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世界科普故事精华·科学探索故事卷
13050600000016

第16章 地球篇(2)

经过仔细发掘,考古学家在城堡遗迹上找到发生多次猛烈爆炸的证据。爆炸中心1平方千米半径内所有建筑物都成了粉末。离爆炸中心较远处,人们挖到许多人的骨架。在考察中,人们惊奇地发现,摩亨佐·达罗城焚烧后的瓦砾场,看上去极像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和长崎,地面上残留着遭受冲击波和核辐射的痕迹。死亡谷地是不是核爆炸造成的?

绝大多数人认为,核爆炸在当时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公元前3000年的青铜器时代,印度、巴基斯坦哈拉巴文明时期的古人,不可能造出代表先进科学技术的原子弹。其他一些学说,如远道来访地球的外星球宇宙飞船的袭击和失事之说,又找不到令人信服的确凿证据。那么该如何解释废墟中存在的放射能和古堡上空存在的人形图案呢?这确实令世人百思不得其解。

卡什库拉克山洞脉冲信号之谜

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巴诺夫斯基教授与其他学者一起去考察了卡什库拉克洞穴。教授一行人进入洞穴后,就屏住了呼吸小心翼翼地行走,要是不小心一脚踩空了,就会像走在结了冰的斜坡上似的,有一股力量会拉着你往下滑。

以前,人们曾经在这个洞穴的深处开辟了一个专用的洞穴实验室。探险队的学者走到这里后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试验、测量,用来观察人的心理变化。在一块岩石上,已经安置了一台磁力仪。在仪器的刻度盘上,还有数字在不停地闪烁着。学者们发现,仪器刻度盘上的数字是在不停地变化的。这也就是说,洞穴的电磁场是经常摆动的。在众多的信号中,有一个严格固定的脉冲出现。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学者们终于弄清楚了,原来脉冲就来自洞穴深处。

开始,人们以为这大概就是岩石的地球物理特性决定的,然而,有关专家研究了信号和记录后,作出了结论:在卡什库拉克记录到的信号和任何自然现象无关。具有这种振幅变化的频率脉冲,只能是人工装置发出的。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记录到这种脉冲信号的时间和人们在洞穴中出现神经过敏、感到压抑以及惊慌失措并跑向光亮地方的时间,竟然精确地保持着一致;而且,越往洞穴深处,这种状况就越明显。这种时候,在洞口的蝙蝠、鸽子也开始骚动,不停地在洞里乱飞。

当人们注意到这一现象后,便有意将一些软体动物带入地下进行试验。果然,当脉冲信号一出现,这些软体动物就蠕动起来。但是这个信号究竟来自何方呢?至今无从知晓。

神秘的恐怖翻车带之谜

在美国爱达荷州的州立公路上,离麦克蒙14.5公里处,有一个被司机们称之为“爱达荷魔鬼三角地”的恐怖翻车带。当正常行驶的车辆一旦进入这一地带就会突然被一股人们看不见的神秘力量抛向空中,随后又被重重地摔到地面上,造成车毁人亡的惨重事故。一位名叫威鲁特·白克的汽车司机就是经历过这一恐怖抛车事件的幸存者,每当他回忆起那次历险都会感到心有余悸。他说:“那天天气晴朗,我所驾驶的两吨卡车一切正常,当我行驶到那个鬼地方时,汽车突然偏离了公路,‘腾’地翻倒在地。”

据统计,在这同一地点,已有17条性命被以同样的方式断送掉。人们感到奇怪的是,这段公路与别的地方公路相比没有任何异常现象,同样是宽阔平坦的康庄大道。然而它所造成的死亡率却是其他路段死亡率的4倍。

在波兰首都华沙附近的一个地方,也是一个令司机感到提心吊胆的恐怖之地,走到这里的司机一般都会绕路而行,因为驾车来到这里的司机往往会感到脑袋昏昏沉沉,如同没睡醒似的,从而导致了大量车祸的发生。

在中国的兰(州)新(疆)公路的“430”公里处,也同样发生这种情况,不但翻车事故频繁发生,而且翻车的原因也莫名其妙。一辆好端端的、正常运行的汽车行驶到这里,有时便像轮船进入百慕大一样,突然无缘无故地翻了车。这种车毁人亡的重大恶性事故每年少则发生十几起,多则二三十起。尽管司机们加倍小心,但这种事故仍不断发生。

