽,他不仅是科学大师,而且在音乐、绘画、摄影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在早年求学时他虽然学的是自然科学,但同时也学过钢琴和管弦乐,曾是上海交大铜管乐团的重要成员。他曾师从著名国画大师高希尧先生学习绘画,而且成绩很好,得到高先生的表扬。

他常说,他在科学上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得益于小时候不仅学习科学,也学习艺术,培养了全面的素质,因而思路开阔。

所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兼顾科学与艺术的综合培养,我可不希望孩子只懂科学不懂艺术,或者是只懂艺术不懂科学,科学与艺术是互通互补相互促进的关系。请相信这一点,让孩子看懂世界名画,绝不会比让他看懂卡通还难;教孩子世界名曲,可能比教他童谣还来得容易。

让孩子获取多元化的知识,是人生中一大乐事和早期的目标。为孩子建立多维思维,艺术思维是必不可少的。让孩子尽早地接触梵高、毕加索、达芬奇、塞尚、林布兰、米开朗基罗、杜勃、包提柴里、霍尔班等名家的作品,让世界最优秀的大脑去吸收其中的精华,一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给孩子创造一个综合环境,使孩子从小受这种环境熏陶,环境包括开发智力与培养艺术的欣赏能力,我们配置的教材都是从这个方面来考虑的。例如给孩子看《圣经故事》里的图画、看精美的科普图书图案、看童话故事片、听经典钢琴曲、听美国乡村英文歌曲、听世界童话故事音带等等,这些都是高品质的环境,受高品质的环境熏陶必然出高品质的综合思维效果。

对于艺术与科学的比例,我建议对于9岁以下的孩子进行培养要各占50%,而9岁以上的孩子就要加重科学教育比例了。

家长具体做法如下:

(1)要买艺术类书籍,要综合熏陶孩子,让孩子读综合类书,如法国绘画、意大利雕塑等。

(2)购买世界名画(诸如:花瓶中的向日葵、三个音乐家、蒙娜丽莎、维多瓦山一景、亚里斯多德于荷马塑像前沈思、神圣之家、野觅、伊拉玛斯画像,等等)挂在房间内(可一周一轮换),能够让孩子随意看到,不经意间接受最高等的艺术熏陶。

(3)给孩子多看音乐会,少看演唱会。听音乐会能提高孩子的品质;听演唱会使孩子成为“追星族”,家长追悔莫及。

(4)多听西方经典钢琴曲,世界经典钢琴曲(CD),多听钢琴大师(贝多芬、肖邦、柴可夫斯基、莫扎特、舒曼、李斯特、舒伯特、巴赫等)的钢琴曲、美国乡村英文歌曲、法语经典歌曲、现代钢琴曲;少听通俗歌曲。(听西方古典钢琴曲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空间,也为提高孩子的欣赏能力。)

(5)购买语言优美的世界童话故事录音带(或CD),选择北京、上海、西安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故事带为佳。如上海音像公司出版的《小西游记》1~4册。

这里给出我建议的针对日托儿童和小学生的周一到周五的作息时间:6:30起床后至出家门:家长播放《走遍美国》做背景;

18:00—18:30玩玩具时,听《走遍美国》音带;

18:30—19:00吃晚饭,听西方古典钢琴曲;

19:30—19:50练琴(初学琴的孩子第一年免练);20:00—20:30学校作业(或家教作业);

20:30—21:00阅读图书,头半年希望家长带领孩子一起阅读;21:00—21:30盥洗,听《走遍美国》音带;

21:30睡觉躺在床上听《世界童话故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环境熏陶后,孩子会像这位家长反馈的那样:

“最近我发现他不爱听儿歌了,如果我哄他睡觉,他喜欢我唱西方的艺术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