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李国文说人情世态
13033700000057

第57章 后记

有人说这些年李国文成精了,没错,他的文章散见于全国各地的大报大刊、中报中刊、小报小刊。有一天,我问他一共出了多少部著作了?他说不知道。接着就说:出多少书不用去统计,重要的是质量要高。这话我理解,国文老师对自己的写作一直是非常严格的,从不囫囵写,所以他的质量都是上乘的。一提李国文,人人都说:“随笔大家是也。”

就有好多人研究李国文成功的原因。我也琢磨过。还曾应某杂志之邀,专程上门跟国文老师讨教,希望总结个一二三四五。国文老师很配合,认真地坐在对面沙发上。不过讨论了一上午,结论却让我很失望。为什么?你们听:

一、读书比较多:青年时毕业于南京国立艺术学校,受过专业训练,有童子功。后来又系统读过《红楼梦》、《二十四史》。二、经历比较丰富:早年就出来闯荡江湖,年轻时一举成名。后来当过右派,劳改,差点“被迫害致死”。改革开放后,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当《小说选刊》总编辑。三、勤奋,刻苦……再往下,就总结不出来了。

嗨,读书多的人多了去了,有人能把《红楼梦》、《二十四史》倒背如流,也没见他写成李国文。有丰富经历的人更多了,全国有五十五万人打成过右派,还有三反五反分子、四不清分子、走资派、叛徒内奸工贼、五一六分子等等,都被批斗劳改过,经历一个赛着一个丰富;其他正常人,外交官、列车员、推销商、板(车)儿爷、打工仔……走南闯北的人,哪个经历不丰富,谁又写成李国文了呢?不成不成,这个总结太失败了,等于什么也没说出来。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还逮机会跟一些作家们讨论过这个问题,七嘴八舌,各抒己见,但总是没有找到服人的结论。某天早晨,一道灵光一闪,我突然顿悟了:这个命题本身就是荒谬的,你能问为什么莎士比亚写出了那么多伟大的剧作吗?你能问为什么巴尔扎克写出了《人间喜剧》吗?你能问为什么普希金天天泡在美人堆里还写出了伟大的诗吗?“为什么只有他们能?别人就不能?”根本就不能这样问——你能问上帝为什么给人类选择了地球?当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是要坚持的真理。我们做不成李国文,还是可以学习他的文章的。

本书中的大部分文章,我过去都读过。本次编书时,又细细品,又有了新收获。比如《泥爱》,本来题目是《你疼你的儿子,但你的儿子不一定疼你》,发表时大概是太不好排版了,本名变成了副题。这是一篇散文与随笔的混血儿,主题可以说老掉牙,说的是那千古一理的“溺爱出逆子”。说来咱们都会讲这个道理,咱们也都会写前半截的故事,人间这种故事很多,有的跌宕曲折,有的催人泪下,有的让人怒发冲冠,按捺不住拿起笔来写檄文。可是,却只有李国文写出了后半截:明代,宰辅杨士奇乃是一位“兢兢业业,孜孜不懈,极明白事理,极通晓大体的政治家”,但却因为溺爱其子,成为一个被蒙蔽的糊涂父亲。其子“有奏人命已数十,恶不可言,朝廷不得已,付之司法。时士奇老病,不能起,朝廷犹慰安之,恐致忧。后岁馀,士奇终,始论其子于法,斩之。乡人预为祭文,数其恶流,天下传诵。”

再如《名父之子多败德》,除了主论龚自珍与龚半伦,还“顺便”提到房玄龄与房遗爱、杜如晦与杜荷、狄仁杰与狄景晖、宋璨与宋浑、李泌与李繁、上官仪与上官婉儿,国文老师比我们高明的就在这儿:他能说古论今,把平面的物事立体化,将古人的智慧灌输到我们的头脑里,从而使我们这些普通人,也变得深刻起来。他曾在一次答记者问时说:“好在当代散文家们不怎么爱读文言文的古籍,我就得以钻故纸堆,拾遗补缺,作文自娱了。”听,说得多轻巧,简直让我们窃喜:不就是“今天 古人”吗,好办了,以后我也这么写。可是,且慢,人家李国文能够把杨士奇、李士奇、赵士奇、王士奇……从卷轶繁浩的故纸堆里信手拈来,咱们能吗?

感谢中国青年出版社策划并出版了这部《李国文说人情世态》(另外还有两部:《李国文说帝王将相》、《李国文说三教九流》,总共构成了“李国文说系列”,三部都是22万字,差不多囊括了李国文的散文随笔精华),使我得以再次享受到阅读李文的快乐,并又有了人生际遇和知识智慧的新收获。但是当然,路漫漫其修远兮,请读者诸君和我一起,跟着李国文老师上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