起初,有人分析可能是道路设计有问题。为此,交通部门多次改建这段公路,但翻车事故仍不断出现。

地球起源假说

许多科学家对地球的起源问题提出了种种假说。有的科学家认为,地球是从太阳中“甩”出来的。有的科学家认为,地球是由于太阳内部爆炸而“抛”出来的。还有的科学家认为,地球是其他恒星偶然掠过太阳附近时,由于引力作用从太阳中“拉”出来的。

18世纪50年代,着名的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了一个“星云说”来解释太阳系的起源。他认为,一切恒星都由弥漫在太空中的特质微粒凝聚而成的,太阳也不例外。这种云雾状的物质微粒叫“星云”。他设想,形成太阳系的特质微粒一开始分布在比当今太阳系大得多的空间范围内,最初是一片混浊。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物质微粒互相吸引,引力大的微粒吸引周围引力小的微粒,逐渐形成了团块。比较大的团块成了引力中心体。中心体不断吸引四周的微粒和小团块,使自己逐渐变大,最后凝聚成太阳。在微粒被吸向中心体的过程中,微粒与微粒之间有时候相互碰撞,结果没有被吸附在中心体上,而是围绕着中心体旋转起来。这些微粒又各自形成小的引力中心,吸引周围的微粒,最后凝聚成行星。有一些没有落到行星上的微粒也经过同样的过程,凝聚成为卫星,围绕着行星转。这样便形成了有规律地运行的太阳系。

在康德之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指明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但是他没有解决地球起源的问题。康德的“星云说”似乎比较圆满地解释了太阳、地球和其他行星、卫星的形成和运行规律,虽然这些假说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能完美地解释地球起源和种种问题。因而,地球的起源究竟在哪里,还是一个待解的谜。

破解地球转动之谜

人们认为地球的运动是一种标准的匀速运动,否则,一日的长短就会改变。伟大的牛顿就是这样认为的。他将整个宇宙天体的运动,看成是像上好发条的机械一样,准确无误。

其实,地球的运动是在变化着,而且极不稳定。根据“古生物钟”的研究发现,地球的自转速度在逐年变慢。

科学家经过长期观测认为,地球上的大气和冰的季节性变化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都会影响地球的自转速度。

除了地球的自转外,地球的公转也不是匀速运动。这是因为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椭圆,最远点与最近点相差约500万千米。当地球远日点向近日点运动时,离太阳越近,受太阳引力的作用越强,速度越快。由近日点到远日点时则相反,运行速度减慢。

还有,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并不垂直;地轴也并不稳定,而是像一个陀螺在地球轨道面上作圆锥形的旋转。地轴的两端并非始终如一地指向天空中的某一个方向,如北极点,而是围绕着这个点不规则地画着圆圈。地轴指向的这种不规则,是地球的运动所造成的。

科学家还发现,地球运动时地轴向天空划的圆圈并不规整。就是说地轴在天空上的点迹根本就不是在圆周上的移动,而是在圆周内外做周期性的摆动,摆幅为9°。

由此可以看出,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是许多复杂运动的组合,而不是简单的线速或角速运动。地球就像一个年老体弱的病人,一边时快时慢、摇摇摆摆地绕日运动着,一边又颤颤巍巍地自己旋转着。

也许,人们还会问,地球运动需要消耗能量吗?存在着所谓第一推动力吗?

第一推动力至今还只是一种推断。牛顿在总结发现的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之后,曾尽其后半生精力来研究、探索第一推动力。

他的研究结论是:上帝设计并塑造了这完美的宇宙运动机制,且给予了第一次动力,使它们运动起来。而现代科学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么,地球乃至整个宇宙的运动之谜的谜底究竟是什么呢?人类渴望早日找到破解地球转动之谜的密码。

“地球曾有过光环”的设想

面对太阳系中其他大行星光环的相继发现,科学家们首先提出了“地球上曾经有过光环”的大胆设想。他们认为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同在太阳系中,绕太阳运转,也应该有光环。这些科学家在地球上找到了许多地外物质,他们推测这些物质可能就是地球光环的“遗骸”。

美国有一位叫奥基夫的天文学家,曾经解释过这种光环现象的形成。他说,6000万年前的始新世,由于月球上的火山喷发,大量的陨石碎块被抛到地球,它们中的一部分变成陨石雨降到地球表面,另一部分则进入地球外层形成了光环。奥基夫还推测,在那个时代,地球上赤道的上空出现了光环,它在地球上投下了淡薄的阴影。据估算,这个阴影遮蔽了地球上1/3的阳光,使得地球上冬天变得更冷。当时的北半球,夏季太阳的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北,这时赤道上空的光环影子正投向处于冬季的南半球,从而大大降低了南半球的气温。而此时正处于夏季的北半球没有光环的影子,所以北半球气温正常。当北半球进入冬季以后,光环的影子也随着移过来,从而使北半球气温降低而变得更冷。这种假说较为合理地回答了6000万年前地质时代的气候问题,解释了当时地球上冬天气温异常寒冷,而到夏天气温又较正常的奇怪现象。

