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陆游文集3
13004600000045

第45章 秋声

人言悲秋难为情①,我喜枕上闻秋声。

快鹰下鞲爪觜健②,壮士抚剑精神生。

我亦奋迅起衰病③,唾手便有擒胡兴④。

弦开雁落诗亦成,笔力未饶弓力劲⑤。

五原草枯苜蓿空⑥,青海萧萧风卷蓬⑦。

草罢捷书重上马⑧,却从銮驾下辽东⑨。

【题解】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天,陆游50岁,在蜀州通判任上。自宋玉发出“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叹息以来,古来文士悲乖者多。诗人却像唐代刘禹锡一样,一反悲秋情绪,而从喜闻秋声落笔。秋天是一个驰聘疆场的季节,诗人马上想到“擒胡兴”“草捷书”“重上马”“下辽东”。其乐观的情绪,热切的向往,响亮自音节,无不是诗人人生观的体现。读来情调高昂,英气逼人。

【注释】

①人言悲秋:人们说秋天使人伤感。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欧阳修《秋声赋》:“噫嘻悲哉?”难为情,难以控制感情。②鞲(gōu):臂套,亦称臂衣,让鹰栖立。觜(zuǐ):鸟嘴。③奋迅:奋发迅疾。起衰病:从衰病中起身。④唾手:在手掌上吐唾沫,两手一搓。摩拳擦掌的意思。《新唐书·褚遂良传》:“唾手可取。”胡:指金侵略者。⑤未饶:不减,不亚于。⑥五原:汉代所置郡,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苜蓿(mùxù):豆科植物,俗名草头或金花菜,可食。⑦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东北。萧萧:风声。⑧草:起草。捷书:胜利的捷报。⑨銮(luán)驾:皇帝的车驾。辽东:今辽宁省东南部。第一章观长安城图

许国虽坚鬓已斑①,山南经岁望南山②。

横戈上马嗟心在③,穿堑环城笑虏孱④。

日暮风烟传陇上⑤,秋高刁斗落云间⑥。

三秦父老应惆怅⑦,不见王师出散关⑧。

【题解】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天,陆游50岁,在蜀州通判任上。观图有感,借题发挥,是诗人常用的作诗方法。年前写有《观大散关图有感》,于今离开南郑前线已近两年,观长安城图,再次激起时不待人之感:想到自己年届五十,壮志犹存,金兵孱弱不堪,正是为国立功的大好时机;转而意识到朝廷无意恢复,马上呈现平安火和刁斗声的虚景;由此又设想沦陷区百姓未见王师的伤心情状。全诗虚实结合,情感表达曲折,“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既缴足题面,又揭出全诗主旨。

【注释】

①许国:献身祖国。鬓(bìn):耳前额边的头发。斑:花白。②山南:终南山以南地区,此处指汉中。经岁:长年。南山:终南山,又名秦岭,在陕西境内。③“横戈”句:意谓叹手执武器出征杀敌的壮志犹存。戈,古代兵器。嗟,感叹。④“穿堑”句:意谓笑环绕城墙挖掘濠沟的金侵略者实在孱弱。堑(qiàn),濠沟。虏,指金侵略者。孱(chán),懦怯,孱弱。陆游自注:“谍者言,虏穿堑三重,环长安城。”⑤“日暮”句:意谓日落西山,陇上传来平安烽火。风烟,指平安火。陇上,今陕西省西部陇县一带。⑥“秋高”句:意谓秋高气爽,云间落下刁斗声。刁斗,古代军中巡夜报更的铜制用具,形似锅,白天作炊具。⑦三秦:即关中,在陕西省一带。秦亡后,项羽分秦地为雍、塞、瞿三国,故称。惆怅:心里难受。⑧王师:指南宋军队。散关:大散关,在陕西省宝鸡县西南,是当时宋、金交界的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