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毛泽东健康之道
13051200000090

第90章 俭以养生

俭以养生,这是毛泽东一生的生活信条,也成为他精神健康的一大内容。

古人认为:思想清静有益于健康。因为思想清静能够调畅精神,促进人体精、气、神的充盛内守,保持人体形神合一的生理状态。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说:“恬忄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思想清静,内无干扰,则精气神能够内守而不散失,抗病能力从而能够得到加强。

1936 年,美国作家斯诺采访了革命根据地延安。在延安,他看到革命领袖们都住在十分简陋的窑洞里,穿的是同普通的士兵一样的制服,毛泽东也是如此。斯诺从这些中国革命的高级领导者的俭朴生活中,看到了一种不可征服的伟大力量——“东方魔力”。为此,他写下了震动世界的《西行漫记》,他断言,这种力量是共产党成功之兆,胜利之本。

13年后,中国共产党的胜利证明了斯诺的预见。

在个人生活方面,毛泽东是少私寡欲的。1949 年,当作为共产党的领袖的毛泽东要参加开国大典时,居然找不到一件没有补丁的衣服。从1953年底到1962年底,9年时间里,毛泽东没做过一件衣服。他总是用清水洗脸,从未用过一块香皂。手染了墨或油污洗不掉,就用洗衣服的肥皂洗。他从没用过什么“霜”、“膏”、“油”之类的护肤品,甚至没用过牙膏。他只是用牙粉。他的牙刷什么时候变成“不毛之地”,什么时候才肯换新的。他一直使用毛竹筷子,大饭店里的象牙筷子,他一次也不用。

在世界上诸多伟人中,毛泽东毫无疑问是最为节俭,最不讲究吃穿的人了。虽然以他地位之尊,足可以气派得多,但是,他却永远穿着他那几件旧衣服,只在外头套上数量有限的“中山装”,这种服装,一度曾被人戏称为“毛式服装”。

当还在一师读书时候,毛泽东就不讲吃,不讲穿。他的俭朴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

这时,师范学校学生的膳宿费用等都由学校供给。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时期,总共只用了160元钱,其中有三分之一是花在订报上,其余的钱还买了许多书籍和杂志。初入一师时,学校发了一套青色呢制服,这套衣服他一直穿了好几年,到褪了色,穿了孔,还没有换掉。除制服外,他还常穿一件灰色布长袍,冬天在里面加件旧夹袄,一条白大布裤几乎四季不变。同学们打趣地说他:“冬天用加法,夏天用减法。”夏天没有袜子穿,布鞋也是破的。他的被褥是湖南一般农家用的大布套被,棉絮又旧又硬。后来,他在长沙从事初期革命活动时,仍然是穿这件灰布长袍和用这套被褥。

毛泽东这种俭朴的生活不仅在衣着方面,其他方面也莫不如此。每到星期日,学生回来赶不上饭的,可以自由补餐。厨房里有剩饭剩菜,但都是冷的,一般晚归的同学总是三五邀合,去吃炒菜,只有毛泽东打点冷饭冷菜,一人单坐一桌,悄悄地吃完走了。

后来,在井冈山革命的艰苦岁月里,毛泽东更是以身作则,吃苦在先。

在冬天,他和红军战士一样,只穿几件单衣,床上垫着稻草,盖一条薄薄的旧线毯,深夜实在抵挡不住寒气的侵袭时,就披着旧线毯工作。大家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实在不安,就为他做了一件棉袄。

但是,当司务长把棉袄送给他的时候,他问道:“别的人都有棉袄穿了吗?”

当他了解到还有人没有穿上棉袄时,就要司务长把棉袄送给别人穿。

司务长恳求说:“毛委员,还是你穿吧。部队要靠你来领导啊!”

毛泽东回答说:“正因为我是领导,所以不能在别人还没有穿上棉袄的时候,我自己先穿上。”

抗战时期,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共高潮,对解放区实行经济封锁,加上日寇残酷的“扫荡”,各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困难。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战胜经济困难,各根据地普遍开展了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一开始,毛泽东便带头开荒种地。他在分给自己种的那块地上种上了西红柿、豆角、茄子和他爱吃的辣椒。他说这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当时部队自己动手做了一批毡帽,由于原料很差,做工也不好,毡帽的样子很难看,没有人愿意戴。毛泽东听说后,笑着说:“没有人戴,我来戴。”

他就戴着这顶毡帽外出开会、作报告。

结果,他戴着这顶毡帽领导全国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正像边区人民编的顺口溜所说的:“八路军,土包子,头上戴着毡帽子,打仗就像钢炮子,敌人见了像龟孙子。”

1948 年 9 月以后,全国各解放区军民取得了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中央机关的每个同志都深受鼓舞,前方每打一次胜仗,中央直属机关的同志们都要进行一番庆祝活动,并且机关食堂照例要改善一次伙食,有时还让大家大吃大喝一餐。

毛泽东知道后,认为这样做有悖于我党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毛泽东把有关同志找来后,严肃地对他说:“前方打了胜仗,我们在后方的同志心里都很高兴,庆祝庆祝是可以的,但是,不要战士们在前方打一次大胜仗,我们在后方的同志就要大吃大喝一顿。前方的战士跟敌人浴血奋战,有时饿着肚子与敌人进行战斗,战士们在前线打胜仗,我们在后方的同志要以实际行动来庆祝前方打胜仗,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支援人民解放军在前方多打胜仗。”

以后,中央机关的同志,在庆祝中再也不搞大吃大喝那一套了。

毛泽东对中央机关的同志是这样要求的,对那些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也是这样要求的,对自己更是严格要求的。

在毛泽东生日快要到来的时候,当时淮海战役也快要结束了。中央机关负责后勤的同志考虑到,自从撤出延安后,毛泽东在转战陕北中历尽了千辛万苦,来到西柏坡,又废寝忘食地指挥着全国各大战场的战斗,所以,决定到 12 月 26日这一天,一定要给毛泽东好好庆祝一下。

消息传到毛泽东那里,他深为不安,马上把负责后勤的同志叫来,严肃地对他说:“听说你们准备给我过生日,谢谢同志们对我的关怀。不过,生日还是不要过,还是勤俭节约好,希望你们今后不要给领导人过生日做寿,这样影响不好,这要定为制度,谁也不能违犯。”

不久,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此作为一条制度规定下来。

在战争年代是如此,全国解放以后,条件好了,他仍然如此。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又说:“我们进城后,还要建立新中国政府,很多人要在政府里做官。不管当多么大的官,做什么样的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革命工作,都需要努力奋斗。可不要以为进城了,当官了,就不求上进了,不愿再过艰苦的生活了。那样,就和李自成差不多了。”

他以李自成作为反面教员,警惕自己,教育全党,不要贪污,不要腐化,要保持艰苦朴素,不骄不躁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