地球上的光环是怎样消失了的呢?奥基夫推断说,太阳的光线可能像一股股涓涓细流,在没有摩擦力的空间环境里,它在几百万年的时间里,足以把光环里的粒子吹离地球的轨道。

“地球将来会有光环”的预见

根据奥基夫的推断,如果月球火山还保持活动的话,地球将来还会再度形成光环。

学术界对此观点看法一直未能统一,他的观点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但这些反对者中,许多人对“地球将来还会有光环”的预见并没有异议,所不同的只是在形成地球光环的物质上。有人认为形成地球光环的物质,并不是奥基夫所说的由月球上火山喷入地球轨道的熔岩,而是在地球强大引力作用下月球崩落下来的碎块。

“地球将来还会出现光环”,人们现在很难拿出足以否定它的证据。地球光环的再度出现将会是相当遥远的事,检验这种光环的出现的最高权威是事实,我们人类中谁能留下来欣赏这样的宇宙奇观,并为这种假说充当人证呢?显然谁也没有时间等这么长。我们只能通过宇宙卫星资料去寻找更多的解决这个问题的证据,完全解决这个问题恐怕不是一个短时间的事情。

地球未来的幻想

地球未来会怎样?对此,科学家们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有的科学家通过对阿尔卑斯山的调查研究,推断地球的半径比2亿多年前,即阿尔卑斯山开始形成时缩短了2千米。由此可以推算出地球的半径每年缩短0.01毫米。

有人说,地球长期以来一直在变大,所以才把本来包住整个地球的大陆撑裂了,现在这些裂缝还在继续加宽,说明它还在膨胀。

有人说,地球有可能会变成另一个金星。因为温室效应会使地球温度越来越高。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3℃时,海平面能够升高30米。照这样下去,过几万年或更久以后,地球会变得毫无生气,成为云遮雾盖的金星,那时,人类将在地球上无法生存。

有人说,地球未来会毁灭。首先是由于人为因素所致。人类不断使用矿物性能源,它们在燃烧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聚在大气层中,阻止了热量向外散发,经过很长时间之后,地球表面温度会不断上升,因而两极的冰雪将会融化,海洋的水平线将会升高500米,所有的陆地都将被海水淹没。另外,核战争也会促使地球毁灭。其次是由于自然毁灭因素所致。由于构成地壳的6块主要浮动层正不断地缓慢移动,当这些地层板块互相碰撞时,地壳便会产生变化,因此,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现象将频频出现,这将给地球生物带来严重的灾难。

地球的未来到底会怎样?只能等待时间去验证了。

探索地球生命出现时间

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各种生命就已经出现了。

地质学家最先在澳大利亚生物化石中,发现埃迪卡拉动物群,后来又在前苏联发现了里菲生物群。通过对这些生物化石的年龄测定,确认它们是在距今5~6亿多年的寒武纪时代形成的。

1940年,麦克格雷尔在津巴布韦的石灰岩中,发现了可能是藻类留下的碳质遗迹,岩石年龄为27亿年。

1966年,巴洪和肖夫在南非德特兰士瓦的浅隧石中,发现了棒状细菌结构物,年龄确定为31亿年。两年之后,恩格尔也在南非年龄为32亿年的前浮瓦乞系的堆积岩中,发现了直径为10微米的球状体,并认为是一种微生物化石。

20世纪60年代以后,巴洪等人终于又在距今34亿年的斯威士兰系的古老堆积物中,用显微镜发现了200多个直径约为2.5微米的椭圆形古细胞化石,其中有1/4的古细胞处于分裂状态。这个发现为证明30多亿年前的生物遗迹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但是,在已发现的古老化石中,年代最久远的还是1980年左右在澳大利亚西部发现的细菌化石,据测定,它的年代约在35亿年之前。

前几年,美国科学家对来自格陵兰岛伊苏亚地方海洋和冰帽间狭窄的无冰地带年龄为38亿年的古老岩石进行详细的碳、硫等元素的测定,发现这些岩石中含有机碳。他们根据这种同生命密切相关的有机碳的发现,提出了38亿年前就已有生命存在的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