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稳一点 做事要活一点
13018700000008

第8章 察言观色,火眼金睛

做事情不要蛮干,看清看透对方的心思,不知道对方要什么就开始动手蛮干,结果肯定不会乐观。

灵活做事就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要能看穿别人的心思,看透别人的想法。兵法上叫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察言观色,火眼金睛

察言观色,从细节入手

才能击中对方要害

心有所思,口有所言。通过语言这个视窗,你可以看到人的内心世界。而我们的社交正是在不同的思想支配下的语言战争。因此,通过语言把握对方的思想活动和心态变化,是你拿下交流战争的关键所在。一位哲人说过:任何细枝末节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既然这样,就做点他人的意外小事吧,这是对自身形象进行精雕细琢的重要举措。人们会因此对你惊叹和赞赏。

与察言同样重要的还有观色,通过观察对方的举止神态,有时候你能从这些细节中捕捉到比语言更为真实的微妙情感。因为通过研究表明,人的某些举止和形态都是下意识的。在某一个时候,它们可能完全不受主观意识的控制。心理学研究表明,外界事物对大脑的刺激往往会使人体内部某些相应的组织机能在一瞬间产生异常的现象。这个研究说明,人的各种情感在很多情况下都不仅仅是通过单一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还有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性格不同,每个人流露感情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正是观察到了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的一种小动作,从而得知了一项谈判中的秘密,通过观察,尼克松知道,每当勃列日涅夫从椅子上猛地站起来的时候,就是一种要做出让步的信号。也正是这种细致的观察,让尼克松在谈判之中受益不少。由此可见,思想活动与举止神情是非常密切的。

一家大公司以不错的待遇要雇一名勤杂工,这家公司从几十名应聘者中挑中了一个并不起眼的男孩,公司的一个职员非常疑惑,他就问人事部门负责人:“勤杂工本来就不是一项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男孩又没有什么特殊,为什么一下子就选中的是他?”

人事部门负责人回答说:“这个男孩是没有什么特殊,但是他的身上带来了许多细节,也正是这些细节成为了他最好的介绍信,首先,他来应聘的时候在门口蹭掉了脚上的土,进门后很有礼貌地关上了门,这说明他做事非常小心仔细。当他看到其中有残疾人也来应聘的时候,主动起身让座,这说明他心地善良,体贴别人,而且我在面试室的地上专门放了一本书,所有的人都从那本书上迈过,而只有他帮我俯身捡起,并放在桌子上,而且在交谈过程中,我发现他虽然是来应聘一个非常微小的职位,但是他的装束却非常合理,他的头发非常整齐干净,指甲也修得非常整洁。难道这么多细节透露出来的信息还不足以让我聘用他吗?并且,如果能在这份工作中发现他更多的优点和才能,我不会不考虑给他一个更重要的职位来做一做。”

那个有疑惑的职员听完人事部门负责人的这一番话,顿时恍然大悟。任何两个人如果不用提示,马上就能发现对方的微小变化,并且真诚道出,这样的话,他们之间的感情肯定非常融洽。所以,人们万不可在交际对象身上粗心大意,应处处留心对方的芝麻小事。

罗丹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而我们也可以说,在商场中,不是缺少机会,而是缺少发现。做一个有心人,有时一个别人不经意的发现,却是你创造的契机。尽管科学家给了我们各种各样的数据,但是仅仅因为其中的某一点来准确无误地把握与人交往时候的节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只有掌握大量的细节资料才能左右我们的交流,才能在其中占得先机。

2.身体会说话

你觉得自己看人很准吗?你以为你面前这个人嘴上说的是什么,心里想的就是什么吗?其实比起有声语言来,人的肢体语言更加隐秘和真实,学会看肢体语言就和你懂得一门外语一样,你可以看懂别人看不懂的话,读懂别人读不懂的文字。这样一来,你就会获得比别人多得多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的真实度和准确度往往大大超过有声语言。让我们来读一读肢体的语言吧。

当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产生了好感,这个时候,他可能语言上没有讲出来,但是他的眼睛却会透露玄机。这个时候,他大多会用一种带有幸福、欣慰、欣赏等感情交织在一起的眼光不住地打量他喜欢的人。

当一个人表示对另外一个人的拒绝时,拒绝的人也许会感觉很难开口,但事情似乎并不用语言来解决,我们从他为难和抱歉的眼神动作中就能感觉出来,他是在委婉地表示拒绝。

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明显的优越感的时候,他会用超出一般的自然动作来应付这个让他小看的人,比较有教养的人或许不会赤裸裸地表达轻蔑,但是他们还是会用肢体动作去支配别人,以此来表现自己的优秀。

两个人交谈的时候,如果有一方眼光不断地转移到别处,身体不经意地摆动,工明智的你最好想办法终止这次谈话,因为对方对你的谈话并不感兴趣,或是你们谈起了他根本就不想谈起的一件事情。

在谈话中,一方的眼神由灰暗或是比较平常的状态突然变得明亮起来,或者他开始下意识地的往谈话者一边靠拢,那么这就表示你所谈的话题是切合他心意的,或者这件事情正是他想了解的事情。

