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毛泽东健康之道
13051200000122

第122章 寄情山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的足迹更是遍布大江南北。

毛泽东对庐山,对杭州情有独钟。

庐山,又名匡庐,位于九江市南,雄踞长江边,紧傍鄱阳湖。相传周朝有匡氏兄弟上山修道,草庐为舍,因此得名。庐山为地垒式断块山,多险绝胜景。其中的汉阳峰海拔1474米。峰奇山秀,其瀑布更名传天下,故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称。庐山四季风景如画,尤以夏季凉爽宜人。

毛泽东分别于1959年、1961年、1970年三上庐山,共住了135天。他千里迢迢,不辞登攀之劳,徜徉于庐山的山魂水魄之间,以一种真率的热情去思考天下国家大事。

杭州是我国的六大古都之一,古迹众多,风景秀丽异常。

毛泽东非常喜欢杭州的环境。1921 年他到上海、嘉兴参加一大后,特地到杭州游览。新中国成立后,杭州是毛泽东去过次数最多的地方,几乎每年都要到杭州住一段时间。工作之余,毛泽东常常攀南、北最高峰,上五云山。

1955年夏秋之交,毛泽东来杭州工作。

当时,他已62岁。医生根据他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要他多安排一些游泳、爬山、跳舞等活动。毛泽东遵嘱先后三次登上北高峰顶峰,极目远眺,杭州城景尽收眼底。东望西湖北岸宝石山,来凤亭掩映树丛中,西湖西北角岳飞墓后的桃花岭,林木森森;附近的扇子岭,西南的美人峰等杭州名胜,历历在目。

在第三次攀登时,毛泽东深深地沉浸在杭州风景的诗情画意中,他写成《看山》: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

一片飘叶下,欢迎有晚鹰。

浙江德清县西北的名山莫干山,为天目山的分支。山高700余米,方圆百里,多修竹、清泉,云雾出没,风景幽胜,为浙江北部避暑胜地。

1955年毛泽东来到杭州,乘车攀登此山。

下山返回时,汽车沿着曲折盘旋的公路如急风奔驰,转眼间莫干山消失在茫茫云雾中,车过钱塘江,毛泽东写成七绝《莫干山》:

翻身复进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

1955 年,毛泽东还登上了五云山。五云山邻近钱塘江,是西湖群山中的第三座高山,相传曾有五彩云萦绕山顶,经时不散,故名五云山。

毛泽东登临此山,只见远近群峰云缠雾绕,西湖、钱塘风光如画,四面茂林修竹之中传来莺歌燕语,煞是一番好景。果然名不虚传!毛泽东写成《五云山》赞曰: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

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毛泽东以优美的语言,轻快的笔调,斑斓的色彩,生动地描绘了杭州山水秀丽的景色,表现了他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和登高赏景的欢快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