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粗心大意,妈妈怎么办?培养孩子细心能力的66个细
13016200000010

第10章 你怎么就是不用心——认为孩子在主观上不努力

对于孩子粗心大意的表现,妈妈是如何看待的呢?很多妈妈都会把孩子的粗心大意归咎于不努力、没耐心、不认真、缺乏责任心等,有的妈妈甚至认为这是孩子故意为之。其实,这是对孩子粗心大意的误解。那么,事实又是如何呢?

当孩子因粗心而出错的时候,当孩子因粗心而丢分的时候,很多妈妈常常将其归咎于孩子在主观上不努力,认为孩子没有用心学习,没有用心做事。

儿子读三年级,成绩中等,最令妈妈头疼的就是他学习马虎。翻开他的作业本,几乎每一页都有好几个红红的号,不是生字抄写得“缺胳膊少腿”了,就是把最简单的数学题算错了;翻开他的试卷,几乎一半的错题都是因为粗心造成的。妈妈认为,儿子不是不聪明,而是不努力。

有一次,儿子的语文考试只考了76分,妈妈一看,大多都是粗心导致的,比如,题目要求是在错误的答案下面画上线,而他却把对的画上了,结果整道题都丢分了。妈妈生气地说:“你怎么就是不用心呢?”

儿子委屈地说:“我用心了,也努力了,但是……”

“别狡辩了,我看你就是不用心,如果真用心了,成绩还至于这么差吗?我告诉你,如果你一直这样下去,就等着将来扫大街吧!”

对于孩子的学习而言,努力当然很重要,努力虽然不能保证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但是不努力则是绝对不会取得好成绩的。不过,对于孩子的学习而言,还有一个比努力更重要的因素——学习能力。

从教育学上看,学习能力可以分为听、说、读、写、算几大部分。从心理学上看,学习能力包括视听知觉能力、知觉能力、知觉转换能力、运动协调能力、数学准备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

比如,孩子上课爱走神,注意力无法集中,表现出来的就是粗心大意,这不是主观上不努力的原因,而是听知觉中的一项能力不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课题研究组等单位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失衡表现率为23.7%,其中,有14.7%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学习能力发展失衡的问题。

这说明,学习能力发展失衡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不可忽视性。同时也说明,一些孩子粗心大意,并不是他不努力,也不是他态度不端正,而是他的学习能力发展失衡。上述事例中的男孩也许就属于这种情况。

所谓学习能力发展失衡,就是指孩子的智商正常,但是由于学习所涉及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没有达到同龄人水平,因此出现听、说、读、写、算以及更高层次上思维的困难,从而无法掌握学习知识。

每当班级进行口算测试的时候,彬彬的出错率都非常高。最初的时候,老师认为他不用心,便会专门让他放学后留下来,并要求他重新做一遍。在老师“一对一”的监督下,彬彬很认真地计算,但是答案却与之前做的试卷没什么差别。

于是,老师就耐心地一道题一道题地纠正彬彬的错误。有这样一道题:“38-3=”,而他的得数却是“80”,因为他是按“83-3=”来计算的,他告诉老师,他看到的就是“83-3=”。

后来,在老师的建议下,彬彬的妈妈带他到儿童医院进行了测评,医生发现,他还常常把字母“b”读成“d”,把拼音“bɑn”读成“dɑn”。于是,医生初步判定,彬彬有阅读障碍,视觉分辨能力不佳。

如果我们认为彬彬是因为不努力才粗心的,那就真的冤枉他了。孩子总爱把相近的数字或相似的字母和字看错、看反,都可能是视觉分辨能力不佳造成的,而这是造成粗心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视知觉是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活动中用得最多的一项能力。孩子在阅读或写作业的时候,都离不开视知觉。如果孩子视知觉的发展水平不足,即使他专心致志地学习,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如果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没有达到同龄人的水平,视觉集中度差,就容易出现加字、减字或跳行的现象;视觉记忆和理解力不佳,就容易出现阅读不畅的情况;视觉分辨能力发展不足,就容易读错字,分辨不清相似字;视觉动作不良,就容易出现抄写速度缓慢的情形。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够一目十行,而有的孩子要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为什么有的孩子总会把与、与、“b”与“d”、“毛”与“手”等弄混淆的真正原因了。关于这方面的更多内容,后面将做详细的叙述。

总之,当孩子出现粗心的问题时,我们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他,不要将其归咎于孩子学习不努力,而是要从他的学习能力方面找原因,并想办法提高他的学习能力,从而让他降低粗心的频率,进而提高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