肢体语言不仅贯穿于我们的谈话交往中,有的时候通过一些肢体小动作,甚至可以展现一个人的本性。

常常低头的人。这类人处事比较慎重,他们讨厌过分激烈、轻浮的事,在交朋友做事情的时候也非常慎重。你和这样的一个人讨论娱乐八卦是不行的。

两手喜欢交叉的人。这类人一般有很强的个性,他们总是能保持着独特的看法,给人冷默的感觉,有的时候甚至是有点以自我为中心。和这种人极力灌输你的思想是行不通的,除非你找到大量的证据来支持你们争论的话题,这样的话,你才有可能说服他们。

常常喜欢摸弄头发的人。这类人容易情绪化,他们经常感到郁闷、焦躁。这些人一般是对流行很敏感的时尚达人,但是对人忽冷忽热,让人很不适应。要和这种人随时交换自己的心事可要选好时间哦,否则的话,你在对方郁闷的时候说你高兴的事情可是撞在了枪口上。

喜欢到处张望的人。很明显,这类人属于具有社交性格的乐天派,有顺应性,对什么事都有兴趣,对朋友有好恶感。这样的朋友交往起来很带劲,但是你内心深处的小秘密还是不要和他说的好,因为明天你的小秘密可能成为众人皆知的事情。

上述是一些简单的肢体语言,想必我们想学到的肢体语言还是想看透对方的心思,揭露对方的谎言,那么我们看看谎言翻译成肢体语言会有哪几种表现形式。

掩嘴——这几乎是每个初级撒谎者的必备动作。这是一种明显未成熟、还带孩子气的动作。这个小动作其实正是说明了说谎者并不是一个说谎的老手,这次谎言也是非常不情愿的。说谎者大脑潜意识中使他们不想说那些骗人的话,而导致了掩嘴这一动作。也有人假装咳嗽来掩饰其捂嘴的动作,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果一个同你谈话的人常伴有掩嘴的手势,说明他也许正在说谎话。可当你讲话时,听者掩着嘴,也许说明听者觉察到你所说的话令他不满意。

触摸鼻子——这也是透露谎言的一个小动作。当一个人说谎后,会有一种不好的想法进入大脑,于是会下意识地指示手去遮捂嘴,但是,到了最后的关头,又害怕别人看出他在说谎,因此,只是很快地在鼻子上摸一下,马上就把手放下来。当一个人不是在说谎,那么,他触摸鼻子时,一般是要用手在鼻子上磨擦一会儿,或搔抓一下,而不是只轻轻触一下。对方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我们可千万不要以为他只是感冒啊。

磨擦眼睛——这是一种回避与对方直视的方法。一个人说谎时,往往会去磨擦眼睛以避免与对方的目光接触。如果他要说一个弥天大谎,那么他干脆就直接转移视线,如用眼睛看着远方。

拉衣领——这个小动作是专家刚刚研究发现的。当一个人说谎时,往往会引起敏感的面部和颈部组织的刺痛感,因而就必须用手来揉或搔抓。说谎的人感到对方怀疑他时,脖子似乎都会冒汗,这时他意识地拉一拉衣领。这是一种直接的生理反应。

交流不是嘴的专利和特权,我们如果想要在交流中处于不败之地,就要发动全身去和外界交流。当然,交流的前提是你知道对方的肢体在说什么话。

3.小动作,大成就

小处可做大文章,细节能有大成就。用心去挖掘和赞美他人的“得意小作”吧,别看其小,其实小处做大了,也是一项了不起的交际功夫,并且这种功夫并没有多少人掌握。如果你有了这种功夫,便能够使你在平地里硬是筑起一座人缘大厦。

某人在西服上别了一个小小胸饰,如果你发现后及时地称道,说不定会因为这点小事而使他对你异常好感;一贯对你冷漠的某人突然对你笑脸相待,这也许是你们改善关系的一个良好开端;不要小瞧了这些交际细节!它往往是交际大变化的重要前兆,注意这些小细节说不定你就能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取得交际成功的良好机遇,用句话说就就是,它是拨动人际关系“千斤”的“四两”!只赚不赔的买卖。记住:交际中的细微之处可大有文章可做。

我们每个人,包括那些地位低下的人和非常自卑的人,每个人都有令自己满意的地方,这些让他们自豪的“闪光点”可能非常小,小到只有他们本人心里清楚,甚至连他们本人也没发现。这些“得意小作”有可能是擅长玩一种小游戏,擅长做一道可口的小菜等。如果你能发现这些小小的细节并且赞赏它们,这些小细节的主人对你的感觉肯定会不一般。要知道,从获得人缘这个角度来说,称赞小小长处比夸奖人人皆知的优点更有效果。

