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边走边想
13004500000080

第80章 紫丁香,星星,小鸟和赞歌

惠特曼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悼亡的诗当时是那么强烈地揪住了我的心。那时候我刚上初中,私下里尽一切可能寻找有关林肯的传记文字,那些文字中林肯的诚朴、正直和仁慈深深地感动了我。他在1859年作为共和党候选人时写的自传是那么简短、那么真实。他说他的父亲从未受过任何正规教育,他本人十六岁开始当雇工,每天挣二十五分钱。他当过水果店的伙计、农场工人、俄亥俄河上的渡船夫,上学的时间还不足一年,但爱读书。家里除了一本《圣经》,别的什么书也买不起。他常常步行好多里路去向人家借书。由于生活所迫,随时学到一点零星的知识,才凑成“今天的这一点学问”。

十九岁那年他作为水手第一次看见城市,在去新奥尔良城的航程上看到黑人被铁链锁着,被皮鞭抽打,被惨无人道地折磨,激起了对奴隶制的深刻仇恨。

后来他当了律师,憎恶一切不公正和对人的欺压。

后来他当了总统,面对国家危机果断地发出了战争动员令。他的《解放黑奴宣言》,宣布叛乱诸州的黑奴有获得自由的权利,使国家朝着人人平等的理想迈进。他的连鬓胡、神情忧郁的面容和黑色服装、瘦骨嶙峋的身躯,成了维护联邦统一的象征。

林肯生命的最后几个月再次入主白宫。他那篇被后世公认为不朽杰作的雄辩滔滔的就职演说,主题是——和解:

“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抱宽容态度……让我们继续努力完成我们的正义事业,把国家的创伤包扎起来。关怀那些担负起战争负担的人,关怀他们的孤儿寡妇。”他被暗杀那天的最后一次内阁会议上,他说,他将不再指责南方,和对南方施以报复——“不以恶待人,以仁爱相处。”

然而,当航船穿过惊涛骇浪到达港湾的时候,在鲜花簇拥欢声雷动的时刻,船长却永远地躺下了。林肯善待天下,却终究未能泯灭所有的仇恨。美国历史上最疯狂最罪恶的一颗子弹,把他送上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祭坛。

林肯的灵柩由围着黑纱的火车从华盛顿运到遥远的斯普林菲尔德,沿途1700英里铁路线两旁站满了悲痛的人群。

如今,我站在这座古希腊巴特农神庙式的纪念堂,仰望以战时总统林肯的形象为蓝本的他的雕塑,最深切地感受到的就是那巨大的悲剧震慑力:额头皱纹如同刀刻,表情锐敏而谦逊,眼睛深邃地凝视远方,坐椅扶手两边,左手握拳,右手张开:握拳以誓死拯救联邦;张手则不以败敌为仇。使他显得严肃的连鬓胡是接受纽约一位小女孩的建议留下的。在去华盛顿的途中,他邀请这位小女孩到火车上来看他的胡子,亲吻她。很多人因此把他看做小地方的政客,和大多数前任相比,似乎不大可能当一个称职的总统。但他任职的四年零六个星期,面对的却是比以往任何一个总统更为严峻的形势。历史证明了他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在林肯纪念堂前东望,六百多米长的矩形倒影池映出华盛顿纪念碑长长的碑身,而站在华盛顿纪念碑下西望,同样可以看到林肯纪念堂的洁白倒影。林肯所以获得崇高的历史地位,也跟华盛顿一样,那便是他的诚朴、正直、仁慈。

每年复活节,当春风吹绽了摩尔林阴道的满树樱花,染绿了华盛顿国家大草坪,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便涌到这里来表达他们的无限崇敬。在葱郁的森林和富丽堂皇的建筑之间,小松鼠精灵般地欢蹦乱跳。

……在那里,在芳香的松杉和朦胧阴暗的柏林深处/紫丁香,星星和我的深心的赞歌都融在一起了。

惠特曼唱出的,是一代代无数人的心声。