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毛泽东健康之道
13051200000100

第100章 意志坚强

意志,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决断能力的一种心理状态,包括人的自控力、毅力等内容。

《灵枢·本脏》篇说:“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说明意志具有统帅精神,调和情志,抗邪防病等作用。

《素问·经脉别论篇》指出:“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意思是说,意志坚强可以避免外界的不良刺激,保持气血的流畅,增强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意志脆弱,则神怯气虚,气血不畅,抗病力弱,容易遭受病邪的侵袭。

意志坚强是有益于健康的。

现代医学的研究证明,坚强的意志和信念,能够影响内分泌的变化,改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

但是,精神压力对于不同意志性格的人来讲,影响的差别是很大的。有的人在精神上受到压力时,就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样应付或处理才好,因而压力的持续时间比较长,情绪的波动很大,对身心造成损害而影响健康;而有的人在精神上受到类似的压力时,却能处之泰然,可以从主观上控制自己,使情绪不受太大的影响,对健康的损害自然就比较小。毛泽东无疑是属于后者。

无论是在个人身处逆境,还是在党和国家遇到严重困难的严峻时刻,毛泽东都表现了坚韧不拔的勇气和毅力。他十分赞同泡尔生的幸福观:“无抵抗则无动力,无阻碍则无幸福”,认为这是“至真之说,至彻之言”。当泡尔生说“高尚之道德非际遇至大之艰苦始未有能完成者”,毛泽东认为这是“震耳发聩之言”。

当毛泽东还在东山学校读书的时候,由于他的个子很高,缺少典雅,加上来自乡下,破衣旧衫,颇受一些富家子弟的鄙视。但是,毛泽东没有因此自惭自卑,反而更激起了他的雄心壮志。他把这种壮志表达在一首《咏蛙诗》的小诗里: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当然,这时的毛泽东对挫折难免还带有某些稚气的报复心理,对迎接挫折的心理准备也还不够成熟。

但是,后来,在井冈山创立革命根据地和在中央苏区艰苦的实践中,为了坚持真理,抵制错误路线和主张,毛泽东受到错误的排斥,并几次离开了中央领导岗位。特别是还曾三次被错误地撤销了党内和军内职务。此时的毛泽东,无论是心理承受能力,还是对付挫折的办法,都已经达到了常人难于做到的程度。

1929年4月3日,从上海经秘密交通线送来的一封长信,使毛泽东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这就是著名的“二月来信”。“二月来信”要求“将红军的武装力量分成小部队的组织,散入湘赣边境各乡村中进行和深入土地革命”,同时,“决定朱、毛两同志离开部队来中央”。“因为朱、毛两同志留在部队中,目标即大,徒惹敌人更多的注意,分编更多不便。”中央还强调:“两同志得到中央决定后,不应图一时群众的依依而忽略了更重大的更艰苦的责任,应毅然地脱离部队,速来中央。”

接到这封信,毛泽东的心情十分沉重。他深知这样不利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他于4月5日代表前委致函中共中央,表示了不同的意见。

然而,“二月来信”在红四军中传达后,有些人便利用“二月来信”要求朱、毛离开红四军,明确提出要毛泽东交出军权。尤其是从苏联莫斯科刚刚回来的刘安恭抓住毛泽东不赞成中央关于分散红军的策略等问题,说毛泽东不服从中央指示,自创原则,由此进一步挑起党内斗争,造成了红军思想上的混乱。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不得不请求更换前委书记。

这时,毛泽东的处境可谓十分困难。为克服红四军中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他努力,他奋斗,他抗争。但是,在党内同志中意见还是不能统一,争论更加复杂化。如此他十分焦虑,常常夜不能寐。

由于平时毛泽东对于干部要求严,有时对一些干部的缺点错误的批评毫不留情,方法上有时也失之不当。这时,一些人趁机对他大提意见,这更使毛泽东感到一种奋斗中的苦恼。

在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有的人指责毛泽东搞“家长制”,要求更换前敌委员会书记的人选。对于会上出现的种种错误思想,毛泽东一条条给予批驳,并认真劝导大家扎下根,搞好部队和根据地建设。但是,毛泽东的观点,许多人听不进去,从而导致毛泽东在选举红四军前委书记时落选。陈毅当选为前委新的书记。结果,毛泽东被调离部队,到中共闽西特委指导地方工作。

对于毛泽东来说,被迫离开自己亲手创建的红四军,比上一回周鲁传达他被“开除党籍”更为严峻——因为他被“开除党籍”后,毕竟还担任师长。

会后,毛泽东和贺子珍、蔡协民、曾志、江华等同志同往闽西特委所在地蛟洋。江华在几十年后回忆说:“我们离开部队由龙岩出发时,把我的马也扣下了,那时我们一行人有些灰溜溜的样子。”

祸不单行。福建山区的疟疾,也猛烈地攻击了毛泽东,使他患上了恶性疟疾,在缺医少药的那个年月,毛泽东一病数月,甚至几度病危。

落选和患病的双重打击,把毛泽东抛到了政治生涯的低谷。

这消息辗转传到莫斯科,居然误传为毛泽东病死。

1930年3月20日,共产国际公报《国际新闻通讯》上,误登消息,说毛泽东在福建死于肺病,不久,还登了讣告!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中,正是由于毛泽东的坚强意志,他艰难然而却又勇敢地承受了双重的压力。

1930 年 9 月,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虽然没有出席,但是又重新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随后,中央派项英到苏区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为苏区中央局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随后,他又担任了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在逆境时坚持真理,耐心等待,一有机会就顽强抗争,终于使党中央在遵义会议上将认识统一到毛泽东主张的正确路线上来,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毛泽东本人也终于从无数打击和冤屈中挺了过来,经受住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严峻考验。

毛泽东成为共和国的领袖后,总结这段历史说:

至于三次“左”倾路线时期给我的各种处分、打击,包括“开除党籍”、开除政治局候补委员、赶出红军等,有多少次呢?记得起来的有20次。比如,不选作中央委员;只给发言权,不给表决权;撤销一切职务,如中央农民委员会书记、党代表(井冈山时候)、前委书记等。

对一个意志薄弱的人,这样的处分和打击,别说20次,就是一次也足以将他击倒。但毛泽东却不同,别说20次,就是再来20次,他也会“谈笑凯歌还”!因为面对逆境,他有着能上能下的大丈夫气概,他更有着坚不可摧的意志!

毛泽东面对挫折,没有退缩,没有消沉,而是愈挫愈奋,这正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人的意志坚强,就能减少外界压力的不良影响,维护人体的健康。毛泽东就是这样在笑声和顽强中用意志力对待生活和事业中的艰难险阻,同时又达到了有益于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