每个人说过的话都不计其数,并非每句都十分精彩,并非每句都掷地有声,有些话语甚至说了不久就会很快忘记,或者根本就不再去关注那些话了。但是,就在这个人们不重视的角落,如果我们能细心挖掘,说不定就能挖出宝贝。这种随意话语很有文章可做。比如说,我们三个人在谈话,其中有个人说他是多么了解你,但另外一个人却说:“你曾说过……至今我还记忆犹新。”谁对你更加重视,你对谁好感更多,简直就是一目了然嘛。

“废金矿”也能提炼出亮灿灿的黄金来!留意并记住他人的随意话语吧,它实际上是“一堆金矿石”,如果开采得当,“人缘黄金”会使你无比富有。他人的随意话语虽是细微之处,但大有文章可做。

德国一家银行的广告闻名全球,它是这么写的:你过你的日子,我们为你照顾细节。细节是什么?它往往是人们意外之中的小事。据说,此广告发布后,这家银行的可信度大大提高。并非一个组织如此,对于人们来说,那些特别关注细节的人,能够适时做点他人感到意外的小事的人会使人们特别放心,能不值得信赖吗?做点他人意外小事,是丰满自己形象的重要一课。

没有人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关心,也没有人会对关心自己的人产生反感。所以,要想赢得他人良好的评价,就需要将你对别人的关心适当地表达出来。如果你发现对方穿戴、容颜等方面的细微变化,最好立刻就说出来。

与别人交谈时,你不妨高兴时就扬起眉毛,严肃时就瞪大眼睛,疑问之处就率直询问,如果你能这样做,你就会给他人留下头脑灵活、擅长交际的好印象。如果你节奏匀称,举止缓慢,动作庄重,稳若泰山,那么就会给人产生气度不凡、从容镇定的印象。对于别人的邀请,如果你能拿出笔或手机,认真地记下约会时间和地址,那么你在别人的印象当中就是一个讲信用守时的人。以上说的这些都是人与人交往之中的一些小小细节,虽说是细节,但是因为你加以修饰,所以给你的交际形象加分不少。

有一位售货员非常受顾客的欢迎,甚至到了让其他售货员感到不解的地步,查查她的销售记录,她并不是多给了顾客东西,但为经她手卖出的商品要比其他售货员多得多。这其中的奥妙到底是什么原因?

原来这个售货员注意了自己在卖东西时候的一个细节。比如,顾客要买一公斤左右的糖果,她总是抓0.9公斤左右的糖果上秤,然后再一粒一粒地添,直至足秤为止。正是这样的一个小细节透露出了天机。我们再看看其他售货员是怎么做的。他们先抓超过一公斤的东西上秤,再一点一点地往外拿。显然,这位优秀售货员揣摩到了顾客的心理,利用顾客的心理去改进自己的一些做法。也正是这些细节上的改进,让她得到的比别人的多。

无论是跟一个人还是和一群人说话,一定要记住用眼睛看着对方,如果人数很多的话,也可以用真诚地目光去扫描周围,做到真诚的看每一个人是不可能的,但至少一定要让大家都感受到你的真诚。有些人在开始时望着你,但才说了几句话,目光就移向了别处。进入坐满人的房间时,应自然地举目四顾,微笑着用目光照顾到所有的人,不要避开众人的目光。如此,则使你显得轻松自如。

最好的笑容和目光接触都是温和自然的,并不是勉强做出来的。生活中失去了快乐气氛便如同荒漠一样单调无味,让人感觉茫茫无边。而一个人如果能在交往中慷慨地向他人推销快乐情绪,使别人也生活得快乐有趣,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那么,他将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并能在社交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怎样推销你的快乐呢?

修饰你的的交际细节,就是润滑每日生活的齿轮,从而使你事事顺意;修饰你的交际细节就是给你插上腾飞的翅膀,从而助你成功;修饰你的交际细节,就是锦上添花。重视细微之处吧,里面大有交际文章可做!

3.阅人有术,读心有方

要正确了解、判断一个人,不能只凭一行一言一事的外在表现,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特别是要把握他在没有约束时候的表现,因为在这个时候,人才会去其伪装。想要深入地了解你的交往对象,你必须要做到闻其声,辨其人,识其心。

在现代快速的生活节奏中,我们不可能天长日久地去考察衡量一个人,然后再决定与他的交往方法,而是要求我们用敏锐的眼光尽快判断制定出速战速决方针。尤其要注意他对那些身处逆境或地位低下的人的态度。在具体的人际交往中,会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出现,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对待。要想很好地了解他人,必须在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具体实践。

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是非,而不应轻易相信别人。听风便是雨,缺少自己的主见,把别人的话奉为圣旨。如此,不是造成误会,与人发生纠纷,受骗上当,就是盲目行动,把事情办得一塌糊涂。

面对上述这一切,我们不能不居安思危,为自己准备几招进行防范。同时,我们还不应满足于现状,应主动出击,投入到社会中去,展示自己的魅力,在生活中大显身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己只知彼,一胜一负;不知彼也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兵法中的这句话引用到人际交往中再恰当不过了。生活在现代化的社会中的人,对自身的了解以及对他人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了解自己,才能确定前进的方向;也只有了解他人,才能知道自己选对人没有。当双方想进一步交流的时候,也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沟通,交往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才能进一步了解交往的性质,从而便确定,是继续交往还是停止,是小心防备还是敞开心扉。

