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粗心大意,妈妈怎么办?培养孩子细心能力的66个细
13016200000052

第52章 你很细心嘛!——多给孩子类似“很细心”的暗示

在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说法:一旦某种观点被多次强化,那么,它就会在孩子心中生根。由于孩子对自我的认知大多来自于周围环境尤其是我们的判断,所以,如果我们经常给他一些正向的暗示,那么,他的内心就会形成一种正向的认知。

在培养孩子细心习惯这个问题上,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多给他一些类似“你很细心”或者“其实你还是细心的”这样的暗示语,让孩子发现自己原来还是可以变得细心起来的,这样一来,他就会越来越细心。

女儿是个“小马虎”,因为不细心,平时不管是做作业还是考试她总是错误连连,生活中做事也经常丢三落四。妈妈总是苦口婆心地说,但女儿的变化却不大。

一个星期六,妈妈要带着女儿去拜访一位朋友。临出门前,女儿忽然跑回各个房间将窗户都关上了,妈妈问:“怎么想起来关窗户了?”

女儿回答说:“今天天气预报说午后可能会有雨,我怕刮风下雨的吹坏了窗户,还可能会弄脏屋子。”

妈妈趁势夸奖道:“不错啊!你很细心嘛!比以前有进步,这一点连妈妈都忘记了,你居然记得,值得表扬!以后做别的事情也继续发扬啊!”

女儿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母女俩高高兴兴地出了门。

从那以后,妈妈惊奇地发现,女儿平时的“小马虎”行为果真减少了一些。后来,妈妈又在几次合适的场合下夸奖了女儿在某些方面的细心表现,而女儿则变得更细心了。

这位妈妈的暗示就是一种正向暗示,借用某些事实来夸奖孩子的细心,肯定了她的做法,又给了她不断努力的动力。

其实说到底,孩子都是喜欢受到夸奖的,更喜欢被人肯定,在听到我们对他的肯定时,他就会积极地想要做得更好。相反,如果我们总是批评他粗心,那么时间长了,这就会成为一个消极的暗示,孩子反而会觉得“我总是粗心,所以才被妈妈批评,看来我改不了了”,这样的教育结果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

可能有的妈妈会说,明明孩子很粗心,却偏要夸他细心,这不是骗人吗?当然不是。就如事例中的妈妈那样,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去夸奖孩子,并给予他正向的暗示。

别太早给孩子下“粗心”的定论

孩子因为粗心而犯错误很常见,做作业少做一道题、考试时填错了答案的位置、学习用品到处乱放、生活上杂乱无章……这些都是孩子粗心的表现。但难道孩子真的就是无论做什么都那么粗心吗?

显然,事实并非如此,孩子并不一定做什么都粗心,他可能也会在某些事情上表现出细心的一面。如果我们发现了他细心的一面,抓住这个时机及时夸奖他,没准儿就能激发他想要变得更细心的欲望。

所以,我们不要只因为看见孩子犯了几次粗心的毛病,就直接说他粗心,并总是教训他,尤其是不要说“你就是太粗心”这样的话。当我们不随便给孩子下定论时,他便不会过早地给自己贴上标签,那么,他就有改变的余地。

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孩子细心的举动

粗心的孩子已经习惯了粗枝大叶,所以,我们就会先下一个定论,那就是“孩子不管做什么都那么粗心”。但不论是怎样的孩子都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做出一些细心的举动,而这就需要我们的细心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他的这些举动。

所以,我们平时要以一种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不要一看见他在做什么事,就认定他肯定会粗心,我们完全可以认真观察他,看看他是不是可能表现出细心的一面来,如果真的出现了,我们就可以借此机会给予他细心的暗示。

不过,这样的观察也要顺其自然,如果孩子有细心的举动,我们就表扬,如果没有也不要强求。否则,假如我们在孩子粗心的时候反而说他细心,他也许会认为我们是在讽刺他,他反而不会受到激励。

夸奖孩子细心也要发自真心

对孩子细心的暗示与肯定,我们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否则,孩子也许会因为我们的语气而产生误解。也就是说,我们在给予孩子这样的暗示时,要有真诚的态度,要发自内心地去夸奖他在某时某刻所表现出来的细心。而下面这种做法就是不可取的:

全家要出门旅游,临出门前,儿子好好检查了一下自己背包里的东西。妈妈站在门口催促道:“快点!这个时候你可是够细心的了,你要是把这股子劲用在考试上多好,也不至于考那么点分了。”听了妈妈这话,儿子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原先的兴奋劲一下子全没了。

这位妈妈也许是想用这样的话来提醒孩子他的粗心问题,但这样看似夸奖实则讽刺的话,却是最伤孩子心的。

所以,如果我们看见孩子有细心的举动,就应该真心夸奖,如果想要将细心与其他方面联系起来,那么,正面地向孩子提出来就好,比如,这位妈妈完全可以说:“看到你这么细心地收拾背包,我发现原来你也是个细心的孩子,如果你能把这股子劲用在学习上,相信你也一定能获得好成绩。”这样的说法就是对孩子细心行为的肯定,他也能从中获得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