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解码赵泰来
13021100000019

第19章 后记

当我如履薄冰地写完《解码赵泰来》这本书之后,心情仍然有点忐忑不安。何故?原因就是赵泰来先生实在太神秘、太传奇,而本人的笔头笨拙,唯恐驾驭不了赵泰来先生天马行空的形神。加上这本书又仅仅是用半年时间赶出来的急就章,粗疏浅薄在所难免。

赵先生的家族背景和人生经历相当特殊又弥足珍贵,尤其是他三十余年来坚持不懈地宣传中华文化,二十余年来不断地向内地捐赠藏品的举动,恰恰证明了他把文化事业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上。这和我们党的十七大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文化强国、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谋而合的。因此,诸多媒体、报刊和出版机构以及记者、作家,都对撰写和出版他的个人经历表示浓厚的兴趣。在我与赵先生相识以后,曾提出采访他的要求,他也同意将其人生特有的体验和所经历过的一些有意义的事件,比较完整地、系统地记录下来,留给后来者,并将这一重任交予我来完成,这是他对我的信任,为此,我深感荣幸。

对赵先生的采访,由于种种原因,总是断断续续,我也只得边采访边整理边写作。在半年时间里的访谈就有二三十次,将近四五十个小时,这些访谈都是在非常亲切和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赵先生记忆力惊人,在文史类的范畴内有广博的知识,一旦进入话题,他便滔滔不绝、娓娓道来,我也随之进入他所讲述的那些年代、那些事件、那些人物、那些情境之中,从一个又一个细节感受到他的担当与从容,豁达和睿智。

在这本书整理和写作过程中,我根据访谈内容及查阅大量史料对全书的结构进行了构思,除第一部需要首先向读者交代赵先生显赫的家族背景外,其余章节大的脉络以时间为序,在某一阶段则按内容横向展开,而重点放在继承宝藏和捐赠宝藏这两件大事上。之所以这样安排,一则以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清晰地阅读和了解赵先生的人生经历;二则希望对有兴趣了解赵先生坚持做文化事业,无私奉献祖传宝藏背景原因的读者提供更详尽的材料。

本书在写作风格和文字上尽量保留访谈的口语,这样更切合读者的阅读口味,更生动具体。对于一些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及背景,我进行了必要的核实、适当补充和综合概括。赵先生本人也前后三遍审核和修改书稿。尽管如此,疏漏之处仍在所难免。

本书的编辑出版,得到赵先生本人、方玲玲助手,以及赵先生许多朋友如:周中栋先生、李薇女士、唐理奎先生、梁伟苏先生、黎志达先生、陈谋先生、江铁军女士、孟大昭先生、张立雄先生、程存洁先生等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高宏的先生和陈展东女士对全书进行了文字编辑和史实考证,岳东女士对文字进行打印和校对。在此一并感谢。

本书图片除有标明出处之外,大多数珍贵的照片都由赵先生本人提供,小部分从其他资讯获得。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错谬和不当之处,祈望读者批评指正。

2012年3月于广州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