历来人们都主张知人而交,对不很了解的人,一定要有所戒备,这其实正是人最应该拥有的一种品质,不让自己有受到伤害的机会是对自己最好的厚待。但是对已经基本了解、可以信赖的朋友,应该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些真诚,少一些戒备。对可以信赖的人,真真假假,含含糊糊,是不明智之举。

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又说:“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不会对你怎么的。”

以诚待人,要坦荡无私,光明正大。一旦发现对方有缺点和错误,特别是对他的事业关系密切的缺点和错误,要及时地指出,督促他立即改正。虽然人总是不喜欢被批评,但意识到批评者确实是为自己着想时,便能理解接受,使彼此的心灵得以沟通,友情得到发展。

以诚待人,应当知人而交。当你捧出赤诚之心时,先看看站在面前的是什么人,不应该对不可信赖的人敞开心扉,否则,适得其反。

要想得到知己的朋友,首先要敞开自己的心扉。要讲真话、实话,不遮遮掩掩、吞吞吐吐,用你的坦率换得朋友的赤诚和爱戴。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以我们自己的行为准则去考察对方到底值不值得我们去信任,值不值得我们去交往。只有这样,交往才是一种享受,才是一种真诚,才是一种心与心之间的交流。

人们常说:“最难猜透的就是人心。”其实透露人心的蛛丝马迹还是很多的,最重要的就是看你有没有去观察,有没有去发现。张良曾经告诫汉高祖刘邦三件事情,其中第一件就是人心难测,情比纸薄。可见这人心确实是一门大学问。但是只要我们用好力道,照样能让对方现出原形。

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完全是由对人感兴趣和发自内心的喜爱所至。把这种魅力发展起来,待人接物便可处处制胜,对人的兴趣也就自然地滋长起来。同时,吸引人的能力也随之增强起来。

真诚固然是好,但是要交上一些利益熏心、心怀叵测的朋友,我们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揭露他们的丑陋面目。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的思想深处都有内隐闭锁的一面,同时又希望获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又有开放的一面。然而,开放是定向的,即向自己信得过的人开放。以诚待人,能够获得人们的信任。以一个开放的心灵换取到一位用全部身心帮助自己的朋友,这就是用真诚换来真诚。如果人们在发展人际关系中能用诚信取代防备、猜疑,就能获得出乎意料的好结局。

以诚待人,会在可以信赖的人们之间架起心灵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打开对方心灵的大门,并在此基础上并肩携手,合作共事。但是自己真诚实在,表露真心,“敞开心扉给人看”之前,一定要先明白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只有你在觉得对方值得信任的时候才能卸下猜疑和戒备心理。

4.嘴巴可以说谎,但眼睛永远不会说谎

“要想知道真相,那么请看他的眼睛。”这是一句古老的印第安谚语。眼睛是我们展现自己的第一门户,所以,想要发现真相的话,那么请注视对方的眼睛,在这里,你会穿越一切杂拌,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在交往当中,我们常常抱怨对方捉摸不透,常常不知道对方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其实,这正是因为我们掠过了人体最重要的一个器官,那就是眼睛。关于眼睛的赞美可是由来已久,眼睛可以透露出人内心的真相和惶恐。让我们来看一个故事,了解眼睛的功效吧。

日本的著名建筑师竹山浩一曾经不仅成功设计出了一家很棒的商店,还为这家商店解决了一项非常重要的难题。日本的商店和超市都是非常信任顾客的,因而在这些地方很少安装摄像头和超市的检验门,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这家商店时常丢东西,店主为此非常苦恼,他不想抛弃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不想让摄像头装满自己的商店,但是商店还是要继续经营下去。山竹浩一知道了这件事情,就帮店主设计了一幅画,这幅巨大而透明的画面上画了一双皱着眉头的眼睛,他嘱咐店主把这幅画高高悬挂在商店的门口。

在挂了这幅画之后,这家商店丢东西的频率顿时减少了好多,商店门口的这双眼睛虽然不是真的,但被这么一双真诚的眼睛一盯,心里有鬼的人就会立刻把视线避开,因为他们从这双眼睛中看到了诚实是多么地重要。

有心理学家曾经说过:“能不能掌握对方,在最初的30秒内就可以决定了。”视线的交流往往是心灵交往的前奏。不同的人不仅有不同的样貌,他们还有不同的眼神。心胸博大,为人正真的人,眼睛是清澈的、坦荡的;为人奸猾狡诈的人,眼神是阴险的;为人轻薄的人,眼神是内敛的;为人贪婪的人,眼神是暴露的,大胆的;眼睛不但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还会透露各种人内心的秘密。

