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修行在当下:看人生百态 养一片佛心
13015200000037

第37章 做人不能缺少良心的安宁

静听佛音

某个城市郊区有一片果园,种了许多枇杷树,不但果实很甜,叶子还能炼药治病,所以,每年到了果实成熟的季节,就有很多城里人来采果摘叶。

有只小鸟总是在这片果园上方盘旋,好像在看守果园。只要有人接近枇杷树,那只鸟就开始大叫;若伸手摘枇杷,它就会叫得更凄厉。仔细听,好像在叫:“我所有,我所有。”年复一年,总是如此。

有一年,来果园摘枇杷的人比往年更多,那只鸟在人们四周厉声啼叫,非常着急的样子,不过大家都已见怪不怪,没有人理它,仍旧继续摘枇杷。那只鸟不断地啼叫,最后终于吐血而亡。

有一群比丘在街坊听到这件事,回去请教佛陀,这只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佛陀慨叹地说,这是上辈子作恶使然。

原来,以前城里有位年轻人,家里很富裕,他天天计算自己有多少财产,一心希望财产愈多愈好,连将来果园与田地可以收成多少农作物都算入财产中。后来,他看到父母健健康康,心里很生气,认为父母在家中消耗了太多粮食,就想方设法算计父母,以便在父母死后继承许多财产。

终于有一天,年轻人对父母下手了,他在父母吃的饭里下了药,毒死了父母。同时,年轻人认为家中多一个人就消耗更多食物,所以不愿娶妻生子,原本家中请的佣人也都辞掉了。他年老死后,财产由于无人继承,都被收入国库。

那只鸟的前世,就是这位吝啬的人。由于还留存着悭吝的习气,认为果园仍然是它的,舍不得人们来采收果实,所以不断叫着,一直到吐血死亡为止。

漫长的一生中,每个人的命运看似变幻莫测,但实际上,我们今天所走的每一步,都已为明天埋下了伏笔。也就是说,我们的明天,是由今天的所作所为决定的。岁月的长河中,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如同我们随手撒下的一粒种子,在时光的滋润下,那些种子慢慢地生根、发芽、抽枝、开花,最终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干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老板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老木匠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只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故事的结尾很偶然,但这种偶然性当中其实已包含了必然性,因为越是从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越能看出一个人的本质来。一个对自己经手的事情敷衍塞责的人,怎么可能是认真、敬业的人呢,这样的人,怎么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与赏识呢?老木匠的草率,已注定他日后将丧失良机。反之,一个人若是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竭尽全力,那他必将为自己赢得越来越多的机遇。

还有一个故事:多年前,一个年轻人在营销策划公司工作。一天,他的一位朋友找到他,说自己的公司想做一个小规模的调查。朋友希望年轻人出面,把业务接下来,然后朋友自己去运作,最后的调查报告由年轻人把关;当然,朋友会给年轻人一笔费用。

那确是一笔很小的业务,没什么大的问题。市场调查报告出来后,年轻人很明显地看出其中的水分,但他只是做了些文字加工和改动,就把它交了上去。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几年后的一天,年轻人与别人组成一个项目小组,一起去完成北京新开业的一家大型商场的整体营销方案。不料,对方的业务主管明确提出,对年轻人的印象不好,要求换人;原来,该主管正是当年市场调查项目的那个委托人。

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

其实,一个人,如果能每天抽出点时间叩问良心,那他不论做什么,都至少不会偏离人生的航向。他的生命才会在一种健康的心态中赢得坦然与真诚的回报,我们的生活也才会具有更多的亮色——照亮你,也照亮我!

一位女医生所在的医院是这座城市里最权威的医院,每天患者如织,数不清的医药代表也将这里列为首攻对象。在高额回扣的诱惑下,确实有的大夫违心地开了不少大处方。但女医生决不,因为她遇上过这样一件事:

一次,有一个农村来的11岁的小女孩,病得很重,家里很穷,她的父母轮流从乡下到医院陪护孩子,夜里就睡在楼道里。女孩的父亲很淳朴,也很勤快,天天帮着卫生员在楼道里打扫擦洗。有一天,女孩的父亲拦住女医生,说:“大夫,我们知道现在时兴送礼,可我们实在是没有钱,孩子挺喜欢您的,就绣了个小药枕,给您留个纪念,您可别怪我们不懂事呀。”

当着女孩家人的面,女医生打开了礼物,原来是一个红色的绣着两只鸳鸯的药枕,大红的布,金黄的线,两只鸳鸯交颈弄波。她说:“这礼物,我要好好地收着它。”

后来,在女医生的精心调治下,女孩的病一天天好起来了,治病的费用也被她降到了可能限度的最低点。将要出院的时候,女孩的爸爸突然跪在她面前说:“您的恩情,我们一家子一辈子都忘不了。我们农村人不会说话,就叫您一声‘菩萨’吧。”

在以后行医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诱惑,女医生从来没有动摇过。她说:“倒不是我多高尚,而是看着那些孩子痛楚的眼神和父母拮据的生活,实在下不了手。我可以缺钱,但决不能缺少良心的安宁。”

禅心慧语

安徒生说过:“清白的良心乃是一只温柔的枕头。”良心和指南针相仿:它的一端指着善,而另一端便是恶。当我们无法离开恶赴向善的时候,我们是看不到良心的。所以,我们要从行小善和戒小恶做起,凡是违背良心的事,绝不可为,心中要有切切实实的觉悟,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