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毛泽东健康之道
13051200000119

第119章 读书是一生之最大快事

毛泽东嗜书成癖,读书是他一生之最大快事。他自己也曾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只要稍有空闲,他就要看书,与人谈书。

1957 年夏,史学家周谷城应邀到中南海与毛泽东会面,两人一起游泳后,毛泽东披起一件睡衣,就拿起《汉书》和周谷城讨论起来。在北戴河、在长江、在庐山水库、在湘江……毛泽东每次游泳后,或在下水前几乎都要看书。

有一年,正值盛夏季节,毛泽东到武汉视察。白天紧张工作后,晚上他仍冒着酷热抓紧时间读书。书上的字小看不清楚,只好加大灯光亮度。这样更热了,汗水顺着他的脸颊向下淌,工作人员给他递过擦汗手巾,他却幽默地说:读书学习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流下了汗水,学到了知识。

1958年3月,毛泽东在成都主持一个会议。在会议的20多天中,他为了不耽误看书,就在办公室里吃饭。吃饭时,把面前的文件、书刊往旁边一推,端起碗就吃,还没等咽下最后一口饭,就又全神贯注地工作或学习起来。

他就是这样抓住吃饭、开会、游泳前后,甚至上厕所的片刻时间读书。一部重刻宋淳熙本《昭明文选》就是他利用上厕所的时间断断续续看完的。

他说,我如果再过十年死了,那末就要学习九年零三百五十九天。

70 年代初,毛泽东的体质日渐下降。在最后的几年里,他仍读书不止。他说:“我活一天就要学习一天,尽可能多学一点,不然见马克思的时候怎么办?”

小字本的看不清,就看大字本的。从1973年底到1976年初,他先后看了几十种大字号书刊。没有大字本的,就用放大镜来看。有一次,他高烧到39度多,两三天不吃东西了,站不起来,躺在床上还要看书。

1975 年 7 月中旬,毛泽东的眼睛动了手术,一时看不了书,就叫工作人员念给他听。张玉凤回忆说:她给病重的毛泽东多次读过南北朝的文学家庾信写的《枯树赋》,毛泽东总是让她慢慢读,他跟着慢慢背。她读几遍,他就背几遍。

眼睛手术后,视力稍有恢复,他就要求和平时一样地看书看文件。医生规定每天只能看15至30分钟,这对于像他这样和书有特殊感情的人来说,是远不能满足的。他每天看书学习的时间实际上远远超过了医生的规定。

有一次,医务人员从毛泽东的健康着想,把他的书拿走了。但是,当医生看到毛泽东那痛苦的表情时,心情十分难受,只好又把书还给了毛泽东。

为了满足他多看点书的要求,医生给他配制了好几副眼镜,如右侧卧床时,戴没有右腿的眼镜,左侧卧床时戴没有左腿的眼镜。

就在毛泽东心脏停止跳动的前几个小时,已无力说话了,他还示意工作人员给他读书。当他听到会心之处,脸上仍会露出微微的笑容。

除了以上介绍的七个方面外,毛泽东还有一些其他的健康思想和方法。

这是他长期工作养成的习惯,也是他颇具个性色彩的健康思想。

其中,也蓄含着丰富的健康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