在两个人交谈的过程中,如果一个人的眼神总是飘忽不定,面向远方,这就说明他对你们的谈话根本不重视,或者说他的心中另有所思。

如果两个人交谈过程中,对方的眼睛不停上下波动,则表明他对你们说的事情非常不沉着,或者说他在所谈及事情当中确实有自己的难处,但是为了让事情进行下去,他自己做了必要的隐藏。

5.会说的不如会听的,会听的不如会看的

有眼色是搞好人际关系的必须。人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为了多看少说,不重视你眼睛所见,就是不重视你的交流,交流的一半就是多用眼睛观察,然后用心去倾听对方的谈话,不管你的口才多好,你的话有多精彩,你也要注意观察别人在做什么,别人在说什么。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看会听的”,也就是说,只有会看会听,才能真正会说。

能说会道的人不一定是善于交际的人,善于倾听的人才是真正会交际的人。会说的,自然有锋芒毕露的时候,也常有言过其实之嫌,言多语失,话说多了,被人称做夸夸其谈,油嘴滑舌,说过分了还导致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如果最开始你能静心倾听就远没有这些弊病,倒能留个兼听则明的好名声。注意听,给人的印象是谦虚好学,是专心稳重,诚实可靠。认真听,能减少不成熟的评论,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善于倾听的人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俗话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乱邦,所以老于世故的人,在可以不开口的情况下是不会开口的,尽可能做到三缄其口,实行他们“庸人之谨”那一套。在双方交谈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听取对方的话。在反击中,语调平和,言辞委婉得体,既予对方以尊重,不伤害对方的情感和体面,又巧妙地暗示自己也不是好惹的,以自己良好的修养显示了内在的威慑力。但运用此种方法时必须态度鲜明,不要吞吞吐吐,粘粘糊糊,拐弯抹角,以致辞不达意,给对方造成半推半就的误会。

常常有人抱怨:“我个性开朗,能言善辩,但为什么我的朋友还这么少呢?”有的时候,人际关系失败的原因,很多时候不在于你说了什么,甚至是你说错了什么,最大的原因就是你说话的时间太长了,你倾听别人的时间太少了。别人的话还没有说完,你就抢着说,而且讲些不得要领、不着边际的话,或者是别人说的话你还没有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就急于发表看法和见解。试问,有谁愿意与这样的人在一起交谈?有谁喜欢和这样的人做朋友?说是一门艺术,而听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倾听,是对他人的一种恭敬、一种尊重、一份理解、一份虔诚,是对友人最宝贵的馈赠。倾听,是心的接受,是热的传递,是智者的宁静,只要我们认真倾听,我们就会赢得友谊,赢得尊重。倾听需要耐心,倾听需要诚心,倾听需要将心比心,倾听需要智慧之心。

国内一个著名主持人在主持节目中访问一个想当飞行员的小朋友,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那个时候你会怎么办?”小朋友的回答是:“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下去。”主持人刚听到这里,立刻打断小孩子的说话,笑着和现场观众互动,就在这个时候,从容的小孩子竟然大哭起来,主持人非常不解,停止了自己的调侃,他问小朋友:“为什么会选择逃生而不顾飞机上的旅客呢?你还大谈什么一个飞行员一定要有责任感,一定要把乘客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当好飞行员。”说完这番话后,小朋友真挚地回答:“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的,我不是不管我的旅客,我还要回来的。”听完这句话,现场立刻静了下来,主持人更是没有话说,现场观众在主持人的引导下也误解了小孩,所以现场气氛变得非常尴尬。总算这场很不成功的访谈结束了。主持人被台里领导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事后他也向小朋友和观众道了歉。

也是在这件事情之后,那位主持人懂得了倾听他人就是一个主持人的生命线,只有懂得倾听他人,才能尊重他人。如果你认真聆听别人讲话,别人也一定会尊重你。反之,别人也不会愿意听。当别人反对你的意见时,你一定会忍不住要去打断他,再一次说明自己的意见。结果,一切开始变得乱糟糟。所以,就算你想反驳,也让对方把话说完,洗耳恭听,否则的话,你当然会遇到交往中的尴尬。

以上说的是交往中的一个境界,那么下面的故事又体现了交往的另一个层面,那就是人与人交往一定要多看,有的时候你听到的其实不是事实。

在欧洲,有一种专门为社会失业人员设的福利,如果你在超市买东西,只要你能出示相关证明,你就可以用低于平常的价格买东西。

一次在超市,一大堆人在结账买东西,可能大家都是在赶时间,所以收银员的速度非常快,但是顾客还是显得有些不耐烦,这个时候,有个抱孩子的年轻女子买了一大堆东西,这么多的东西结起账来自然就麻烦,也是因为她一次性买的太多了,结账人群就有点躁动不安了,只听有人说:“这个女人经常来这里买福利性物品,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你看她那么年轻,自己一定能养得活自己,干什么要做这种乞丐一样的行为呢?我们纳税人的钱是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的,才不是给这些社会的寄生虫。”排在队伍中的欧文听了这些话更是感到气氛,因为平时他最痛恨的就是这些不劳而获的人了。

收银员收完商品给那个年轻女子结账的时候,欧文果然看见了她出示了一张失业证明,这个时候的欧文也参与到人们的议论当中去,并且大声指责那个年轻女子,你有手,有脚,而且还那么年轻,为什么不能自食其力,非要等政府的施舍?

