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与男孩有效沟通的108个细节
13019000000020

第20章 私人物件被发现,告诉他:“不想让人找到,就收藏好”

一般来说,当男孩发现自己的私人物品被动过了之后,都会感到生气、愤怒。这时候,家长就要和他们一起进行分析,将其中的原因找出来,如果男孩自己也有责任,就要给他们直接指出来,让他们吸取教训,加以改正。

案例1

每年到了元旦前夕,儿子都要和同学互赠元旦贺卡。儿子现在虽然才上小学五年级,但贺卡却已经攒了一大箱子。儿子非常在意这些贺卡,因为贺卡多就说明他在同学们中的人缘不错。儿子将这个装贺卡的大箱子放到自己的床下面,没有经过他的同意,别人无论如何都是不能动的。

这天,儿子放学回家,看到表弟正在翻自己的箱子,房间里摆满了一张张的贺卡。儿子这一看,顿时怒火中烧,他找到妈妈说:“我说过多少次了,不要让别人动我的东西,怎么还让他玩?”

妈妈听了说:“表弟是客人,怎么能这样说?”儿子说:“赶快让他将东西放回去!要不有他好果子吃!”

这时候,妈妈又说话了:“这件事情也不能全怪表弟。你将贺卡放到床底下,你表弟个子矮,正好能看到。如果你换一个表弟找不到的地方,不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吗?”

儿子说:“好,这倒成了表弟有理了!”妈妈拉住他说:“自己的私人物件一定要收藏好,被别人发现了拿出来玩,能怪谁呢?”

故事中,当儿子发现表弟正在玩自己的贺卡的时候,是生气的、愤怒的。儿子将所有问题都指向了妈妈,可是,妈妈却用一句话扭转了局面——如果不想让别人发现,就要自己收藏好!正是这句话,让儿子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

引导男孩管理好自己的物品

每个男孩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果想将这些东西保护好,就要鼓励他们将自己的东西收藏好。这样,可以让男孩养成良好的管理、整理习惯。

培养男孩的责任感

妈妈这样说可以培养男孩的责任感。当出现问题的时候,男孩就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案例2

星星虽然是个男孩子,可是,从小就喜欢干净,而且,还喜欢将自己的东西整齐地摆放起来。在家里,星星有自己的房间,里面被星星整理得井井有条。他既不会将书放到衣柜里,也不会将衣服胡乱地放到书架上……这是星星的私人领地,是任何一个人都不能随便侵犯的,包括自己的爸爸妈妈。可是,这一天,他的领地却被侵犯了。

这天,星星回到家里,发现堂姐正在他的房间里看书。星星一眼便看出那本书是自己的,便大喊一声:“谁让你动我的书!”堂姐只比星星大一个月,被他这一喊,吓得眼泪都快出来了。接着,星星便一把夺过那本书,将其放到了书桌上。

妈妈听到了吵闹声,便赶了过来:“怎么回事?你看把堂姐吓得!”星星不满地对妈妈说:“谁让她动我的东西了!”虽然妈妈知道儿子不喜欢别人动自己的东西,可是堂姐毕竟是客人,便教训起儿子来:“不就是一本书吗?看看怎么了?”

星星见妈妈这样说,更愤怒了:“你们怎么这么不自觉啊?随便翻看别人的东西,难道就不觉得害臊?”

妈妈见儿子嘴巴这样“臭”,便一个耳光扇了过去!

其实,当孩子之间出现问题的时候,大人是不需要出面的,除非遇到了紧急的情况。当发现堂姐翻看了自己的书之后,星星很生气,可是,妈妈却从中间插了一杠子,这样做,只会激化男孩的怒气,让他更生气。正确的做法如下所述。

让男孩将自己的个人物品放到一个别人发现不了或者够不着的地方

在成长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男孩都有自己的私人物品,有的还有很多。一般情况下,对于自己珍爱的东西,他们都是不希望被人来碰触的。为了减少男孩和其他人之间的纷争,父母可以建议他们将自己的东西放到一个别人发现不了的地方。即使没有太隐秘的地方,也可以放到他人够不着的地方。

引导男孩多思己过

一旦发现自己的东西被别人动过了,父母就要引导男孩多想想,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自己有没有责任?有什么方法可以有效避免?这样,家长就可以将主动权抓到手里,避免男孩因生气而大吵大闹。

让男孩给自己的私人物品贴标签

如果男孩确实不想让别人动自己的东西,可是又不方便说,父母可以建议他们给自己的物品贴上标签。比如:如果不想让他人翻动自己的书,可在书柜旁贴上纸条,上面写上“请不要碰我!”等提醒之类的话语。

如果不想让别人翻看自己的抽屉,可在抽屉的边上贴上纸条,上面写上“我是属于小主人的,请不要乱拉”之类的提醒语。这样,当他人想看儿子的书,或者想看儿子的抽屉时,他们也会缩回手去的。

小警示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都会越来越关注自我,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不喜欢别人随便翻动自己的东西。一般来说,当男孩发现自己的私人物品被动过了之后,都会感到生气、愤怒,这时候,家长就要和他们一起进行分析,将其中的原因找出来。

第3章 男孩烦躁时,正面反面,巧说明

生活中,当男孩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时,有了喜欢的女同学时,被好友放“鸽子”时,同学借书不还时……他们都会感到烦躁不安。这时候,他们往往会出现急躁、行为反常等情况,父母一定不要大意,因为这往往是男孩向父母发出的“求救”信号。父母一定要主动与男孩耐心地交流、谈话,找出其思想上的症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