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毛泽东健康之道
13051200000057

第57章 梳头

中国医学家认为,发生于头,为血之余、脑之华。肾藏精,其华在发。所以,头发与肝、心、肾、脑等脏腑组织的关系密切,发的荣枯亦与人体的健康休戚相关。

发宜多梳。中国有许多养生著作提及这个道理。

《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说:“发宜多栉”,“顺手摩发,如理栉之状……于是头血流散,风湿不生。”又说:“梳欲得多,多则去风,多过一千,少不下数百……于是血液不滞,发根堂坚。”

《太素经》也说:“栉头理发,欲得多过,通流血气,散行风湿也。”

《摄生消息论·夏季摄生消息论》则指出:“夏三月,每日梳头一二百下,不得梳着头皮,当在无风处梳之,自然去风明目矣。”

冷谦《修龄要旨·起居调摄》亦谓“发宜多梳”。他在《修龄要旨》之中提出“养生十六宜”,其中提到:“面宜多擦,发宜多梳,目宜常运,口宜常闭,津宜常咽,背宜常暖,腹宜常摩,皮肤宜常干浴。”

可见,古代养生家主张发宜多梳,并且认为在无风处梳之为好。至于梳头的方法,或用梳子,或用手摩发代梳,都能够起到流通气血,散行风湿,去风明目,荣发固发的作用。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健身理念。随着社会的进步,健身方法也越来越多。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毛泽东认为补脑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吃红烧肉,另一个是梳头。

在革命战争年代,有时粮食都供应不上。正如前述,一次因为经济困难毛泽东不能吃红烧肉“补脑”时,他曾对卫士说:“脑子要补,可也要讲条件,条件不同,补的方法也不同。”言下之意:没有红烧肉吃,就得靠梳头了。

对于梳头的作用,他说:“梳头可以补脑,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头发生长,把有限的营养首先供应大脑,帮助大脑恢复疲劳。”

每当他长时间思考问题,感到头部不适、疲劳时,便要卫士帮他梳头。他梳头的方法是:从前额部向后枕部缓缓地反复梳,时间长短不定;在梳头时,他背靠椅子,上身后仰,双足前伸,双目闭合,身体完全舒展放松。

1948年5月起,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数百万军队进入了大决战的时期,毛泽东倾注了全部精力指挥战争,常常几天办公室的门都不出。卫士见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心里很着急,一时又想不出好办法让他睡觉,或把他从房子里拉出来散散心。

一天,李银桥看到毛泽东批阅文件时,就上前扶他坐在躺椅上,这样,毛泽东看文件,李银桥站在身后为他篦头,毛泽东很乐意,他说:“银桥,你为我解决了一个难题,篦头是一种很好的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李银桥听后很高兴,可每次篦头后又很后悔,因为篦一次头,毛泽东就取消了一次睡眠。

在平津战役进入后期的一天,李银桥又给毛泽东篦头,突然他看到毛泽东原本乌黑发亮的头发中出现了一根白发,惊叫起来:“主席,你有白发了!”

毛泽东眉梢动了动:“拔下来吧!”

李银桥当真拔下了白发,并拿给毛泽东看,毛泽东只用眼睛凝视了一下,乐观地说:“白一根头发,胜三大战役,值得!”

毛泽东到了晚年,活动量越来越小,工作却一如既往地繁重,工作人员每天用篦子给主席篦头,保持头发的清洁,也为他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

明代蔡清说:“食衣常温,一体皆春。”意思是说,饮食、穿着常能保暖,全身都会舒畅。衣着穿戴,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毛泽东在衣着穿戴上很简朴,甚至以节俭出名。但是,无论是穿衣,还是鞋、袜,他的习惯和主张都蕴含着健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