那个女子在听完欧文的话之后,眼眶中早已浸满了委屈的泪水,她丢下买的东西,抱着孩子就走出了超市。欧文没有预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在他看来,他只不过是教育了一下年轻人。

这个时候,那位收银的店员开口了:“先生,你这样说确实是太过分了,难道你们没有看到她左腿安的是假肢吗?在一次车祸中,她的哥哥和嫂子全部死了,只有她侥幸活了下来,可是她永远失去了她的左腿,但是她没有放弃哥哥的女儿,她还那么年轻就担负起了照看小孩的责任,我认为她是伟大的,政府应该帮助这样的好人。”

听完收银员这一番话,购物人群顿时安静了下来。欧文更是惭愧地低下了头。是啊,自己为什么没有注意到女孩子空空的裤管?为什么没有注意到这么年轻的女孩子为什么会有小孩?自己为什么会伤害一个那么善良的姑娘?

害者词而获种专门为社会失业人员设有林克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可见,没有经过观察就脱口而出的话会给他人带来多大的伤害与不悦。在说话之前,我们一定要多看,多观察,光听还不行,因为有的时候,你听到的只是一面之词,如果这个时候你不用观察来印证这些话的正确性,你肯定就会变成谣言的散布者,这样下去,你会让更多的人受到伤害。

即使千言万语,也不及一件事实留下的印象深刻。多言是虚浮的象征,因为口头慷慨的人,其行动一定吝啬。凡有道德者,不必多言;有信义者,必不多言;有才谋者,不必多言。我们绝对要少说话,尤其是有经验丰富的陌生人在座时。因为如果说多了,便透露了自己的弱点及愚蠢,并失去了一个获得智慧及经验的机会。所以,会说的不如会听的,会听的不如会看的。所以在任何地方和场合,缄默是值得提倡的。若是到了非说不可时,那么你所说的内容、意义、措词、声音和姿势都不可不加以注意。在什么场合,应该说什么,怎样说,都值得加以研究。

无论是探讨学问、接洽生意、交际应酬或娱乐消遣时,种种从我们口里说出的话,一定要有重点,要能具体、生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们虽未必能达到这个境界,但朝这目标走去是不会错的。要知,为了使你的话令人重视,永不令人生厌,唯一的秘诀是少说话。少说话的人就能静静思索,使说出来的话更为精彩。

6.听好弦外之音,悟好话外之意

通常除说话以外,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可能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出明确的意思,就是同一句话也可以听出其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如果不能掌握和摸透这一点,就有可能受到他人的伤害或伤害他人。所以,我们不仅要听好对方的弦外之音,还要自己会演奏弦外之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交往中立于不败之地。

批评还要注意含蓄,借用委婉、隐蔽、暗喻的策略方式,由此及彼,用弦外之音,巧妙表达本意,揭示批评内容,引人思而领悟。万万不可直截了当地说出批评意见,开门见山地点出对方要害。

1937年10月11日,罗斯福总统的私人顾问萨克斯受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委托,约见了罗斯福,要求总统重视原子能的研究,抢在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但任凭他谈得口干舌燥,罗斯福还是听不懂那些枯燥的科学论述,只是淡淡地说:“这些都很有趣,不过政府若在现阶段干预此事,似乎还为时过早。”以十分冷淡的态度回绝了萨克斯的一腔热情,萨克斯心中肯定又着急,又有些生气。但罗斯福是一位颇具威信的总统,他决定的事,萨克斯作为下属不能硬顶,也顶不住。事后,罗斯福为表歉意,邀请萨克斯共进早餐。萨克斯决定利用这个难得的好机会,说服罗斯福采纳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们这一对美国生命攸关的建议,研制原子弹。为此,他在公园里徘徊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萨克斯刚落座,罗斯福就直言不讳地告诫他,不准谈原子弹的事。博学多智的萨克斯灵机一动,罗斯福虽不懂物理学,对历史肯定感兴趣。“我想谈一点历史,”他的攻势就此开始,“英法战争期间,拿破仑在陆战中一往无前,海战却不尽人意。一天,轮船的发明者——美国人富尔敦来到了拿破仑面前,建议他把法国战舰的桅杆砍断,装上蒸汽机,把木板换成钢板。他向拿破仑保证,法国舰队肯定所向无敌。拿破仑却认为,船没有风帆不能航行,木板换成钢板必然会沉。他认为富尔敦肯定疯了,将其赶了出去。历史学家在评述这段历史时认为,如果拿破仑采取富尔敦的建议,19世纪的历史将重写。”罗斯福的脸色变得十分严肃,沉默了几分钟,然后斟满一杯酒,递给萨克斯说:“你赢了!”

