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战争中,毛泽东宁愿用破烂的棉褥子,也从来不用战场上缴来的油布等物做褥底。
中国传统养生家认为,油布等物不透空气,用之不能收湿,反使湿气下聚,易使人得湿痰痛痹诸症。
《南华经》曰:“民湿寝则腰疾偏死。如此湿寝,每夜如是,受湿亦甚,必致疾。”因此,古人多主张用毡或其它收湿保暖之物作垫,认为“褥底铺毡,可藉收湿,卧时热气下注,必有微湿,得毡以收之”,自可免患腰腿湿气诸疾。
毛泽东一生没有很好的高级毡毯,只有一床破旧的棉褥子。他说:“棉褥子垫底暖和,透气,我就是喜欢。”
围绕这床旧褥子还曾发生过一件“着火”事件。
这是1937年1月4日,毛泽东率中央机关离开保定去延安。6日晚,毛泽东住在寺儿台老百姓的窑洞里。
毛泽东对刚烧好炕的警卫员吴清华说:“外面人多地方小,睡不下,今晚你就跟我一起睡吧!”
小吴不好意思。毛泽东笑着说:“这么大的人了还害羞?”一句话把小吴逗笑了。
经过两天行军,确实太累了,小吴一上炕就进入梦乡。毛泽东脱下大衣,给他盖好,继续办公。突然,炕上着火了。毛泽东唤醒小吴,同他一起把燃着的褥子扑灭。
原来炕皮薄,下面烧的火太旺了。小吴心里难过,感到自己失职了。毛泽东连忙安慰说:“没有关系……补补就行了。”
这条烧了窟窿的粗布补丁褥子,伴随毛泽东入延安、转战陕北、进北京。
其间,有一位卫士曾取来一些从战场上缴来的油布,想换走它,但是,被毛泽东制止了。
这床破褥子现在珍藏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