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13030000000037

第37章 毛泽东和彭德怀“第二次握手”

******失去了根据地,只得不停地“打圈子”。他一边“打圈子”,一边在寻找彭德怀部队,那情景就像当年他寻找朱德部队一样。

彭德怀呢,也像当年的朱德一样,在寻觅着******部队的踪影。

彭德怀率部从井冈山突围,清点了一下人数,为五百多人。何键发给******的电报称:“彭面有黑胡,骑黑马,人约九百,枪六七百支。每人携带炒米,并无饭吃。”

除夕夜,******是在大柏地的王家祠堂里度过。彭德怀呢,奇事一桩:那天,他们渡过章水,进入一个数百户的村庄。村上有几家大地主,正摆了好多桌酒菜。听见红军进村,赶紧逃跑。吃了多日炒米的彭德怀部队,遇上如此丰盛的筵席,真是难得!

众人饱餐一顿,彭德怀要带部队马上离开。无奈许多人饮酒过量,倒头便睡。无奈,彭德怀只得亲自通宵在外走动,以防不测。

清晨枪响,彭德怀部队紧急集合。在忙乱之中,一半队伍走散。彭德怀清点人数,只剩二百八十三支枪,三百来人——损失了二百来人!

彭德怀带着这支三百来人的红五军;向东前进,夜袭于都(过去写作。鄂都)县城,居然一举成功。他从俘虏中吸收一批人加入红军。

在于都城,红五军的党代表滕代远带了个警卫员,赶到了邮局,专心致志地在那里翻看报纸。他已经好多天没有见到报纸。从报上得知,那些“会剿”井冈山的白军,在“得胜”后已纷纷“回防”。另外,报上还披露,******和粤军、桂军之间的矛盾正在加深,日渐表面化。

在寻找报纸时,滕代远的驳壳枪不慎走火,子弹从他胸前穿透。

无奈,彭德怀只得把党代表安排在当地养伤。不过,滕代远从报上得知的讯息,使彭德怀萌发了新的计划:重新打回井冈山!因为自从离开井冈山之后,他吃够了没有根据地的苦头……

天气渐渐转暖。彭德怀部队只有棉衣,没有单衣。他带部队奔袭安远县城。原本的目的不过是为了从国民党部队里弄到点单衣,进城后却有了意外发现:他学习滕代远的办法,在县城里收集报纸、文件。偶然,在县政府的一份文件中,见到******在闽西消灭郭风鸣旅、击毙郭风鸣的消息,得知****部队原来到了汀州!

这下子,彭德怀暂且放弃了打回井冈山的计划,急于东进,与****红军会师。

彭德怀派人前往长汀,寻找******……

不多日,一封信忽地从门缝里塞了进来。彭德怀开了门,却不见送信人。

彭德怀急急拆信,顿时眉开颜笑:那信是******写的!******说,他要率******从福建长汀西进,攻取瑞金,希望彭德怀率红五军前往瑞金会师。

就这样,4月1日,两军会师于江西瑞金,******和彭德怀“第二次握手”!他们从1月14日分手,不过两个半月,两军都经历了千难万险,感慨万分。

彭德怀回忆和******、朱德见面时的情景:“午饭时,我和朱军长、毛党代表一起吃午饭。那时的午饭,各自用洗脸毛巾包一碗饭,到休息时就地吃,也没有什么菜,吃冷饭,喝冷水。”见面时,******向彭德怀表示了歉意:“毛党代表说,这次很危险,不应该决定你们留守井冈山。”

就在******、朱德和彭德怀商议未来大计之际,4月3日,从上海经秘密交通线送来的一封长信,掀起一番不小的风波。

那是****中央1929年2月7日发出的指示信,信是写给“润之、玉阶两同志并转湘赣边特委”的。润之,即******;玉阶,即朱德。

信的开头写道:“自六次大会新中央回国工作半年来,几次派人通信给你们,始终未能得你们回信,真不胜焦念。只是赣西特委在前两月曾来一信,说你们给中央来了一个报告为他们遗失了,而中央给你们信托他们转,也同遭遗失……”这表明信是****“六大”产生的“新中央”写来的,而且是半年来第一次能够送到******、朱德手中的指示信。这封信,史称“二月来信”。

