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毛泽东健康之道
13051200000115

第115章 爱看戏曲

养生学认为,从事艺术的人大都健康长寿,艺术具有特殊的医学功能——抗病延年的作用,原因就在于它的娱乐宣泄作用。

人们在进行艺术欣赏或艺术活动中产生共鸣以及得到愉悦的时候,使某种过分强烈的情绪因宣泄而达到平衡,从而促使恢复和保持心理健康。

中国养生医学认为,这种情绪的宣泄,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能起到“邪气尽去”、“精气日新”的效果,从而使人们“年寿得长”。

毛泽东是一位很有个性的戏剧爱好者,对戏剧的流派、唱腔、内容、程式等有自己的偏好和独特见解,而且他还在欣赏过程中常常进入戏境之中,因此情绪常常得到“宣导”。

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回忆,毛泽东在欣赏情节紧张斗争激烈的戏剧时,对受压迫、受剥削的人物形象更是倾注深情,常常忍不住要掉泪。有次看《铡美案》,大部分时间他泪水涟涟,终场了,还显得十分悲愤。1953年到1954年,他每次看《白蛇传》都流泪,鼻子呼呼地透不过气。

1958 年,毛泽东来到上海。市委负责同志为毛泽东准备娱乐活动,征求他的意见,他想了想说:“还是看场《白蛇传》吧。”

晚上,李银桥随毛泽东驱车来到上海干部俱乐部礼堂,毛泽东就座的前排摆放的是单人沙发,李银桥照例坐在他身边,因为值班卫士是24小时不离主席身边的。毛泽东肚子大,坐下后皮带就勒腰,所以他一坐,李银桥便照惯例帮他松了腰带。

演出开始了。毛泽东很容易入戏,一支烟没吸完,便拧熄了,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的演员,再也不曾抽烟。他睁大眼睛看,脸上的表情不断变化,时而热情洋溢,时而情思悠悠,时而扼腕叹息。唱得好的地方,他就鼓掌。

老和尚法海一出场,他的脸色立即阴沉下来,嘴唇微微张开,下唇不时轻轻地抽动一下,齿间磨响几声,似乎要将那老和尚咬两口。

随着剧情的展开,许仙和白娘子开始了痛苦的生死离别。毛泽东完全进入到戏的情节中,他的鼻翼开始翕动,泪水在眼圈里悄悄积聚,变成大颗大颗的泪珠,顺脸滚下,落在胸襟上。

随着剧情的进展,毛泽东越来越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水一道一道地往下淌。他鼻子堵塞了,呼吸受阻,嘶嘶有声。附近市委领导朝他这边看过来,发现了他的模样,一个个目光稍触即逝。

这时,李银桥觉得有责任维护毛主席的“领袖风度”,便轻轻地咳了一下,不想咳声不但没唤醒毛泽东,却反而招来了几道目光。

毛泽东旁若无人,终于忘乎所以地哭出了声,那是一种颤抖的抽泣声,并且毫无顾忌地擦泪水,擤鼻涕。

就在法海将白娘子收钵镇压在雷峰塔下的一刻,惊人之举发生了!毛泽东突然愤怒地拍“案”而起,他的手拍在沙发扶手上,一下子立起身:“不革命行吗?不造反行吗?”

就在毛泽东立起身的一刹那,裤子一下子脱落下来,直落到脚面。李银桥像被人捅了一棍子似的纵身扑向前,抓住裤子,一把提上来。他带着自责与惶恐,用颤抖的手匆匆地帮毛泽东系好腰带。

毛泽东却丝毫没有责怪李银桥的意思,也似乎没有觉得掉了裤子,他还沉浸在剧情中。只有当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时,毛泽东才被唤醒。他稍一怔,也跟着鼓起了掌。他回到现实中了。

后来,毛泽东同演员见面时,用两只手同“青蛇”握手,用一只手同“许仙”和“白娘子”握手,没有理睬那个倒霉的老和尚“法海”。

一个领袖如此钟情于这一美好的神话故事,如此投入,并如此大动感情,足见毛泽东性情中至亲至爱至纯的方面。毛泽东对发自内心的喜怒好恶,丝毫不加掩饰。

毛泽东看戏“旁若无人”,平时哼唱戏剧时也“我行我素”,怡然自得,只是在记不清唱词时,才想到询问身边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提示后,仍由他一人自娱自乐。

如果工作人员跟着他哼唱,他会显得不高兴。

毛泽东的这种一个人哼唱的癖好,正是一种发自内心畅快的歌咏,这无形之中起到了怡心悦性的健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