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洛克菲勒给青少年的忠告
13050900000053

第53章 让每一分钱都带来效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消费也越来越多元化,因此,理财已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的特别需要。正确的理财观念是叩开财富大门的金钥匙,钱多钱少都需要理财,千万别让“等有了钱再说”这种观念误了“钱程”。

洛克菲勒曾教育自己的儿女说:“让每一分钱都带来效益”、“每一分钱都要让它物有所值”,在他看来,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永远都不会富有:第一种是及时行乐、挥霍无度的人,他们喜欢过光鲜亮丽的生活,对奢侈品兴趣盎然,竭尽所能地想要拥有精美的华服、昂贵的汽车、豪华的住宅,以及价格不菲的艺术品。第二种人是喜欢把钱存在银行里的人,他们认为这样是万无一失的方法,事实上,这跟把钱冷冻起来没什么两样,单靠利息并不能发财致富。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洛克菲勒的观念,第一,节流等于开源,节流是积累财富的第一原则,如果不懂得节约,一味挥霍无度,那么无论你挣多少钱,都只能成为过路财神。这是一个通俗的道理,无须再多言。

第二,钱进银行,只会越来越少。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习惯于手头一有闲钱,就往邮局或银行定存账户里头放,有时候连利率是多少都不太关心。据相关专家分析,储蓄虽然是积累财富的首要步骤,但是通货膨胀侵蚀获利的速度比利率上涨的速度快得多,把钱存进银行,只会越来越少!我们不妨来看这样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富翁,他将自己的一大袋黄金放在床头,这样每天睡觉时就能看到黄金,摸到黄金。

但是有一天,富翁开始忧心忡忡起来:万一黄金被小偷偷走该怎么办呢?再三忖度之后,他决定将黄金藏到远处的一个森林里。于是就跑到森林里,在一块大石头底下挖了一个大洞,把这袋黄金埋在洞里面。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夜不能寐,隔三差五地,就会到森林里埋黄金的地方看看黄金还在不在。

有一天,一个小偷尾随这个富翁来到了森林,发现了富翁的秘密,第二天就悄无声息地把这袋黄金偷走了。等富翁再来看自己的黄金,却发现它们已经被人偷走了,于是坐在洞口的石头上,独自垂泪,伤心欲绝。这时候,一位智者走了过来,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后,就对这位富翁说:“我有办法帮你把黄金找回来!”富翁转忧为喜。

于是,这位智者拿起金色的油漆,把那块大石头涂成了金黄色,然后在上面写下了“一千两黄金”的字样。写完之后,智者告诉这位富翁:“从今天起,你又可以天天来这里看你的黄金了,而且再也不必担心这块大黄金被人偷走。”

富翁看了看眼前的场景,半天说不出话来……

其实,在智者的眼中,如果金银财宝没有拿出来使用,那么藏在洞穴里的一袋子黄金,与涂成黄金样的大石头就没什么两样。这个故事告诫我们,要做一个善用金钱的人,而不是当一个“守财奴”!

洛克菲勒曾对自己的儿子小约翰提出了这样一条忠告:“不要一味去寻找花钱的方法,那等同于在寻找增加负债的方法,而是要寻找各种投资的方法,因为财富是可以拿来滋生更多的钱财,我们要把钱拿来投资,创造更多的财富。”

是的,对于普通人来讲,只有通过有效的投资,让自己的钱流通起来,才能较快地达到积累财富的目的。我们可以通过两个典型人物之间的财富对比,来揭示这个道理。通用电气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号称“打工皇帝“,他年薪超过千万美元。巴菲特是世界“投资第一人”。巴菲特四十多年前创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时候,仅投入1500万美元,后来成为全球多样性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之一。韦尔奇拥有超过4亿美元的身价,与巴菲特的440亿美元相比,就显得太少了。可见致富方式选择的差别,最终决定了韦尔奇与巴菲特之间存在着那么遥远的财富距离。

一个人一生能积累多少财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如何理财。这便是致富的关键。

智慧箴言

巴菲特曾经说过:“一生能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你能够赚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如何投资理财。”亚洲首富李嘉诚有一句:“30岁以前人要靠体力、智力赚钱,30岁之后要靠钱赚钱。”由此可见,大凡富人都有这样的意识:钱生钱才是真正的致富之道,让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让每一分钱都带来最大化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