萨克斯虽然不直接谈研制原子弹,但在他的类比中表明罗斯福与拿破仑有着极为相似的共同特点:都是战争期间,都不懂物理,都面临着对一项与战争中自己军队命运攸关的新技术的选择。其用意也不言而喻:是像拿破仑那样,将新技术拒之门外而自取失败,还是与之相反?通过这一与当前形势极为类似的历史事实,使不懂物理学的罗斯福很容易地理解了研制原子弹的重要性,终于采纳了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建议。

说话比做文章难,做文章,可以细细推敲,再三订正,就是在读文章的时候,还可以细细品味,详加研究。但是说话就不能这样了,老话说的好: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所以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稍加留神。你要说的话,最好事先打好腹稿,多看一看周围的形式和环境,列出纲要,免得临时遗漏。

说话前,先要定一定神,态度从容,双眼注视对方,表现出诚恳的神情,并随时注意他是否赞成你的意见,多观察一下对方细微的表情。只有这样细心,你才能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你才能奏出弦外之音。

面试官可以说是弦外之音最好的演奏家了。这也是他们的职责所在,正是因为面试当中存在好多拒绝或者考验的环节,所以面试官必须要把握好自己的说话尺度才能最后发现他们想要的人才。相对而言,面试者就是弦外之音的听众了,只有听懂面试官话中的意思,求职者才能知道这个职位到底是不是等待他,从而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等待。

面试中,面试官收下求职者的简历,这是应聘的第一步,但一般收下简历之后面试官会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示对求职者感兴趣的程度。“你的材料先放在这里,有消息会通知你的”。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显然是对求职者兴趣不大的意思。如果对方在仔细翻阅了你的简历之后,又详细询问了你一些情况,那么求职者的这次面试十有八九是成功的。

两个人在交谈的过程中,如果对方总是不以为然,说话总是敷衍了事,如果你还想让谈话继续下去,或者你还是想争取到对方的同意,那么你就应该据此随时调整你的说法。如果发觉对方露出不愿意多听的神情,你就该设法结束话题。如果他有疑问,你就该多做解释,如果他乐于接受你的见解,你就该单刀直入,不要再绕圈子,如果发觉他要插嘴的样子,你就该请他发表意见。他的答话,你要特别注意,特别留神。

罗西尼是19世纪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但是在刚开始的时候,罗西尼做的曲子并没有得到一些权威的认可,一次罗西尼拿着一份拼凑的手稿来请教一位当时在作曲界非常权威的前辈。演奏过程中,那位老前辈不停地脱帽。这个举动让罗西尼感觉很奇怪,于是在演奏完毕之后,罗西尼就问他是不是房间很热。老前辈笑着回答说:“不,我有见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里,我碰到了那么多的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

罗西尼听了老前辈的话,羞愧地低下了头,同时他也感谢这位老前辈用如此隐晦的暗示来评价他的作品。原来老前辈巧妙地用“那么多熟人”来暗示曲子缺乏新意,含蓄地向罗西尼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既不伤情面,又达到了目的。也就是从这之后,罗西尼开始发奋作曲,再也不屈从于别人的旋律,终于成为了意大利最著名的作曲家。

故事当中老前辈的批评是相当的精彩。批评就是要就事论事,一是一,二是二,哪儿疼医哪儿,不能揭他人伤疤,翻旧账,或夸大其词,借机整人;也不能因一时一事的错误就将他人的过去全盘否定,或形成限定现象,认为此人“朽木不可雕”,“没有救”。利用巧弹弦外之音的批评方式,别人是乐于接受的。因为这种批评方式在不动声色之间便令对方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之是越变越谨慎,对方若是一个喜欢刺探你的意思的人,往往会迂回曲折,中间插入一句主要的话,他要的效果就是希望你暴露真情,你如果不愿意告诉他,应该特别留神那句主要的话,如果他透露出来的弦外之音你没法接受,那么就赶紧转移话题和他过上两招。

7.忠言也可以顺耳

那些古老的三字经,我们总是要反反复复背诵,其中,那简明扼要的语言常常是我们做事情的行为标准,因为老祖宗的精华都在那里。但是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与人交往的大方向没有变,但其中细小的风向我们一定要把握住,在当今社会忠言也可以顺耳,因为社会浮躁,人脾气也大,忠言是我们一种善良的本意,既然是一种善良的本意,为什么不能让忠言也顺耳一些呢?

一般来讲,能够让我们吐“忠言”的对象,不是至爱亲朋,就是非常要好的同学同事,在与这些人说话时就应该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很少忌讳了。说话的人自以为一片好心,直截了当,但说的太直太实了,不但亲人心里不会高兴,还会为自己惹上麻烦,效果适得其反。退一步讲,即使忠言能被对方入耳、入心,起到作用,但是逆耳远不如顺耳之言奏效。所以,我们有必要注意语言艺术,将忠言三思而后说最好。

