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毛泽东健康之道
13051200000019

第19章 吃野菜

在毛泽东的菜谱中,有一种菜叫马齿苋野菜。这种野菜到处可见。

1959年6月,毛泽东南巡至武汉。24日,毛泽东听取了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汇报工作。汇报中间适逢开饭。毛泽东便留下王任重共进晚餐。当时厨师制作了这样的七道菜:炒鳝片、烧萝卜、炒马齿苋、炒鸡蛋、肉片汤、铁板里脊、炒海带。据说,毛泽东席间还为王任重挟了一大筷子马齿苋,并说:“不要小看这道菜,它还是一味很好的中药,可以清热除湿呢。”

毛泽东对于马齿苋的偏爱虽然抵不上辣椒和腐乳、霉豆腐,但是他却常常主动提出要吃。在1967年5月13日中南海《对农场种植计划的要求》中,工作人员将“马齿苋”列于“重点保证供应的蔬菜”一栏的首位,要求平均日产1斤,“常年供应,肥嫩,没有籽”。这样,毛泽东便能天天吃上肥嫩的马齿苋了。

毛泽东不仅本人乐于吃马齿苋,还劝别人也吃。他说:“马齿苋既可做菜,又可入药,对身体大有好处呢。”

有一次,毛泽东特意吩咐工作人员采集了不少野菜,开了一个“山珍会”,请子女、工作人员共餐。众多的“山珍”中就有一大盘马齿苋,毛泽东带头大口大口地吃着。

毛泽东食马齿苋的独特习惯令保健人员不安。他们生怕这种植物对他的身体有害。于是,采了一些马齿苋请有关部门化验,并查询各种中草药书籍。

结果,马齿苋,《辞海》是这样描述的:“英文名称Portulacao leracea,马齿苋科,为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通常匍匐,无毛;茎常带紫色。叶对生,倒卵状楔形。夏季开花,花小型,黄色。蒴果圆锥形,盖裂。生于原野,我国分布甚广。茎、叶可作蔬菜或家畜饲料;中医学上以全草入药,性寒、味酸,功能清热、解毒、消肿,主治痢疾、疮疡等症。”

马齿苋,如毛泽东所言,不愧为一剂良药。

毛泽东有便秘的毛病,而且还偶感风寒、哮喘咳嗽。既然马齿苋在药理上可以去燥湿,清瘀解毒,不像霉豆腐一样,工作人员便放心大胆地让毛泽东吃了。

有时候,他们还主动为毛泽东炒上一盘马齿苋。毛泽东对此大加赞赏,称他们“有科学的头脑”。1938年春天,有一次,毛泽东从二十里铺开边区党代表大会回来的路上,突然在延河河滩边停住步,指着一些圆叶子小草对警卫员们说:“你们看,这是一种野菜,能吃,回去以后,你们给我搞一点炒炒吃。”

警卫员知道当时延安很缺菜,但不知道是否好吃,都犹疑起来。毛泽东说:“这叫冬寒菜,我过去吃过。”

回来说,毛泽东让炊事员老周炒冬寒菜,接连吃了好几次,但警卫员们仍不吃这野菜。毛泽东动员他们说:“这菜很好吃,你们也可以拔些来当菜吃,不是现在没有菜吃吗?”

警卫员们明白了,主动挤时间去拔这种野菜,从而缓解了当时没菜吃的困难。这种冬寒菜微酸,开胃,有一定的药效。

在野菜之中,除了马齿苋和冬寒菜外,毛泽东还喜欢吃苦苦菜。

苦苦菜,因为有苦味而得名,小叶卵状椭圆形,总状花序,花冠淡黄色,根入药,有清热解毒等作用。

1961 年春天的一个下午,毛泽东到北京郊区看小麦的长势。当时,正大办农业,大办粮食,解决吃饭问题。对一些地方缺粮,他万分焦急。

毛泽东看到麦子长势喜人,紧锁的眉头有所舒展。他见随行的护士小朱采了一大把苦苦菜拿在手里,便对小朱说:“再多采一些拿回去给我吃。”

见小朱迟疑,他又说,“野菜可救过我们不少人哩,不能忘记它哩,不能忘本哩!”

小朱和警卫战士采了满满的一挎包苦苦菜,带回了中南海。

厨师和服务人员怕苦苦菜太苦,用开水烫过后,加了一些调料。毛泽东说:“吃苦苦菜,不要用开水烫,一烫味道就变了。也不要那么多调料,只要盐拌。”

第二天,毛泽东让小朱和卫士们再去采一些来。

当晚,按毛泽东提出的做法,只用盐末儿拌了的苦苦菜,端上了主席的餐桌。毛泽东高兴地说:“来,大家一起尝尝这苦苦菜的味道。”

毛泽东一边和大家一起吃,一边说,“过去,我们吃野菜,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打败了侵略我们的帝国主义。今天,我们能让困难挡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