来自上海的指示信提出,“将红军的武装力量分成小部队的组织,散入湘赣边境各乡村中进行和深入土地革命。”信中作了具体的规定:“部队的大小可依照条件的许可,定为数十人、数百人,最多不要超过五百人。”“决不宜在任何时候竖起一个集中的目标给敌人攻击。”

这些来自上海的指令,是******为****中央起草的。他当时很久未收到红军报告,不知具体情况。根据******这一年半以来实际斗争的经验,这样的分散兵力是绝不许可的,只有集中兵力才能有效地消灭敌人。这些代表****中央下达的指示,简直是在乱弹琴!

“二月来信”中还有一段,是要****离开红军,以减小目标。信的原文是这样的:

中央依据于目前的形势,决定朱、毛两同志有离开部队来中央的需要。两同志在部队中工作年余,自然会有不愿即离的表示,只是中央从客观方面考察和主观的需要,深信****两同志在目前有离开部队的必要:一方朱、毛两同志离开部队,不仅不会有更大的损失,且更便于部队分编计划的进行,因为朱、毛两同志留在部队中,目标即大,徒惹敌人更多的注意,分编更多不便;一方朱、毛两同志于来到中央后更将一年来万余武装群众斗争的宝贵经验供(贡)献到全国以至整个的革命。两同志得到中央的决定后,不应图于一时群众的依依而忽略了更重大的更艰苦的责任,应毅然地脱离部队,速来中央。

面对这样的中央来信,******又一次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如他在《井冈山斗争》中所言:“不从则迹近违抗,从则明知失败。”那时,******所说的是那“喝米汤的”湖南省委瞎指挥;如今,****新中央仍在那里乱发号令。

******只得据理申辩,于4月5日代表前委致函****中央。

******在信的一开头,就不客气地指出;“中央此信对客观形势及主观力量的估计都太悲观了。”

******写道;

中央要求我们将队伍分得很小,散向农村中,朱、毛离开队伍,隐匿大的目标,目的在于保存红军和发动群众。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以连或营为单位,单独行动,分散在农村中,用游击的战术发动群众,避免目标,我们从1927年冬天就计划过,而且多次实行过,但是都失败了。

******强调,一年多的实践证明,“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是成功的经验。至于要朱、毛脱离红军,******是这样答复的:

现在党的指挥机关是前委,******为书记,军事指挥机关是司令部,朱德为军长,中央若因别的需要朱、毛二人改换工作,望即派遣得力人来。我们的意见,刘伯承同志可以任军事,恽代英同志可以任党及政治,两人如能派得来,那是胜过我们的。中央去年6月来信说派贺龙同志来视察,不知如何没有来,现在从福建来交通极便,以后务望随时派人来视察。

与此同时,彭德怀也给****中央写信。信是4月4日写的,这是他头一回给****中央写信。写毕,他把信的原稿交给******,抄件交给地下交通员带往上海。

彭德怀在信中,赞同******的见解。他指出,“在反革命高潮时不宜分兵,分则气虚胆小”;“这种严重时期,只有领导者下决心与群众同辛苦,同生死,集中力量作盘旋式游击,才能渡过难关,万万不能采藏匿躲避政策,就立刻上了消灭之极途”。

好不容易,总算回复了****新中央的“二月来信”。

******、朱德和彭德怀,商议着下一步棋该怎么走。

这时江西的形势,跟四个多月前大不相同,如******在给****新中央的信中所言:“自刘、郭二旅击溃之后,闽西赣南可以说没有敌人了。蒋桂部队在九江一带彼此逼近,大战爆发即在眼前。”

彭德怀主动提出,重新打回井冈山。******和朱德表示赞同。

于是,红五军和******在会师之后,又分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