朋友辈之间,同事之间,甚至夫妻之间,由于比较了解,有一些共同的情趣,只要我们稍留心就可以找到对方乐于接受的交流方式,要想达到期望的目的,更需要明智地选择恰当的进言方式,让每一次交流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我们经常可以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报道,某公司朝夕相处的两名白领只因一句逆耳之言而同室操戈,结果不是被泼开水,就是泼硫酸。那个受害人不但身体上受到伤害,在心灵上也受到了伤害,他觉得特别委屈,当初两人发生矛盾的原因就是受害人向对方提了一些建议。虽出于一片“热心”,却引发矛盾的例子是很多的,最后弄得两败俱伤,究其原因到底是为什么呢?莫不是因为忠言太逆耳了。

我们讲这个例子当然不是说受害人活该,而是在探讨一种谏言方式。既然是衷心的劝告,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把它弄得那么尖锐。这样的话,大家听起来舒服,也有利于改变自己的行为,何乐而不为呢?假如我们在工作方法、生活方式上少一点剑拔弩张;少一点居高临下,少一点颐指气使,说话的效果要好得多。古诗说的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说,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益处。那么,忠言必“逆于耳”方能“利于行”吗?倘若能既达到“利于行”之目的,又做到“忠言不逆耳”,这岂不更好?

忠言顺耳才能让人听得进去。因为认识是人们行为的先导,没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就不会形成正确的观点,也不会对谏言者有所好感,更不会有正确的行为。必须要让对方明白你的好意。你的忠言到底是为了贬低对方抬高自己,还是为他好,对方也许并不明白。所以,你要设法让对方感到你的好意,博得他的好感。逆耳的忠言在说出口之前,先过过大脑,润色好语言,把你口中那些逆耳的忠言说的好听点。除此之外,讲话时的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尤其要注意用语不能激烈,否则对方就会有一种你在教训他的感觉,当然也不能走极端,不必过于委婉,否则他会认为你做人太不诚恳。

还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机。例如,同学聚会上,当朋友尽了最大努力而事情最终没有办好时,一定不要在这种场合下质疑他。这个时候的他一定在为此事情懊恼和伤心,况且周围都是同学,他一定觉得如果让大家知道的话一定会颜面全失,你这时向他提忠告,他可能怀疑你在指责他,心里顿生“你他妈没看见我已拼出老命了吗”的反感。相反,如果此时你能说几句“辛苦您了”、“您已做了最大的努力”、“这事的确比较难办”之类的安慰话,然后再与他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最终他会欣然接受你的忠言。要改变一个人对你的态度,首先就要从改变他们对你的认识开始,帮助其改变观点。因为认识是处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具有社会性的人对客观实在的反映,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再现。人对某事物的认识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有的时候甚至认识截然相反。一个人的认识一旦形成,至少他自己会固执地坚持自己已经知道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被轻而易举地改变的,有谁会不相信自己的感知以及在这个感知基础上形成的认识与观点呢?所以,纠正对方认识中的观点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我们细细想一想,这真的是个大工程,因为人的坚定全部是来自于内心的,我们要改造的也正是这些内心的东西。我们想要让对方接受我们的观点,首先就必须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让忠言顺对方的耳,使他听得进你的忠言,才有可能接受你的忠言。若是逆耳的、不中听的语言,尽管是真正的忠言,对方不仅听不进去,反而能使他产生逆反心理,这样的忠言说得再多也没有作用,甚至还可能有害。

俗话说的好:“物中主人意,才是好东西。”忠言顺耳方能有效果。人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认识的转变也需要有一个过程,忠言顺耳也应该有一个过程。帮人要帮到底,施教者对受教者的忠言不是你说了他听了就行了,还须为受教者营造接受忠言的环境和条件,为其接受忠言修正自己的认识提供帮助,为其转变自己的观点并自觉实践提供帮助。只有受教者提高了对忠言的认识,感知到忠言的合理性与真理性,感知到你的良苦用心和好意,才会认真反思自己的认识和观点,进而转变认识和观点,形成对该事物的新判断,并自觉地按照忠言的要求去做。在受教者修正认识转变观点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逆耳(刺激性)的、不中听的语言,很容易重新激起受教者的强烈自尊心和自信心,那他们会终止认识的转变过程。忠言收到实际效果才有意义,否则,说得再多、再好也等于零,只能落得后悔与遗憾。

忠言是能够顺耳的。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人需要提出忠言,也需要接受忠言。既然忠言这么大受好评,那么为何不把忠言包装得更让人舒服一点呢?既能解决问题,又能愉悦身心,就连现在的制药厂都在生产药品的味道上下功夫。人人可以是施教者,也可能是受教者。忠言是完全可以顺耳的,令忠言顺耳,主要在于人们要养成勇于接受批评意见的良好品德和学习掌握让忠言顺耳语言艺术。

人生路途中难免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错误。任何人都会发生认识错误和偏差,一个人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只要能够及时改正就无大碍,可怕的是讳疾忌医,更可怕的是病人在医生那里得不到温暖,得到的全是尖锐的批评,从而不愿意接受医生的批评意见,以致小病转大病,最后恶化到无药可救。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养成勇于接受不同意见和批评的良好品德,同时,在对别人提出意见的时候能适时地润色自己的忠言,忠言顺耳方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